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项目简介
一、“选调生”项目
选调生是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的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的毕业生的简称,这些毕业生将直接进入地方基层党政部门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2000年,中央组织部发布了《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对进一步做好“选调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选调生也属于公务员系统,但应该说与普通公务员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一是报名条件不同。选调生的报名条件除符合国家公务员的报名条件外,一般还要求是党员、学生干部、有志于从事党政工作、服从组织安排、本科及以上学历、成绩优秀等。二是培养目标不同。一般公务员招考的是非领导职务国家公务人员,选调生不仅仅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其重点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同时,为县(处)级以上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三是选拔程序略有区别。选调生的选拔包括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察考核等程序,一般都要求校方进行重点推荐和审查。而且“选调生”通常还会有年龄上的要求。四是培养管理的措施不同。选调生到基层工作后,组织部门将通过举办培训班、抽调到上级党政机关跟班学习,鼓励参加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得力措施进行重点跟踪培养,帮助选调生脱颖而出。
目前,各个地区的选调生项目一般都由当地党委的组织部门负责。因此,关心“选调生”项目的同学,可以到相关组织部门网站上查询具体政策,也可关注学校的就业信息网站。
二、“大学生村官”项目
2008年4月,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文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简称“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计划从2008年开始,连续选聘5年。选聘数量为10万名,每年选聘2万名。而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省市地区已经开展了“大学生村官” 的选聘工作,如北京在2006年3月,就开展了“村村有大学生”工程,明确提出要“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实现每个村、每个社区至少有1名高校毕业生”。
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对于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对于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l 报名条件
30岁以下应届和往届毕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可报名应聘,重点是应届毕业和毕业1至2年的本科生、研究生,原则上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非中共党员的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也可报名应聘。
l 选聘工作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宏观指导由中央组织部牵头,会同中农办、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团中央共同组织开展。各地的选聘工作由省(区、市)党委、政府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组织。
选聘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一般通过个人报名、资格审查、组织考察、体检、公示、决定聘用、培训上岗等程序进行。各地在开展选聘工作时,将把选聘条件、选聘办法、选聘程序、选聘结果及时公布,接受社会的公开监督。是否组织统一考试,由各地根据报名应聘情况和到村任职的需要自行确定。
l 激励和保障政策
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应聘到村任职,中组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8项激励和保障政策:
一是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按规定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补贴、津贴按月发放;参加养老社会保险。
二是在村任职期间,办理医疗、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
三是符合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规定、聘期考核合格的,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
四是在村任职2年以上,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
五是在村任职2年后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的,享受放宽报名条件、增加分数等优惠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县乡机关公务员应重点从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中招录。
六是聘期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享受增加分数等优惠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七是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在村任职工作时间可计算工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
八是到西部和艰苦地区农村任职的,户口可留在现户籍所在地。此外,对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中央财政还将按人均2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各地也将根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和上述政策规定,结合本地实际,细化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有关规定。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中央财政按照东、中、西部地区人均每年0.5万元、1万元、1.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承担。
目前,各个地区的“大学生村官”项目一般也是由当地党委的组织部门负责。因此,关心“大学生村官”项目的同学,也可以到当地组织部门网站上查询具体政策,也可关注学校的就业信息网站。
[page]
考试
一年多来,“smile”考了两次事业单位、四次公务员、一次村官。她自嘲:“我成了考霸!”
数次碰壁后,“smile”索性不再找工作,一心考公务员。她参考村官之前,已考了两次事业单位、四次公务员。
“smile”说,1月18日,她在南坪珊瑚小学参考村官,考室座无虚席。“smile”说,那天她6点起床,煮个鸡蛋吃了就赶往考场,她的父母还在睡梦中。她说自己把这次考试“看得比高考还重要”。“如果这次考不上,我还得一边‘啃老’,一边考下去。”“smile”说:“我成考霸啦!”
