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我们渴望帮扶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李化民

    当代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受到农民朋友的普遍欢迎,不少大学生在农村如鱼得水,在实践中得以锻炼提高,特别是日前刚刚结束的村级“两委”换届选举,不少大学生以高额票数当选,有的甚至身兼数职。 
     这充分说明大学生在农村这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但是,由于他们刚刚迈出学校大门,对农村生活还不习惯,对农业还不很了解,缺乏实践经验,渴望乡村老干部帮扶。

  记者在塞上一个乡镇了解到,这个乡镇目前有12名大学生“村官”,但是只有2人长期参加乡镇工作,另外10人到农村工作仅仅是“走马灯”式的,村里开会时晃一晃,平时很难见到,更有甚者长期徘徊在村外,就连主管“村官”的乡干部,连大学生“村官”也对不上号。这些现象虽属个别,但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大学生“村官”不到位现象,除自身原因外,“乡村干部能否热情帮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记者采访发现,大学生普遍存有“三高”:知识素养比较高、工作热情比较高、心也高。大多数人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比如优秀大学生“村官”高争艳曾经坦言:“我走进大山,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山里人走出大山,摆脱贫困!”在乡镇干部的帮助下,在农村干部的支持下,短短一年时间,她就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然而,不少大学生到农村后“三把火”还未点燃,就在困难面前成为“迷途羔羊”,有的甚至打起“退堂鼓”。有一位大学生“村官”告诉记者,他们工作环境艰苦不说,头痛的莫过于连一份报纸都看不上,当天的报纸不是锁在村党支书的办公桌内,就是被其拿回家看。他说:“不是我们想争什么,我们在偏远的山沟,只能通过报纸了解党中央和省委的声音,捕捉让农民致富的信息!”还有大学生“村官”告诉记者,村干部(老干部)遇到难题就推给他们这些年轻的大学生“村官”。比如,某村过节向村民发放面粉时,由于数量不足,村干部就让一大学生“村官”去处理。这一大学生“村官”就来了个“一分为二”,向剩余几家村民每户送半袋上门,结果被农民给撵了回来,搞得这一大学生“村官”在村里很没面子。

  “尽管我们的文化知识相对丰富些,尽管我们年富力强,尽管我们对农村工作充满激情,但我们确实不很了解农村,远远不如老同志(农村老干部)处理问题老练……我们渴望乡镇领导的支持,我们渴望村干部的帮扶,我们虚心学习……”一大学生“村官”道出同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