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
廖学文(右一)在指导村务工作。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半个世纪前,毛泽东曾如是说。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山市在村(社区)任职的大学生共有1965人,全日制大专学历882人,本科学历205人,研究生3人,配备大学生最多的村(社区)有近40多名大学生工作人员。就在去年末,中山又有26名大学生落地农村,当上了“村官”,并享受中央财政补贴。不过,仍有37个村(社区)未配备全日制大学生。目前,中山正在研究制定中山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工作实施细则,力争努力实现每村(社区)至少配备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
与历史所不同的是,当今的大学生下乡有着更为迫切的现实背景:一方面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另一方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深入实施。对大学生“村官”来说,他们经历过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从“天之骄子”到村官干部,他们跨越了一段很长的路程;他们也曾遭遇了人们疑惑的目光,但他们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中山公开招考大学生村级后备干部已有9年时间,本期,本报记者走近部分镇区在职大学生村官,以管窥豹,试图还原这一历史进程,并探究大学生“村官”之于新农村建设的深远意义。
开局、非议与困难
3月5日,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珊洲村。在农村工作了近一年的大学生村官林燕媚桌上的电话响起,电话是本村的一名老伯打来的。“每个月这名老伯都要打电话过来,问什么时候发放老人金,总担心会把他们给漏掉。”林燕媚笑着对记者说。
2007年6月,林燕媚毕业于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是计算机网络。7月的一天,她接到村委会打来的电话,说要推荐她参与大学生村官培训。“接到电话时愣了一下,村里为什么要选我呢?”
培训半年后,村书记就毫不犹豫地推荐了她。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任命她做村会计的消息传出后,长辈们都很惊讶,不知道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小女孩是否能胜任这一工作。“村里有很多长辈都在看着我,那段时间压力很大。”林燕媚说,开始遇到过很多“棘手”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她就找到以前的老会计,或者向社区的会计请教,“时间长了也就变得游刃有余了。”
在中山,村官大学生主要有三类:一是镇区统一选聘后下派村(社区)工作;二是村(社区)自行物色优秀人才;三是镇区选聘后并放到村(社区)锻炼试用,期满后一般调回镇区机关工作。
杨丽芬2000年毕业于中山学院中文秘书专业,2001年1月份下派到三角镇光明村,2002年进入村“两委”班子,任职村支部副书记。
一开始,在每次的村委会议上,同事对工作范围的清晰界定让杨丽芬特别“生气”。她扯开嗓子开始给他们灌输:“不要以为只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就行了,其他的工作也要做。”
她的这一工作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同事的工作积极性,在他们的工作团体内,现在是有活儿一起做,大家工作的热情高了许多。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加上大学生村官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容易出现进入角色慢、暂时难以打开工作局面、工作成效不明显的状况。”中山市委组织部在一份报告中这样总结:“要做好农村工作,感情、能力、技巧三者缺一不可。”
大学生刚接触农村工作时,和杨丽芬同样手足无措的还有很多人,实战能力的缺失是最主要的问题。中山市社科联主席尹绪忠认为,大学生村官刚接触农村工作,困难肯定会遇到的,社会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和宽容以有利于他们的迅速成长。
农村新生命力
“大学生村官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生机与活力。也许,相对于知识而言,给农村带来新的生命力显得尤为重要。”已经做了8年“村官”的三角镇光明村村支部副书记杨丽芬,如是评价自己所属的这个群体。
