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迷茫到更高选择 三个大学生村官的现实

来源:衢州日报 作者:佚名
    进入9月之后,衢州市第三批大学生村官招考在即。而自2006年底开始,首批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正式上岗,已过去近两年时间。

  有人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八个字来形容“大学生当村官”。那么,作为首批大学生村官,从报考到正式上岗,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都经历了什么?会有一段怎样的心路历程?8月下旬,记者接连采访了柴笑今、余洪中、郑向怡三个首批大学生村官。

  柴笑今 迷茫之后的选择

  柴笑今对现在的工作还是满意的。

  柴笑今,26岁,家住衢州市区,2004年毕业于浙江树人大学国际贸易专业。2007年上半年,作为我市首批大学生村官之一,被调到柯城区双港街道双港社区担任主任助理。

  在此之前,她曾在我市一家私企做办公室工作,一年多后,因人事调动,离开了。这中间,她整整8个月没有工作,不知道自己该走哪条路,于是到处投简历,考试,找工作,可一直没找到自己喜欢的。而她所期待的理想工作,是拥有一份像公务员、事业单位那样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然而,现实就是现实。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谁又敢保证自己肯定能挤过去呢?3年时间里,她连续考了3次公务员,结果都失败了。

  后来,她终于报考了大学生村官。这是她在长时间迷茫后作出的选择。她想:自己已经太久没工作了,再不找点事情来做,怕会跟社会脱节;当大学生村官,除了可以作为公务员考试的一种锻炼外,合同期满后,还能享受公务员考试加分等优惠政策。这样,她离自己所期待的“稳定工作”,就更近了一步。

  作为社区主任助理,柴笑今所要做的事情很多,也很杂。像宣传、团委、关工委、信息收发、写材料、收卫生费、社区治安巡逻等工作,她都有份儿。她说,经历了一年多的社区工作,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耐心。

  然而最初,柴笑今决定报考大学生村官时,家里是反对的。父母担心:女儿在家里时一直是比较依赖别人的,又如何能处理好社区里那一大堆琐碎事情,到最后可能不仅工作没做好,自己也变得“婆妈、罗嗦”起来。父母的担心当然是为了女儿好,但事实证明,女儿比他们想象中的坚强多了。

  从社区工作的点点滴滴中,柴笑今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学会为自己减压,也学会了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处理好工作中那些琐碎事情。从帮助调解廉租房之间的小纠纷,到与社区居民像一家人一样拉家常,她发现了自己在工作中所获得的成功。这种成功也是对自我的认可,进而或多或少地激发了她对现在这份工作的一种激情。

  可是,无论如何,对柴笑今来说,这份社区工作毕竟与她所期待的“稳定工作”还相差甚远,其中的现实困惑,肯定是有的。这里面工作上的各种沟通,可以慢慢适应,逐渐磨合。令她感受最强烈的是来自经济上的。她说,面对每个月1000多元的收入,自己就是一名“月光族”。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