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三年回访
由衷的赞叹:
“新农村建设非常需要这群年轻人”
“建设新农村是个伟大的决策,但这个决策该由谁来完成?”采访中,乡镇干部们都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市926个村委会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仅占30%,50岁以上的达到69%;北三市和长海县有173所农村中小学没有全日制师范类本科生,68所乡镇卫生院没有正规医学类本科生。而2006年“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后,我市村干部大专学历所占比例提高了12个百分点,村干部平均年龄从47.9岁下降至41.9岁。
“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干部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更重要的带来了新思想、新视野、新理念、新方法,他们为农村注入了活力,为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无限的希望。新农村建设非常需要这群年轻人!”庄河市青堆镇党委书记孔祥东以一个在农村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基层”身份给记者分析了他眼中的大学生村官:人生有了农村工作的阅历,会真正领悟什么是困难,想问题会更加周到。最基层的地方解决的永远是最实际的问题。这些孩子不缺能力和知识,他们缺少的是经验。而经验是靠积累的,再用5—10年的时间,这些大学生村官必将成长为独当一面、造福一方百姓的优秀农村基层干部,那时,这些孩子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庄河市步云山乡崔店村的林文飞原本是2004年庄河市确定的委培生,毕业后回到村里工作,2008年又顺利通过大连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招考。4年的农村工作锤炼,记者在他身上感受了一个新型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实力:2007年,小林在干好村委会工作的同时在村里搞起了林蛙养殖,“林蛙是一种益虫,对保护生态环境能发挥很大作用。如今我养了两年,获得了一些收益,但2009年才是真正的丰产年,收益应该会更好。村民们看见我养林蛙,起初都觉得我是胡搞,瞎折腾,现在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了,不少人已经开始跟我一起养。”养林蛙小试成功后,林文飞又琢磨起了其他致富的项目。2008年,小林承包了一座小山,养起了蛋鸡。“因为是大骨鸡散养下的蛋,所以蛋价非常贵,现在2.3元一只,基本可以追上普通蛋一斤的价钱,依然供不应求。农民们看到这么好的市场状况,都要跟我一起养。”于是,小林又琢磨着怎么扩大规模、形成品牌,带动更多老百姓加入进来。“这就是带头人的效应。”庄河市人事局局长刘国政说,“农村就需要这样有思想、有组织能力的带头人。”
目前,我市大学生村官主要担任村主任(书记)助理、团委书记、妇女主任等职务,从事着支农、支医、支教等工作。他们的到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2007年,医学本科毕业的姚奇通过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公开招考,被选派到普兰店市夹河镇卫生院工作。政府为卫生院配置了B超机、X光机、心电图、化验仪等先进医疗器械,但没有相关专业人员会使用。姚奇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承担了这些医疗仪器的管理、使用工作,并逐步挑起了镇卫生院医疗诊治工作的大梁,成为不可或缺的业务骨干。
“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刚来那会儿,许多乡镇领导是不情愿接受的,他们怕麻烦,担心大学生们会‘水土不服’;但第二批村官来的时候,这些乡镇领导们已经开始跟我们抢了,他们主动找上门来,申请多领走几个大学生。”瓦房店市人事局局长刘建业向记者讲述了这两年农村基层干部对大学生村官态度的转变,“他们收获了实惠,大学生的到来,改善了农村基层工作的面貌。”
欣喜的变化:
“两年的历练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张丽景是普兰店市皮口镇大岭子村的村主任助理,同时兼管皮口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就业工作,是我市首批大学生村官。在前不久结束的共青团中央发起的首届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评选中荣获了“全国优秀大学生村官”称号,是辽宁省唯一获此荣誉的大学生村官。说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这个不善言辞的小姑娘给了记者一个最朴实的回答:我跟所有大学生村官一样,没什么特殊的,只是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活而已。如果非要找个理由,可能我“沉得下去”打动了评委吧。在皮口镇,张丽景要负责全镇的失业、就业人员登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社区、村的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内容十分琐碎繁杂。“正是这种独特的工作环境,让我感觉到自己迅速地成长起来。”张丽景告诉记者,自己每到年终都会写一份工作总结,拿2007年与2008年的总结进行对比,2007年更多的写着慷慨激昂的“我要怎么样”,2008年全篇则是简单平实的“我怎么做的”。“这是一种心态的变化,更是一种做事方式的转变,农村这个舞台迅速教会了我踏实和务实。”
“不管将来我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农村工作带给我的影响会让我受益终生。”这是很多大学生村官向记者发出的感言。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成为了大学生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历练人生的大学校。
