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生“村官”: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当一粒种子
——— 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近年来还是第一次。
——— 2001年,辽宁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计划用10年时间,使每个村级组织都拥有一名以上大学生。
——— 截至2007年底,全省已选派14733名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由于实行动态管理,现在仍在村工作的有8676人。
——— 几年来,从“象牙塔”走到田间地头的大学生村干部,带领农民创办经济实体,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增收,在农村建功立业。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更新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摒弃了过去只有到大城市才有发展机会的观念,形成了走向农村、走向基层的成才观。
——— 大学生“村官”,像一粒粒种子,在农村这块沃土栉风沐雨,给农村工作带来了新活力、新思想、新力量。
和其他人不同,是村民选择了杨硕
作为村党委副书记的杨硕,每天要处理大大小小的事务
持续了七年的“试验”
2008年4月11日上午,辽阳市太子河区祁家镇窦双树村村委会,大学生 “村官”杨硕刚走进办公室,就有村民上门求教。
求助者是村民蔡德顺,他发现自己家的沼气池最近“换气不好、气不足”,自己试着捣鼓了一阵,没有解决问题,于是找到了杨硕。
杨硕如今担任窦双树村村党委副书记,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带领村民进行新农村建设,带领村民研究产业接续发展问题。倡导利用养殖示范基地建沼气池,就是正在推进的一个项目。
2007年7月,在杨硕的劝说下,蔡德顺家建起了村里第一个小型沼气池。
“从设计到施工,从联系厂家到争取上级支持,都是杨硕一个人跑。”蔡德顺回忆。
“没啥大问题,可能是这一阶段池子满了,没有及时换料造成的。”跟随蔡德顺到家后,经过初步“诊断”,杨硕找到了症结所在。
“别着急,等过两天我给你拿一个抽子,往沼气池投点新料,再把旧料清理清理,就完事了。”说这话时,大学生“村官”杨硕“变”成了一名技术员。
“这小伙,会的技术多着呢。”蔡德顺告诉记者,前不久,杨硕又号召村民利用沼液浸种代替用合成农药强滤精浸种。
“用沼液浸种,是一项成熟的技术。打开有关网站搜索,可以找到成千上万条结果。但村里的老百姓不知道,也不敢用,害怕不保靠。”于是,今年开春,引进这项技术的杨硕做通了几户村民的思想工作,开始做“试验”。
“当然,我自己也是‘试验’户,家里一亩半地的种子都用沼液浸种。”杨硕说。
作为村主任的得力助手,杨硕今年要带领村民干的事还很多:给村里上净化水设施、新打10眼机井、新建20个沼气池、推广农业新品种……
“要干的事情还很多,每时每刻都挺忙。”在杨硕看来,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
在整个辽宁省,像杨硕一样如今仍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有8600多人。
[1] [2] [3] [4] [5] [6] 下一页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