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这些年
刘晓旭走到田间地头,为村民解决纠纷
刘晓旭讲究工作方法,调解村民纠纷时讲话谨慎、稳妥,让村民心服口服,对农村生活上心、认真、不怕吃苦,在沈家村党支部书记马春和的眼里,他是个能文能武的大学生。
新闻背景
他们是村民眼中的“文化人”,是村委会眼中的“文武双全”。
他们有的实战多年,成为有威信的村主任;有的刚到农村,还处在连高粱和玉米都分不清楚的青涩阶段……
他们就是在辽宁农村工作的14733名大学生。
又是一年毕业时。当中组部首次发布消息称,从今年起将在5年内选聘10万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农村便成为今年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一大关注焦点。
5月20日,辽宁省委组织部召开会议,宣布我省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正式启动,376名高校毕业生将在今年成为辽宁的年轻“村官”。
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已经先于此在辽宁实施近10年,该计划与这次选聘存在哪些异同?那些随“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农村工作多年的大学生“村官”,已经历过哪些故事,获得了哪些成长?
“小刘,你赶快帮我往网上发个广告,我要转让林地……”刘晓旭还没把自行车停稳,一位村民就急匆匆地站在眼前。
“叔,多大面积,什么林种……”一边往办公室走,刘晓旭一边了解详细情况。5月9日7时40分,还没到上班时间,但刘晓旭一天的工作就这么开始了。
编辑信息,在本溪农网上发布广告,再贴一份到村委会墙外……村民看刘晓旭做完这一系列工作,乐呵呵地回家等消息去了。
抛却高薪
大学生要当“村官”
刘晓旭是本溪市南芬区下马塘镇沈家村的信息员,是2007年来到村里的大学生。村民沈玉民说,沈家村的村民每一个都能说出刘晓旭的“来头”“‘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派到咱村的大学生,是村干部里学历最高的。”
刘晓旭现阶段主要负责的工作,除了农网维护、上传农用物资交易、下载农业农村最新信息外,还包括尽快深入地了解村里的大事小情。
在大学期间乃至毕业后第一年,刘晓旭从没想过到农村工作。2006年,他从沈阳炮兵学院法律专业毕业后,应聘到某品牌饮水机的沈阳销售处当业务员。不久,他被某工业材料公司高薪挖走,随后被派驻青岛。事业的成功让刘晓旭雄心勃勃,繁忙的工作也让他半年多都没有回过家。
刘晓旭的父母家就住在本溪市南芬区下马塘镇,2007年夏天,母亲把刘晓旭从山东叫了回来。
下马塘,刘晓旭始终深爱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深爱这里的农民,所以他在大学毕业时将“论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然而家乡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发展?这个问题促成了刘晓旭的决定:我要留在家乡工作!
2007年8月,刘晓旭辞掉了在山东的工作。当年年底,他通过了本溪市人事局的考试,在报考下马塘镇的考生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申请4年
村里盼来大学生
刘晓旭从来不知道,沈家村期待他已经期待了4年。
“我们向镇里提出申请,要求大学生来我们村工作,已经申请了4年。”5月10日7时45分,沈家村村书记马春和站在村委会门外,他有一些工作需要交代给刘晓旭。
马春和告诉记者,沈家村共有居民400余户、1400多口人,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一共5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另外,沈家村步入发展期,但面临着思路不够开阔、发展设想不够科学等瓶颈问题。怎样把村子规划好,怎样让村子驶上发展的快车道,这些都需要人才。
“知道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后,我们就年年向镇里提申请。”马春和说,农村急需大学生,大学生在农村发展也有很大的空间,可是愿意来农村的大学生并不多。
7时50分左右,刘晓旭骑着自行车来了。他需要做好一份申请材料,用于该村的环境治理。去年,刘晓旭刚到沈家村不久,就为村里申请下来25万元的垃圾处理资金,现在已经到位。“以前我们四五个人轮番写材料,可能是说不清问题,说什么也申请不下来。晓旭一来,就写了一遍,几万字的材料全面客观,一送上去就成了。”马书记说,在村干部眼里,刘晓旭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是最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更是在全村挑不出第二个。
刘晓旭的工作远不止于此。
中午,两位情绪激动的村民来到村委会评理。两家承包的土地挨在一起,日久天长搞混了界线,刘晓旭与马书记跟两位村民前往耕地。此时,刘晓旭对如何丈量土地已经掌握得非常熟练,配合马书记几下就搞清楚了界线。刘晓旭还对两位村民说:“乡里乡亲的,就是一条垄出现误差的事儿。明年按我刚丈量的界线算,今年庄稼已经种上了,按种完庄稼的来……”
马春和对此表示满意,他告诉记者,刘晓旭讲究工作方法,调解村民纠纷时讲话谨慎、稳妥,让村民心服口服,对农村生活上心、认真、不怕吃苦,“是个能文能武的大学生”。
相对而言,村民对刘晓旭的认识并不完全。几位村民告诉记者,刘晓旭是村里新来的大学生,是沈家村惟一的大学生干部,“看过《乡村爱情》没?他就相当于陈艳南!”
