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学生村官:四种尝试缓解心理落差
“职责不清”
专家建议建立人才对接机制
毕业于中央党校的民革中央调研部蔡永飞博士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大学生村官的政策,既有利于缓解越来越紧张的就业压力,同时也可以弥补基层乡村人才不足的问题。不过,现在各地的大学生村官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地方计划实施得非常成功,也有的地方不尽如人意。有的大学生村官到任后,不知道干什么,有的成了村支书村长的“专职秘书”。蔡博士认为,出现大学生村官无事可做的现象,不是因为农村不需要大学生,也不是因为大学生不肯干,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方对于“大学生村官计划”没有作出充分准备。因此,他认为,地方政府最好能在招聘前事先深入调查农村实际需求,根据实际需要帮助大学生到村后积极发挥作用,让人才与实际需要对接,让农村的人才需求成为有效需求,找到对接的接口,建立相关的畅通渠道和机制。
此外,他建议在大学生去农村前加强对他们的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比如,现在农村迫切需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部门可以派大学生先去那些搞得好的农民合作社中实习半年或者几个月,然后再安排到村里工作。而只要能把“大学生去农村干什么”的问题解决好,让大学生到农村真正能够做成事情、发挥作用,那么他们服务期满以后的去向也就不会成为问题了。
>>“前途不定心理压力大”
专家支招四种尝试
对于很多大学生村官来说,他们去之前可能是抱着一腔服务基层的愿望而去,希望能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然而去了之后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实际困难。适应得比较好的大学生村官,可能会想要留下来继续当村官,而也有人会希望向乡级机构发展,或是考公务员、研究生,也有的会考虑去别的岗位就业,或者是感到迷茫。除此以外,村务矛盾多,工作压力过大,远离家人和朋友,内心有孤独感;生活不丰富,精神比较空虚;无法适应当地生活环境等,这些都是大学生村官在工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可能遇到的一些心理难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助理研究员孟宪鹏建议,大学生村官在心理上可以做以下尝试:
首先,努力使自己在思想上接受农村的现实情况。到农村工作后,不要有“个人英雄主义”的想法。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相对落后,一些大学生看到这样的现状,就心浮气躁,甚至瞧不起群众,妄自尊大,这样会在情感上与群众拉开距离。接受现实是开展工作的前提。
其次,遇到困难不要气馁。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一定都会吃不少的苦头。因此,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没有困难就不可能成长,要把遇到困难当作增长经验的最好机会来积极地面对。想办法解决难题、逐步积累经验是意志品质和才智的最佳表现方式。
另外,有了压力及时倾诉和沟通。如果受到了一些问题的困扰,觉得自己无法解脱,可以和村里的其他干部进行真诚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共同探讨应对措施。也可以与自己的父母、同学或者老师联系一下,听听他们的建议。倾诉和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最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把当村官看作权宜之计。有选择就要有担当。即使你在未来的职业走向上有其他的考虑,干好眼前的工作也是衡量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标尺。试想,刚走上社会就养成了浮躁、无所事事的工作情绪,又如何有信心在今后做好其他的职业呢?
村官考研、考公务员等有优惠政策
不同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待遇有一定的差别。除了工资收入等,不同的地方为了帮助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期满以后的职业发展,还对其在服务期满以后考公务员、创业或者考研出台了不同的优惠措施。
以北京为例,按照北京市出台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目标的实施方案》,被聘任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高校本科毕业生,第一年平均每人每月2000元,第二年平均每人每月2500元,第三年平均每人每月3000元。按照地域和学历的不同,可参照此标准适当上下浮动,政府还要为其缴纳各类社会保险。被聘任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高校毕业生,工作满两年经考核合格报考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总分加10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3年合同期满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可推荐免试入学。而记者了解到,今年北京市还确定了“大学生村官”住房公积金缴纳办法。明年北京市还将拿出100个左右的公务员岗位招录大学生“村官”。同时6月25日,北京市人事局还宣布,大学生村官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工作岗位聘用合同期内,符合相关规定的,可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每月领取10元独生子女费,至子女满18周岁止。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