《中山市选聘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工作调研报告》中说,大学生具有文字基础较好、现代化办公能力相对较强的优势,承担了大量的日常办公事务,积极改进传统的工作方式,利用电脑、网络等现代化工具,推动了当地的办公现代化,提升了工作效率。
林燕媚上一任的老会计手写所有工作记录,桌子上密密麻麻的一堆资料。林燕媚出任会计后,珊洲村的会计出纳工作也迈入了网络化新时代。她把前任老会计的工作记录都输入到了电脑里,另外,村里的信息系统也只有她才会操作。
林燕媚的网络特长着实给村里带来了许多便利。之前,村里每月发放老人金时,要搬来大量的笔记记录,逐一查询符合条件的对象。现在,林燕媚只需要将搜素条件敲进电脑中,几秒钟时间就可以查询到。
除了给农村当地带来了办公现代化之外,大学生村官还给中山农村基层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如市委组织部在调研报告中指出:“大学生的事业观念、精神面貌激发了农村干部工作的热情,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激活了农村干部队伍。”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活力,尹绪忠评价说:“我国的城市转型已基本完成,目前最主要、最困难的转型在农村。大学生的高学历背景、创新精神、敢干敢闯的个性、先进的观念,将会给农村带来有力的冲击,促进新农村建设和转型。”
从“文仔”到“廖书记”
1999年,廖学文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公关秘书专业,毕业后在中山一家外运公司负责营销工作。2002年,五桂山长命水村举行第二届换届选举。退休老书记推荐他出任支部书记一职,“这个小伙子有知识、负责任,在村里深得人心。”
廖学文直接进入了村“两委”,这让他觉得在农村工作很有“奔头”。随着中山市“村改居”的逐步推进,村(社区)“两委”职数越来越有限。即使这样,中山仍然大力鼓励村官大学生进入“两委”,让他们感觉在农村工作有“奔头”。目前,中山全市在村(社区)任职大学生村官有731人进入“两委”班子,占“两委”班子成员总数的42%。
廖学文接受老书记邀请出任支部书记一事,成了2002年长命水村最热门的新闻事件之一。支持的人说:年轻人有魄力,可以为村的发展带来新理念。反对的人质疑:乳臭未干的大学生会带领他们走向何方?五桂山工作委员会组织委员廖开强对当时的情形仍记忆犹新。
上任后,“活泼”的廖学文开始走访村里的乡亲,请教支部的老干部,熟悉村务工作。3个月后,廖学文的工作步入正轨。任职满一届后,廖学文将村里收入提高了一倍,2002年是465万元,2005年变成了800多万元。村里人对他的称呼也从“文仔”改为“廖书记”了。
村里的健身乐园原址是一大片空地,不少人都认为要继续建厂出租,但廖学文等人却坚持用来建健身乐园。“这里不应只是经济热土,还应是生活热土。”如今,健身乐园已成为了村民休闲运动的首选场所。
此前不久,村里的办公地点搬迁了。新的办公室由廖学文亲自设计,每间房统一装有大面积的玻璃窗,“办公室这样设计,是想给进来办事的群众传达一个信号:这是一个透明化、高效率的村委会。”
廖学文的经历不是个案。许多大学生从“象牙塔”走到田间地头,并逐渐挑起农村工作的大梁,用自己的智慧提升了基层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上一页 扎根?跳板?
2007年8月,珊洲村从邻村招来一名女大学生,任办公室主任。
大学生到村里任职,在该村还是为数不多,在当时引起了不小轰动。但也有村干部和村民私下议论:20来岁的小姑娘甘愿留在村里吗?
后来发生的事佐证了这些议论:半年后,这位新上任的办公室主任就“另谋高就”去了。而一些两三年内进入“两委”班子的大学生,也通过考研等途径离开。
当然,中山大学生村官人才流失只是少数现象,绝大部分都选择了坚守农村,尹绪忠对扎根农村的发展前景表示了乐观态度。“农村是一所社会大学,也是一个接受锻炼的广阔平台,目前,在各省大学生村官中,已涌现出了一批走上重要岗位的优秀人才。”
“如果我的工作能够得到乡亲的认可,我会一直在这里干下去。”林燕媚说,在本村工作挺好的,又稳定又可以守着自己的乡亲。林燕媚这几天一直都很兴奋,一吃过晚饭就兴冲冲地来到文化大院,晚上村文化大院有舞蹈选拔赛,特别热闹,她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很满意,“愿意在这里待一辈子。”
杨丽芬则在光明村寻找到了爱情。2001年,他们一同被下派到光明村,一起工作,并逐渐走到了一起。如今,他们已经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如果有一天因为工作调动,要离开光明村了,我会很舍不得,毕竟我们这里是市里的扶贫村,我想在任内尽快让村子富裕起来。”杨丽芬说。
点此浏览更多广东省大学生村官新闻
上一页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