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仍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来源:春城晚报 作者:一 挥

    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各级政府都出台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措施,然而云南农业大学花钱奖励毕业生回乡创业的新闻报道超出了人们的心理预期。这种主动为政府分忧,为毕业生负责的举措令人感动。


    所谓母校,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不过是个领了毕业证后,在校庆时还可以回去重温旧梦的地方。而农大这所母校,更像一位为子女负责到底的老母亲:不仅帮子女完成学业,还帮他们创业和就业,集政策引导、项目建议、经费支持、跟踪帮扶等为一体的自主创业绿色通道,使毕业生不脱离“母爱”和“家园”走上成功之路。

 
    农村仍然是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云南农业大学的行动不是孤立的。上世纪60年代的大多数知青都只有初、高中文化,向农村输送知识和文化的能力有限,在当时的条件下更不可能独立创业。而新上山下乡运动中的“新知青”都是大学生,其中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在政府和学校的帮助下,完全可以在农村主动创业,而不是被动地就业,或者仅仅把短暂的下乡作为一块跳板。


    在上世纪初,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及同仁“决心从象牙塔钻进泥巴墙、茅草房里的劳苦民众中间,与人民为伍,向人民学习,“当民族的仆人,大众的仆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日前,有大学生在网上发帖说:“新上山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深知农民的困苦生活。他们生在穷乡僻壤,靠天吃饭,很多家孩子连学都上不起,更别说大手大脚地花钱。我们这些生在城市的幸运儿应该懂得珍惜,不能再奢侈!节约的意识要从吃饭开始,从反对高消费开始。”这种观念的转变比创业更重要。


    改革总是由点到面不断递进和深入,大学生到农村自主创业的意义不仅仅局限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农大学生王晗说,等明年毕业了,她将直接进入昆明市东川区长岭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该合作社是农大2005届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毕业生吕春华创办的。这里显现出一个新趋势:新的农村合作社道路正在一代新人手中被重新激活。金融危机之下,个体的力量和“母爱”的力量仍是薄弱的,团结和合作才是更大的力量。让实践来检验伟人的名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