数据 1月19日,媒体报道:18日的村官考试参考者36605人,招考基层岗5070个,其中村官岗位2500个。就业压力日趋增大,让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眼光转向乡村。而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试验区的建设,也增加了毕业生来这里的期望。重庆2008年第一批大学生“村官”的录取比例是6∶1,而2009年,这个数字将刷新为12∶1。
选择
在合川当村官的小包说:“国家需要,我们也需要,不全是功利,但不可能一点也没有。”
小包在合川官渡镇当村官,他的职业要求是一点点降低的,最后,他选择了村官。
小包2007年毕业于重师中文系:“读大学时每个月5000元都嫌少。”临近毕业,他多次考丰都、垫江等地的老师,“这时的标准是留在县城。”毕业后,他进了北碚一家单位,工资加补助每个月约1800元,但没有编制。
26岁的小包说,这时,重庆招考村官,他终于放弃了在城里工作的标准,离开北碚那家单位,来到合川。对于最终选择当村官,他称是:“国家需要,我们也需要。”“不全是功利,但不可能一点也没有,现实和理想总是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
背景 1999年,全国大学扩招,如今招生人数已约600万。有人责怪大学扩招导致就业难,但专家认为,就业难与大学生择业观不无关系:他们在城里找不到工作,而我国广大农村却缺少知识青年。2006年,新一代知青悄然登上历史舞台:河南平顶山市开始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计划,这既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又给农村建设增加了人才。这成了范本,很快全国推广。川大社会学博士肖尧中说,“大学生村官”制度引导着大学生形成新的择业观,解决城里人才浪费、农村人才稀缺的矛盾。
知青
老知青笑着对村官女儿说:“你们是新一代知青。”
“smile”光顾的重庆村官论坛,也是郑艳常去的地方。4个月前,家住江北的郑艳,到渝北统景镇平安村当村官。从去年起的未来5年内,全国将选出10万大学生到村里任职,郑艳是这十万分之一。
考村官时,郑艳是西南大学的硕士。她的爸爸郑仁海1975年下乡,是中国百万老知青之一。郑艳赴任村官那天,郑仁海没有为女儿送行,只笑着称女儿是新一代知青,“你们这次上山下乡,和我们那次不同。我所以不送你,是因为我对你放心。”
区别 郑仁海认为,女儿的下乡和他们当年的下乡最大的不同是,“当年,我们到广阔的农村去是行政行为,而你们现在是一种自觉自愿的理性选择。”
希望的田野 我们没走父辈老路
西南大学硕士郑艳到渝北统景镇平安村当村官已经4个月了,下月29日,郑艳将在江北一家酒店,和在外企工作的男友结婚。37年前,知青张芬嫁给了黔江农村的一个丧妻的屠夫,16年后,她才得到住在渝中区的父母的原谅,首次返城探亲。
我市首批2021名村官去年8月起陆续到达全市2000多个村庄。两代知青在工作、生活、爱情上有何不同呢?
工作标本
村官姚平 用法律知识调解矛盾
知青郑仁海 满脑子知识无用论
昨天,黔江杉岭乡杉岭村,村主任助理姚平正在翻看司法考试的书籍。这名工商大学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村官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调解了村里的一次次纠纷。
今年1月初,杉岭村一名女村民与男村民发生纠纷。互相推搡时,女村民倒在地上自称受伤,索赔500元药费,而对方只愿给200元钱。
双方争执不下,村支书让学法律的姚平出马。姚平到乡卫生院调查,卫生院院长称,女村民并未受伤,她买的药只是些家庭常备药。姚平随即找到女村民,出示证据,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老知青郑仁海则没有姚平幸运。35年前,他到璧山龙溪公社五大队当知青,当时的他满脑子装着“知识无用论”。每天重复着插秧、打谷子等农活。他这个高中生所学的知识唯一的用武之时是八九月间,那时天旱,需要用抽水机灌溉,当抽水机出故障的时候,只有他能够修理。
生活标本
村官郑艳 150元租套三室一厅
知青郑仁海 土墙房里钻出条蛇
去年8月10日,郑艳到村里当村官时,父亲郑仁海逗她:“你怕蛇吗?”女儿说:“怕。”
到统景镇后,郑艳被分到平安村,镇里给她安排了一间宿舍。一个星期后,郑艳在屋子里发现一只和她手掌差不多大的蜘蛛,她吓得哇哇大叫。第二天,郑艳就另租了个房子,月租150元。“三室一厅,中等装修,屋里什么都有,电视就有三个。”郑艳承担得起房租,她的工资和津贴参照机关人员标准发放。
问女儿是否怕蛇的郑仁海,在璧山龙溪公社当知青时,住在村民为他筑的土墙房子里。“土墙的屋顶是稻草盖的,常常漏雨。”让他至今心悸的是:1976年的夏天,一条蛇从土墙边的石缝中钻了出来,他吓得大叫,村民赶来将蛇打死。随后,郑仁海在村里找来石灰,将屋里的石缝全都填上。
上一页 [page]
爱情标本
村官郑艳 乡下也能和男友聊QQ
知青张芬 结婚16年才回娘家
下月,郑艳将在江北某酒店举行婚礼。她的未婚夫在外企上班,是郑艳读大学时认识的。
昨天,郑艳说,她当村官后,白天常下村里,晚上回到镇里,常和男友聊QQ,通电话。男友有了时间就会到统景陪她。“现在通讯交通很方便。”郑艳说,她当村官后,感受到的爱情比之前更甜蜜。
而1969年10月,渝中区19岁的张芬,从朝天门出发,到遥远的黔江黎水镇靠河村当知青。
那时,张芬不会走山路,更不会上山砍柴。村里比她大13岁的丧妻的屠夫谭顺发,总是默默地帮助她,为她把柴砍好,她只需要扛回村里。谭顺发的热心厚道让张芬深深地爱上了他。她写信给城里的父母,说自己爱上了一个妻子去世、带着三个儿女的村民。父母回信坚决反对。她又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表示铁心要嫁给他。
