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生村官盘点:你在村里还好吗?

来源:北方周末报 作者:田永胜 范…
2月23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组织部在召开的组织部长会议上公布:2009年内蒙古拟公开考录3000名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嘎查村任职。

  刚出校门走进乡村的大学生“村官”,他们对自己未来有何打算?他们将会给农村带来什么?

  

安陆市接官乡金台村担任村主任助理的大学生“村官”张鑫,正在自己创办的新鑫机电厂调试设备

  打拼后的“村官”抉择

  2008年10月,钱海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的第一批大学生“村官”,来到马莲渠乡霸王河村担任村主任助理。

  钱海走出校门后干过业务助理、销售代表,虽然收入不高,但维持生计没问题。可这些对于钱海来说,不是他最终的梦想,如何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钱海想了好久。

  听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嘎查村当“村官”这一消息后,钱海报名参加了考试。经过不懈努力,钱海如愿了。他来到了霸王河村,并开始了他的“村官”生活。

  万事开头难,刚入村时,村民根本不了解大学生“村官”,更不了解村长助理是怎么一回事。

  “村民有时来村部办事儿,碰巧支部书记、村长不在,他们往往会说‘村干部都不在啊!’可能在他们眼里,我还只是一个孩子,离干部还有一定的距离。”钱海对记者说。

  为了尽快树立自己的“村官”形象,钱海把力所能及的事全部揽到自己身上。

  “自打我到任以来,村里的农村合作医疗、补贴资金发放、户籍整理、低保户入册、税费台帐、计划生育家庭登记等全部由我负责。由于对农村的工作还不是很熟悉,我就从小事做起,争取干好每一件事。”钱海说。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钱海逐渐适应了农村工作,在与村委会工作人员以及村民的广泛接触中逐渐熟悉了乡情、村情。并对这份工作产生了好感同时自己也充满了自信。

  “要搞好农村工作,就要深入基层,向群众征求意见,听取反映,了解村情民意。要虚心请教,要主动去寻找工作,别等工作来找你。”钱海说。

  2009年年初,钱海积极与村委会干部一起深入研究村情,共同谋划发展。经过调研,钱海认为搞好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把经济搞上去,于是他就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大棚蔬菜种植及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为龙头,从而带动村里其他附属产业发展的计划。这一计划已经征得乡里的同意,并准备实施。

  “我相信,2009年我们村的年生产总值与去年相比一定会有明显的上升。”钱海说,“‘村官’从真正意义上讲,就是如何让百姓生活过宽裕,让百姓吃好穿好。而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讲,就是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识带动村民科技发家致富。”

[page]

 

青春志在田野  

      “我到村里任职已经半年多了。回望这半年多走过的路,有太多的感动和欣慰。”大学生“村官”贾晓伟说。

  贾晓伟同样是2008年10月份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招聘的大学生“村官”之一。非常巧合,贾晓伟同钱海一样,也通过考试进入了集宁区马莲渠乡。

  在六号渠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一职已有半年多的贾晓伟谈到大学生“村官”从竞聘到上任时,用“憧憬、彷徨、希望”6个字给自己做小结。

  “加入到‘村官’队伍中来,是我人生所做出的一次重大选择。在得知成功考上村官之后,我非常兴奋。新的岗位,充满了新鲜感,充满了挑战。”贾晓伟说。

  大学毕业后的贾晓伟曾经在高管局(高速公路管理局)开过车,在矿业公司做过文书和会计,工资待遇都比较稳定,生活环境也比较好。

  “但那时我内心仍很彷徨,找不到工作目标和奋斗方向。担任‘村官’后,放弃了城市的繁华,来到了农村基层,我当时的心理落差很大,我几乎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但真正接触到农村工作后,我发现我当初的选择是绝对正确的。”贾晓伟说。

  贾晓伟来到六号渠村时,看到这里的村民一家几口住在很小的土坯房里,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耕地大部分都是旱田且土地贫瘠,春种秋收,靠天吃饭,村里人几乎没有青壮年,都是些老人孩子,他心情沉重。

  “我在电视上看过华西村的发展历程,华西村人民花了几十年才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子建设成今天的‘天下第一村’。只要有信心和决心,六号渠村今天的贫穷落后算得了什么呢?”贾晓伟说。

  面对现实,贾晓伟暗下决心,自己不是来享福的,而是来改变农村、发展农村,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只要村民发展了,自己就有了希望。

  六号渠村委会下辖11个自然村,村民的收入主要以传统的种植业和青壮年外出务工为主。

  在政府的鼓励和政策指引下,种植胡麻、马铃薯、南瓜成为六号渠村的主要产业,目前该产业已初见规模,并成为了带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但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的南瓜价格一路下滑,使部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挫伤。“为了挽回村民的损失,在乡党委的带领下,我和乡、村干部与收购企业积极协调,最终把村里的农副产品以村民满意的价格全部销售出去。使村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贾晓伟告诉记者。

  除了发展经济外,解决邻里纠纷也是村委会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2009年1月12日,六号渠村二道洼村民小组村民常吉文、马培仁、韩国俊由于土地争议发生纠纷,村委会书记常建社带我赶到二道洼进行调解。当时村民情绪比较激动,不听劝说,局势紧张。后经过常书记和我的耐心说服,给他们讲解农村的政策、法律、法规,最终三家达成共识,重归于好。”虽然听起来是件小事,但却让贾晓伟至今还记忆犹新。

  2009年,贾晓伟已经做好了准备,制定好了工作重点和目标。他决心用自己的行动让“大学生村官”这一名词在这里广为人知。用他自己的话说,“选择农村,铸就我的无悔人生!”。

上一页  [page]

 

“一村一名大学生”稳步实施

  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再次将大学生村官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要求“大学生村官一村一个”。

  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人才。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对于优化农村基层组织结构、繁荣农村经济、促进乡村文明发展以及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内蒙古在2008年已考录359名大学生“村官”到嘎查村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务,这些大学生“村官”已在工作实践中产生了积极效果。

  本报记者在乌兰察布市采访时,集宁区马莲渠乡乡党委副书记史文军告诉记者,“这些分来的大学生在刚来时对农村工作还不很熟悉,但适应能力很强,虽然到任仅短短的几个月,但已基本熟悉农村工作。目前这些大学生村官在处理一些问题时,优势已经凸显出来,尤其是他们制定的带领农民科技致富的方案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我相信,在未来的农村工作中,他们所作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已经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充实到了广大的农村、牧区担任职务,那么“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由哪里负责呢?

  据记者采访了解,这些大学生“村官”的经费待遇将由中央、自治区、各盟市旗县财政分别承担;管理工作由组织部系统直接负责。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组织部干部科科长任永胜告诉本报记者,“2008年考入集宁区的3位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细则大概在今年3月份就能出台,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大概在1000元左右。”

  选拔大学生村官是一项颇具战略意义的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后备干部、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都有深远意义。

  为了能稳步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内蒙古组织部部长李佳在2月23日召开的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大学生村官‘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作为大学生在基层工作、成才的一个通道,今年内蒙古将从大学生村官和 ‘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志愿者’等符合条件的人员中,选调300名左右充实到基层公务员队伍中。”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