“我的一切都在城市,从没想过有一天会扎根农村。”这是大学生村官曲波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招考前的心理认知,“是大学生村官计划改变了我的命运。”曲波服务于瓦房店市驼山乡泡子村,刚到村里时,恰逢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为了确保换届工作顺利进行,曲波配合村和乡的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基本上每天早晨5时就深入到农户家中,给村民讲解换届的流程和选民的权利和义务,做好选民的登记工作。“工作内容其实不难,但那是到农村的第一堂课,就让我知道自己原来理解的辛苦是多么的不值一提。”近两年的时间,曲波的工作领域很广,他协助乡组织部门完成党员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帮着林业站完成海防林的规划和施工,配合乡政府招商办公室完成了网站的制作和更新,他甚至走到了田间地头,用自己查找的资料帮助村民科学饲养绒山羊。“我总是在接触新鲜触摸责任,这种新鲜感不停的督促着我更多的掌握新知识,而那份责任则提醒着我要对得起农民对我这个年轻人的信任。”
[page]
美好的前景:
“他们在农村的事业刚刚开始”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不是一年两年就会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就像一条捷径帮助农村完成人才积累。”瓦房店市复州湾镇副镇长宋世栋说,“但千万不要这一批来了上一批就走了,两年的时间,只足以让他们开始,要想真正做成点儿事情,需要多年的积累和培育。他们在农村的事业刚刚起步。”
姜蕾蕾是大连大学首届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目前在瓦房店市三台乡华录松下希望小学任英语老师,是学校有史以来第一个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刚来的时候我真的很吃惊,没想到农村的教育条件会那么差。第一节英语课上,我发现学生们的发音我竟然听不懂。”为了给学生提供标准的英语教学,姜蕾蕾一个人担任起了全校三到六年级的英语课教学,每周的课时就有14节,而且每个年级的教学进度不同,学生的接受差异很大。为了完成工作,姜蕾蕾每天早晨5时30分就起床,然后坐车到学校,批改近200本作业。“压力真的很大,工作也确实很累,但也很有成就感。”通过姜蕾蕾的努力,学校的英语成绩有了质的飞跃,成为三台乡的第一名,平均成绩就比第二名高出20多分。“我现在已经离不开我的学生了,而且我也不放心这些孩子的学习,我知道农村还有很多这样的学校,希望会有更多的大学生选择农村,这里更需要他们。”
普兰店市元台镇潘屯村是大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里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建设发展理念和规划。“我永远忘不了我到潘屯报到的那天,书记到村口接我。”服务于潘屯村的大学生村官吴忠说,“那一刻我就意识到,这里重视我。”可是要想在一个发展相对进步的村里有所作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刚报到的那两个星期,吴忠形容自己“蒙”了,不知道该干啥,每天就是把村委会几个办公室的卫生搞好。两个星期后,村书记潘毅把吴忠叫到办公室,“我的助理生活真正开始了。”吴忠说,潘书记开始交代他一些材料,起初吴忠只能做个打字员,随着对潘屯情况的了解,吴忠逐步把自己的想法和文采加入到书记给的材料中。“当书记在资料上修改的痕迹越来越少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慢慢成熟了。”2007年3月,潘屯村提出了秸秆气化站项目,在潘毅的鼓励和重用下,吴忠全程参与了项目的设计、专家评审、招投标、投入使用各个环节。“尤其在评审会上,吴忠用自己一手制作的幻灯片形象而详细的讲解了项目的原理和意义,征服了现场的专家,专家们都说简直难以相信来自农村的项目能够作出这样科学的说明和阐述,实在了不起。”潘毅说起这段经历对吴忠赞不绝口,“如果没有他,我们一定得请‘外援’。”现在,这个填补了大连市空白的秸秆气化站项目早已投入使用,吴忠也忙起了潘屯的另一个大动作——“绿色村庄建设工程”。“我们要把农民集中搬迁到楼上,把土地集中规划,统一发展,让潘屯真正实现农村居住社区化、产业园区化、体制股份化、经营公司化、保障社会化,把农民进行培训充实到村里企业的各个岗位上,真正改善农民生活。”潘毅说,这些都是吴忠和我一起完成的,大部分材料都是他一手执笔,为了了解村民的意愿,吴忠亲自到300多农户家摸情况,遇到不了解情况的村民,吴忠就得一遍遍地解释,可他从来都是耐心十足。2008年12月30日,这项工程通过了大连市发改委循环经济处的认证,成为大连市节能减排重点区域,也成为全市唯一的一个村级单位项目。“可以说,潘屯的工作已经离不开他了,我不在村里时,60%的事情都是他在处理。”2008年底,村里照例举行村民代表大会,每一位村干部都要述职。潘毅没想到的是,在吴忠述职完毕后,村民竟然鼓起了掌。“听到掌声,我的心里很复杂,有酸有喜。酸的是掌声只给了吴忠,喜的是村里培养出的大学生村官作出了成绩,得到了肯定。”潘毅说。
上一页 [page]
殷切的期盼:
“我们需要更多的大学生村官”
“能够把两年甚至更长的青春年华奉献在农村,对这些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而言是一种勇气,他们在农村收获了成长,农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希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绝对是个多赢的举措。作为一个农村基层干部,我们期盼着这个计划继续搞下去,我们想等来更多的大学生村官。这样的话,农村的人才紧缺问题就可以适当缓解。当然,怎样把这些愿意来农村的人才留住是全社会都来思考的课题。”庄河市吴炉镇党委书记刘四清的一番话似乎更代表着我市农村基层干部的心声。
几天的采访,大学生村官用他们实实在在的成绩、感人的话语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正如农村基层干部所说的,如何通过完善措施解决大学生村官的补贴、住宿等实际问题,让大学生村官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在正在召开的“两会”上找到了市人事局相关负责人,得到了这样的答案:相关部门正抓紧研究出台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保证干得好、基层急需、愿意留在基层的高校毕业生真正安下心、扎下根。相信,这是所有大学生村官和关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所盼望的……
上一页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