父母、兄弟回信,如果嫁给谭顺发,家人就和她绝交。张芬将亲人的回信扔在一边。1972年,她嫁给了谭顺发,当了三个孩子的后妈。
此后,张芬生了两个儿子。直到她结婚16年后,她才带着丈夫首次回到重庆,看望父母。张芬说,那一年,她收到了父母的信,父母和兄弟原谅了她,希望她回渝探亲。
昨天,张芬说:“对当初的选择,我一点都不后悔。”但她同时不否认,如果那时交通条件好、通讯发达,她可能不会嫁在大山里。
新闻纵深
大学生村官 一只脚迈进公务员队伍
我市“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规定:大学生“村官”任职满两年后,经考核合格可直接录用为公务员。这一制度,让全国其它地方的大学生羡慕不已,其它省市实行的是,村官到农村工作结束后,考公务员时可获加分。
市委组织部组织一处洪处长说,这一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去当村官,又优化了乡镇干部队伍,能为全市培养更好的后备干部。
洪称,我市乡镇公务员的学历较低,年龄较大,具有本科学历的只占总人数的23%。
从去年到2012年,我市启动村官计划,将让32511名大学生到乡镇,充实乡镇人才队伍。其中,有9986人在村里当村官,每个村庄都有一名大学生。到2012年,我市力争乡镇干部的本科学历比例提高到35%,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中大学生的比例达30%以上。
总理肯定重庆经验
重庆的模式,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曾两次批示,称“重庆通过政策杠杆引导大学生下基层工作的做法很好”。
温总理更是在“关于重庆市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调研报告”上批示: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组织和服务工作,注意总结和运用已有的工作经验。
专家认为,重庆这个城乡二元结构的直辖市的经验,多个省市可以借鉴。要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有知识的人到农村,参与新农村建设。未来的领导干部,更需要了解农民、农业、农村,与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现在的村官,其中一部分将成长为领导干部。
一名政府官员对记者说,也许再过些年,坐在他办公室里的,会是一个当年的大学生村官,这样的官员在决策或施政时,曾经的履历会帮助他们处理得更加科学化。
本版稿件由记者 聂超 实习生 滕舟慧庠 庄瑞玫 彭丽采写
评论
不挤“独木桥” 要走“阳关道”
■胡钊钦
三十年前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下乡,曾影响过几代人;现时,当愈来愈多的农民进城时,离开城市的青年也愈来愈多,因为他们发现,城外天更广,地更阔。
这种“新知青下乡”现象,被一些人解读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其实这是一种误读。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是因为这个大学生误读了需求市场。当千人万人一起往南走,往东走,往海边走,而西部,连重庆成都西安都被他们理解为有点偏的时候,这正常吗?全国今年600万大学生毕业,加上去年前年毕业还没找到工作的,在职场门口挤啊挤,挤得让人心慌,这正常吗?与之相关的背景是,国家人保部预测,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今年一季度将是就业最严峻的时候。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一村一个大学生。结合当前的形势看,表面上似乎是国家在舒缓就业压力,但从深层次分析,这是国家战略,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战略。与当年被迫参与政治运动不同的是,现时上山下乡是自愿;与当年几乎清一色的中学毕业生下乡接受再教育相比,现时下乡的对象集中在大学毕业生,知识结构完整,整体素质高,推动的是新农村建设。很显然,“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国家出台的一个导向性政策,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水平和促进农村发展问题的一个“双赢”战略,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正确选择。
重庆面向全国招聘2500名大学生村官,引来了全国36605名大学生参考。好事!在国家政策有序引导下,大学生择业观正发生可喜的转变。当年,考大学跃农门被称为“独木桥”,现时,大学毕业就业留城也是“独木桥”。出现“新知青下乡”现象,绝对是值得高兴的事,“独木桥”只是自身的利益,而走“阳关道”才是于国于民于己都有益的事。下乡当村官不失为一条“阳关道”,我们肯定“新知青”上山下乡,首先应肯定这一点。
中国很大,天广地阔大有作为,大学生下乡当村官,那是国家民族之幸!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个进程,好事!
上一页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