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寿:让大学生“村官”尽快成才

来源:长寿政府门户网 作者:骆英
    日前,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为了让全区大学生 “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才智,今年以来,我区更加注重做好政策引导、帮带教导和发展指导工作,让大学生“村官”留得安心、工作舒心、干得有劲。

    抓好政策引导,让大学生“村官”安心尽心。鼓励大学生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经济上予以适当补贴,在信息技术、平台搭建等方面创造条件,确保待遇政策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激励与约束相结合,通过制定一些评价机制来规范,防止出现不公正的评价而影响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

    抓好帮带教导,让大学生“村官”成才。建立了结对帮带制度,根据每一位大学生“村官”的实际,通过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等形式,进行“一对一”帮带,“手把手”传授,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农村,乡镇党委还设立指导员、联络员等,加强指导和辅导。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乡镇党委组织的一些讲座、报告等请大学生 “村官”一起参加,同时专门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班、经济课等,加强交流,增长知识,提高素质。

    抓好发展指导,增强大学生“村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通过评选表彰等方式进行激励,在政治发展上指导他们健康成长。此外还通过宣传和比学赶帮超等活动来激励大学生“村官”增强榜样的示范效应。记者 骆英

[page]

 

青春志在田野  

      “我到村里任职已经半年多了。回望这半年多走过的路,有太多的感动和欣慰。”大学生“村官”贾晓伟说。

  贾晓伟同样是2008年10月份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招聘的大学生“村官”之一。非常巧合,贾晓伟同钱海一样,也通过考试进入了集宁区马莲渠乡。

  在六号渠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一职已有半年多的贾晓伟谈到大学生“村官”从竞聘到上任时,用“憧憬、彷徨、希望”6个字给自己做小结。

  “加入到‘村官’队伍中来,是我人生所做出的一次重大选择。在得知成功考上村官之后,我非常兴奋。新的岗位,充满了新鲜感,充满了挑战。”贾晓伟说。

  大学毕业后的贾晓伟曾经在高管局(高速公路管理局)开过车,在矿业公司做过文书和会计,工资待遇都比较稳定,生活环境也比较好。

  “但那时我内心仍很彷徨,找不到工作目标和奋斗方向。担任‘村官’后,放弃了城市的繁华,来到了农村基层,我当时的心理落差很大,我几乎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但真正接触到农村工作后,我发现我当初的选择是绝对正确的。”贾晓伟说。

  贾晓伟来到六号渠村时,看到这里的村民一家几口住在很小的土坯房里,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耕地大部分都是旱田且土地贫瘠,春种秋收,靠天吃饭,村里人几乎没有青壮年,都是些老人孩子,他心情沉重。

  “我在电视上看过华西村的发展历程,华西村人民花了几十年才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子建设成今天的‘天下第一村’。只要有信心和决心,六号渠村今天的贫穷落后算得了什么呢?”贾晓伟说。

  面对现实,贾晓伟暗下决心,自己不是来享福的,而是来改变农村、发展农村,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只要村民发展了,自己就有了希望。

  六号渠村委会下辖11个自然村,村民的收入主要以传统的种植业和青壮年外出务工为主。

  在政府的鼓励和政策指引下,种植胡麻、马铃薯、南瓜成为六号渠村的主要产业,目前该产业已初见规模,并成为了带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但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的南瓜价格一路下滑,使部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挫伤。“为了挽回村民的损失,在乡党委的带领下,我和乡、村干部与收购企业积极协调,最终把村里的农副产品以村民满意的价格全部销售出去。使村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贾晓伟告诉记者。

  除了发展经济外,解决邻里纠纷也是村委会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2009年1月12日,六号渠村二道洼村民小组村民常吉文、马培仁、韩国俊由于土地争议发生纠纷,村委会书记常建社带我赶到二道洼进行调解。当时村民情绪比较激动,不听劝说,局势紧张。后经过常书记和我的耐心说服,给他们讲解农村的政策、法律、法规,最终三家达成共识,重归于好。”虽然听起来是件小事,但却让贾晓伟至今还记忆犹新。

  2009年,贾晓伟已经做好了准备,制定好了工作重点和目标。他决心用自己的行动让“大学生村官”这一名词在这里广为人知。用他自己的话说,“选择农村,铸就我的无悔人生!”。

上一页  [page]

 

“一村一名大学生”稳步实施

  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再次将大学生村官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要求“大学生村官一村一个”。

  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人才。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对于优化农村基层组织结构、繁荣农村经济、促进乡村文明发展以及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内蒙古在2008年已考录359名大学生“村官”到嘎查村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务,这些大学生“村官”已在工作实践中产生了积极效果。

  本报记者在乌兰察布市采访时,集宁区马莲渠乡乡党委副书记史文军告诉记者,“这些分来的大学生在刚来时对农村工作还不很熟悉,但适应能力很强,虽然到任仅短短的几个月,但已基本熟悉农村工作。目前这些大学生村官在处理一些问题时,优势已经凸显出来,尤其是他们制定的带领农民科技致富的方案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我相信,在未来的农村工作中,他们所作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已经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充实到了广大的农村、牧区担任职务,那么“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由哪里负责呢?

  据记者采访了解,这些大学生“村官”的经费待遇将由中央、自治区、各盟市旗县财政分别承担;管理工作由组织部系统直接负责。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组织部干部科科长任永胜告诉本报记者,“2008年考入集宁区的3位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细则大概在今年3月份就能出台,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大概在1000元左右。”

  选拔大学生村官是一项颇具战略意义的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后备干部、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都有深远意义。

  为了能稳步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内蒙古组织部部长李佳在2月23日召开的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大学生村官‘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作为大学生在基层工作、成才的一个通道,今年内蒙古将从大学生村官和 ‘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志愿者’等符合条件的人员中,选调300名左右充实到基层公务员队伍中。”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