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象牙塔”走向田间地头的中国“大学生村官”
现在,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申俊田已在村里做了近一年“村委会主任助理”,他的主要工作是调解各种邻里纠纷、准备报告材料等。
22岁的申俊田说,自己选择回到家乡当“村官”是“理想和现实妥协的结果”。他原本想做一名城市“白领”,可是迫于就业压力,不得不放弃。
申俊田说,当“村官”可以学以致用,切切实实为乡亲们做点事,在基层工作也是很好的历练。他也坦言,当村官有医保待遇、相对稳定的工作,这也是促使他选择回农村的原因之一。
4月26日,河南省汤阴县五陵镇旱塔河村“大学生村干部”、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国强正在清理猪舍卫生。2005年12月,李国强通过考试成为安阳市汤阴县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任五陵镇旱塔河村党支部副书记。 中新社发 张志勇 摄
1966年至1968年,中国400万中学毕业生面临升学和就业的困难。当时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掀起一场上山下乡的浪潮。
现在,“到农村去”再次成为越来越多像申俊田一样的大学毕业生的选择。
上个月,在河南省一次计划招录45名“村官”的招考中,近3000名大学生报名,其中有366名研究生。在“中国大学生村官网”上,每天都有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询问村官考试的情况。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部分省份就推出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号召大学毕业生去农村工作。目前,这一计划已扩展到包括北京、四川、青海在内的28个省份。
中国政府在今年3月份宣布,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
中共中央组织部说,此举对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河南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袁凯声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可以为大学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为农村干部队伍输送了“新鲜血液”,提升了村官的知识结构。
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的“重中之重”,温家宝总理也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贡献青春和智慧。
袁凯声说,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说,“村官”的经历也会是个人发展中一段难得的经历。
和毛泽东时代的知识青年下乡不同,如今,“到农村去”只是中国大学毕业生众多选择中的一种。为吸引更多“天之骄子”到田间地头去,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
以北京为例,大学毕业生当村官,第一年平均每人每月薪酬为2000元,之后逐年增加,并由政府为其缴纳各类社会保险——这样的待遇在应届大学毕业生中属中上水平。3年工作期满考核合格后,他们还可以享受包括转北京户口、优先录用为北京市国家公务员、研究生入学考试加分等政策。
在“中国大学生村官网”讨论区,一位大学生村官写道:“大学生当村官并不等于一生就要扎根在农村,通过在基层的锻炼,造福一方,然后找到更好的归宿,这并没有什么不对。”
40年前的中国“上山下乡”运动中,知识青年去农村是接受农民的“再教育”;如今的“大学生村官”往往用新理念、新知识影响农民。
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管理系的黄腾宇,2005年到北京平谷区塔寺村担任村主任助理。3年来,他运用自己掌握的社会学和经济学知识,为本村养殖户分析市场信息,预测价格走向,帮助村民增加收入近50万元。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