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企盼大学生"村官"扎下根
来源:青年报
作者:方清
3月,第二轮大学生“村官”即将招考,新区此次向市里申报了20名,比去年的13名有所增加。“新农村建设真的需要大学生啊,但我们就怕来的是‘暂住户’。”去年接收了第一批大学生“村官”的张江镇、川沙新镇、北蔡镇、曹路镇纷纷表露心声。
“我们很幸运地‘分’到了一块宝。”曹路镇有关负责人喜形于色,该镇“分”到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牛弘欢,去年8月起担任建新、顾三、兴东三村联合党支部书记助理,牛年春节他明确表态:“我喜欢到农村工作,要继续干下去。”
“小牛在我们这里用处可大啦!”村党支部书记说:“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现代管理人才,小牛懂外语和电脑。”在浦东农村,“村官”还是“企业家”,招商引资懂外语就如虎添翼,“现在的‘村官’大多数是‘4050’,较年轻的也大多是军转干部,特别需要大学生加入。”
然而,广阔的前景却先要克服暂时的困难。牛弘欢年薪4万,一个人生活扣除房租和生活费花销,就所剩不多了。“我家在外地,对农村有感情,这点困难不算什么。”牛弘欢担心的是那些来自外地城市的“村官”:“毕竟本地的文化、生活习惯都不同,有个相容不相容的问题。”
张江镇去年来了两个大学生“村官”,镇组织委员陆国英很有感触:“我们最欢迎听得懂本地话、对农村有感情的大学生。”首批大学生“村官”都出身名校,有的还是硕士。陆国英却认为,招“村官”要注重实际,“学历太高,放在村里也是浪费。不论人才出自哪个学校,好用就行!”
记者了解到,大约10年前,机场镇、合庆镇曾经招过一大批大学生“村官”。然而,时至今日,这批人中真正留下来在农村扎根的少之又少,“村官”只是部分大学生的一个“跳板”,一两年后有了工作经验找到更好的去处,就都“跳”走了。陆国英对此倒还看得开:“他们能跳出去干大事也没什么不好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我们的光荣,但现在来当村官就要吃得起苦,听得懂当地话,扎扎实实地沉下去,为村民办实事。”
延伸阅读: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