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罗城村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实践平台
棚外,寒风砭骨,滴水成冰;棚内,温暖如春,绿意盎然,上万株西红柿、辣椒幼苗,一片青翠,长势喜人。这是2007年12月27日,记者在汾阳市贾家庄镇罗城村的一座蔬菜温室大棚里目睹的景象。“菜长得多惹人爱。这可不是一座普通的大棚,而是刚出校门没几个月、过去连锄头把子都没握过的7名大学生"村官"一手"务弄"起来的。”村党支部书记冯钟波笑着说。
老冯告诉记者,这座大棚是村里特意为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村官”搭建的。2007年8月,郝伟伟、李静两名大学生被分配到罗城村后,全村人十分高兴,寄予厚望。而村“两委”一班人欣喜之余,也在深思着一个问题:大学生“村官”虽然文化素质强、理论水平高,但普遍对“三农”不甚了解,缺乏实践经验;特别是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村官”,乍一进村,无异于“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如何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经过认真研究,村“两委”决定结合本村以种植粮菜为主导产业的实际,专为大学生“村官”建一座蔬菜大棚,让其学中干、干中学,尽快掌握一技之长。这一思路得到市、镇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从全市抽调了5名大学生“村官”前来驰援。
2007年10月,罗城村划出良田1.3亩,筹资10万元,着手兴建大棚。他们专门从“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引进EVA三层共挤消雾无滴膜、自动卷帘机等现代化设施和西红柿、辣椒良种,聘请经验丰富的农民技术员面对面、手把手地给大学生“村官”传授技艺,在水、电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条件。与此同时,村“两委”还专程 “输送”大学生“村官”赴寿光,实地考察、学习,进行 “充电”。
栽培作物,观察苗情,调配温度、湿度,防治病虫害……在村“两委”精心搭建的平台上,7名大学生“村官”边学边干,每一项工作都做得一丝不苟,自身进步十分明显。目前,棚内蔬菜苗全苗壮,茁壮生长,预计春节期间就可上市。大学生“村官”芦永泽深有感触地说:“村党支部、村委会提供的这一平台,让离校进村的我们很快找到感觉、进入"角色"。我们一定珍惜这个机会,尽心竭力管理好大棚,创高产、增效益,既使自己掌握一技之长,也通过示范作用,带动全村菜农依靠科技走上致富路。”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