大学生“村官”
肩负农村发展重担
“我们还真不需要‘陈艳南’。”马书记告诉记者,陈艳南是农村的技术员,不管是种植技术还是养殖技术,沈家村的村民都已掌握,不需要什么指导,“我们需要的是能对村子未来发展进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人才。”
“我们去年想归整土地,请权威机构来作规划,结果却不适用。”马书记说,只有非常了解村庄情况的人,还得有文化,才能做好这个工作,他们希望刘晓旭一两年后能够胜任这个工作。所以,马书记只要一处理村里事务,就要叫上刘晓旭,“希望他快些熟悉沈家村。”
但是刘晓旭的聘期只有两年,很有可能熟悉村庄了,他也到了离开这里的时间。马书记说,农村太需要知识和人才了,他们期待能待得久的大学生来帮助村子发展。
让马书记欣慰的是,自从来到沈家村,刘晓旭就表现出对这里的热爱。他会向每个外来者热情地介绍沈家村:“山上已发展大榛子种植、人参种植、中草药种植,大面积的蚕茧养殖。远处是苗可秀故居,这里山清水秀,风景怡人,是一条潜在的红色旅游线路……”
记者了解到,截至2007年底,像刘晓旭这样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在辽宁已有14733名,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名大学生”。由于实行动态管理,期满充实到县(市、区)、乡(镇)机关和再就业的6057人,现在仍在村里工作的有8676人。
辽宁省人事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所以规定聘期,主要看大学生是否真的对农村发展起作用。如大学生对该村发展并无益处,聘期一满就应离开,可安置就业,也可自主择业。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近10年来,已有不少大学生“村官”成为直接参与村里日常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有的成为科技带头人,有的成为农业科技推广者和传播者。
比如抚顺市清原县大苏河乡三十道河村主任助理崔阳,是个仅有24岁的小姑娘,不仅妥善解决了红河谷漂流项目涉及的土地问题,还引领该村兴起致富产业;而辽阳市太子河区祁家镇窦双树村党支部副书记杨硕,是从2001年起就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如今早已摸出富民强村的新路子。
两项选聘工作
有交叉但不冲突
记者从辽宁省人事厅获悉,辽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于1999年在全国率先试点,2001年在全省全面启动。经过几年发展,该做法已经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用并在全国推广,北京、山东、黑龙江、甘肃等10多个省市相继实施。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改变农村面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了一支充满活力的青年人才队伍;改善了村级干部队伍结构,使基层组织成长出一批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管理能力强的干部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了一批有知识、有技能的农村科技人才;同时更新了农民观念,培育了新型农民。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来,共输送5200名村级主要干部,领办创建农村经济实体600多家,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8000多项,农民年均收入增加300余元,创经济效益90亿元。
记者还从辽宁省委组织部了解到,“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条件为全日制大专以上,目的主要是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同时兼具选拔干部功能。而辽宁省自今年5月21日启动的“选聘376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选聘条件为应届毕业的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是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与“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可能有交叉,但不存在冲突,将按原有的计划、程序和方式稳步推进。两项工作一旦同时运行,可能涉及到衔接问题,进一步工作还在积极探讨中。本报记者 经淼
大学生“抱怨”选聘村官消息太迟
晨报讯(记者 赵矫健)2008年5月21日,辽宁省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正式启动,376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将成为年轻的村级领导干部。
选聘上的大学生将享受养老保险、医疗及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和报考公务员、研究生加分等10项优惠政策。
选聘消息公布后,高校学子们反响如何?报名情况怎样?记者近日走进高校了解情况。
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
“选聘消息来得太迟了,我们已经签约的毕业生根本没有机会报。”
“我不是党员,条件卡得太严,想报也报不上。”
……
22日,记者在与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应届毕业生交谈时发现,许多大学生很热衷考“村官”,但多数同学因为种种原因,对这次机遇“望而却步”。
辽宁大学学生范蕾符合选聘条件,她正在准备,“据说6月份考试,我现在抓紧看申论和行政能力测试。”
为什么选择考“村官”?范蕾道出了内心想法:“工作相对稳定,而且能积累丰富的经验……”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的于晓飞也很看好这次机遇,她是党员、学生干部,但是她并不觉得当“村官”大才小用。
“在市里找工作太难了,我一直想找个公司做行政工作。前一阵子,我到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应聘,5轮面试就差最后一轮没过,把我郁闷坏了。‘村官’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优惠条件挺多,所以我想试试。”于晓飞说。
据记者了解,此次选聘“村官”,并没有专业限制,各大院校也没有报名人数上的限制。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于晓飞说,她的竞争优势在于她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
读大学就是为了从农村走出来,为什么又要回到农村去?面对疑问,于晓飞淡淡地笑了笑:“谁叫城市竞争激烈呢。城市有它的浮躁,在农村会培养一种独特的心境。而且我的目标明确:先考‘村官’锻炼几年,成熟一下再考公务员。”
“过来人”建议先了解村情
优秀大学生当“村官”能干些啥?
22岁的陈巍毕业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现任职于北京市通州区次渠镇北神树村主任助理。22日下午,记者连线了陈巍。
“我做‘村官’还不到一年,现在主要是协助村主任做一些事务性工作,打字、广播、写材料。”陈巍说。
在做“村官”之前,陈巍根本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我们村子大,人口多,外来人口密集,所以到现在为止,我还在深入了解村情。”
谈到给一些建议,电话那边传来了陈巍爽朗的笑声:“我也还在学习当中啊!具体还是要根据各村村情而定,希望辽宁的大学生‘村官’也能先了解村情再开展工作!”
大学生“村官”有利于农村发展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认为:“通过政策上的倾斜来实现并提升基层组织素质,这种从学生中选‘村官’的方式很适应社会需求。”
张思宁说:“大学生‘村官’的观念更现代,他们能逐步改善城乡发展不均衡,基层组织形象也得到了提升。大学生带给农村的新理念是无形的,有利于农村社会发展。”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