江苏镇江选聘大学生任“村官”的实践
坚持标准,努力形成“引得进、广纳群贤”的良好用人环境
立足基层需求,确定条件标准。市委先后两次组成调研组分赴高校和市内乡镇、村召开座谈会,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的现状、选拔优秀毕业生的条件和办法、选拔对象的使用以及后续管理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在广泛调查、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镇江市农村村级组织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办法》,明确了选拔对象的基本条件、专业需求和选拔方式。在基本条件上,能够立志于农村基层工作,具备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学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资格,必须是中共党员或担任过班级以上学生干部或三好学生。在专业需求上,突出解决农村紧缺的实用型人才,注重针对性,文科类主要以中文、法学、经济管理等专业为主;理工科类主要以农学、林学、计算机应用、环境工程(科学)等专业为主。在选拔方式上,改变了以往注重考试的模式,注重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考核考察。
制定优惠政策,提供待遇保障。市里规定,大学生“村官”实行聘用制,聘期为3年;是中共正式党员的,聘任为村党组织副书记,其他的聘任为村委会主任助理。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待遇由基本工资和补贴两部分构成,聘用期间第一年月基本工资1500元,以后每年月基本工资增加200元,所需资金由市、辖市区两级财政按一定比例分摊;补贴由各辖市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业绩考核情况决定;社会保险参照有关规定缴纳。选拔人员与镇签订聘用合同,由辖市区人才服务机构代管,组织关系转迁至所在村。
加强培养,积极构建“留得住、成长得好”的长效工作机制
强化跟踪培养,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大学生“村官”任职前,市委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村容整洁与城镇规划建设以及如何当好村干部等7个专题的岗前培训;召开了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为主题的欢送大学生赴村任职座谈会,勉励他们扎根农村,为发展服务。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定期召开座谈会、工作研讨会,跟踪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把握思想脉搏,传递组织关怀,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当好“村官”的热情。
立足岗位实践,加大培养锻炼力度。积极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实践机会,使其尽快熟悉基层情况,及时了解农村工作重点,承担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锻炼他们应对处理农村复杂事务的能力。同时,采取短期上派挂职、轮岗交流等形式,加大培养锻炼力度。扬中市要求大学生“村官”在一个阶段“直接负责一件实事,独立解决一件难事,牵头完成一件大事”,提高了他们做农村工作、群众工作的本领。
建立完善制度,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制定了《镇江市选聘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暂行办法》,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市干部队伍培养规划,逐人明确培养责任人,制定培养计划,逐步构建了集选聘、培养、使用、考核、激励、淘汰于一体的规范化管理机制。同时,积极为大学生选聘工作提供交流平台,创办工作简报,及时总结经验,宣传典型,指导工作。
注重实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一年的实践,选聘优秀大学生“村官”工作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明显提高。一些大学生“村官”刚刚离开学校时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事业,到了农村后,发现自己简直是个“门外汉”,通过实践,已成功地完成了从大学生到村干部的角色转变。他们充分发挥自身在法律、外语、电子信息、农林、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特长和优势,积极参与所在镇、村的文明创建、“五五”普法、档案管理、农业普查、招商引资、征地拆迁、远程教育站点建设等,有不少人被当地村民称为科技致富的“小专家”、农村工作的“多面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
基层党组织建设明显加强。这批大学生充实到农村,使全市607个村级组织中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的比例分别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促进了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增强了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增强了村级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大学生先进的思想理念、行为方式也带动和影响了当地群众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改变,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把掌握新知识、充满青春活力、富有开拓精神的优秀大学生选聘到农村任职,充实到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队伍中,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运用,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村基层干部领富、帮富的能力和本领,不断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江苏省镇江市委书记史和平)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