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开平首批招聘大学生村官工作回眸
公平选聘,感召学子回乡应试
2007年8月10日,区委组织部通过当地电视台和镇、村、社区张贴公告形式,向全区发布了公开招聘“大学生村官”的消息。仅两天,就有310余名大学毕业生报名应聘。其中,甄怡(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曾任驻京延边朝鲜教育出版社编辑)、王晓宁牗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法律系牘,分别辞去京津工作,回乡应聘就职。
为了安排好这次招聘,开平区委组织部先后召开6次会议,研究敲定了招聘信息发布、命题、笔试、面试官挑选、面试组织、成绩公布的程序和办法,明确在各个环节上都要做到“三公开”(公开、公平、公正)的关口。区委常委会就招聘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形成共识:确保把本区优秀大学毕业生选拔到村干部队伍当中。
2007年8月29日笔试开始,8月31日即张榜公布所有参试考生的笔试成绩,并在区电视台滚动播出42名通过笔试的考试名单。9月9日面试,根据42名参加面试大学生的笔试和面试成绩,择优录取甄怡、王晓宁、柏景秋等20名大学生。
扶之上马,关心关爱再送一程
这区组织部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把首批招聘的20名“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区农村干部培训计划,每年由区委组织部至少组织一次为期7天的培训,镇党委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为期不少于3天培训。教育培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以会代训、定期上站或集中授课与考察参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实行“3+1”帮带机制,镇党委明确规定,每名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分别明确1名镇党委班子成员、1名包村干部和所在村党组织书记联合帮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农村工作。区里财政并不宽裕,但通过压缩招待费及日常办公开支等多种渠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及时为“大学生村官”发放工资,兑现待遇。
生活上爱护他们,各镇村为“大学生村官”提供食宿,购买了生活用品,提供了办公场所,统一配备了办公设施。条件较好的村子,还为大学生添置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政治上关心他们,区委组织部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从多角度教育培养,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为每名大学生统一订阅了《河北共产党员》杂志;建立了发展党员制度,非中共党员的任职大学生向所在镇党委提出入党申请,纳入镇机关发展党员工作计划,由镇、村共同负责培养发展。
提供载体,搭建交流平台。区委组织部每年召开1至2次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座谈会,听取大学生工作和思想汇报,常委部长亲自到会,与大学生一起研究、分析、解决问题。此外,为了给大学生提供便捷的交流途径,区委组织部建立了“唐山开平大学生村官吧”和“开平村官QQ群”,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交流工作和学习心得。
扎根田野,天地广阔各显其能
到徐庄子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宋雪梅,为了能够尽快进入角色,从到村第一天开始就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将一天中的村民关心的问题、生活有困难的家庭等信息都一一记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向镇、村或区相关部门反映,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协调解决,她的记录本已被徐庄子村的村民称为“亲情笔记”。
王晓宁是到双桥镇李家峪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大学学的是法律专业。在镇村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她在村里开办了“法律咨询服务室”,对待村民热情耐心,每次都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直到村民弄明白为止,短短1个月她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律师”。村民有了什么法律问题都爱到她的“法律咨询服务室”坐坐,村民已经把她当成了自己的知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王晓宁搜集了村民普遍关心的土地承包、征占补偿、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法规300余条,整理成小册子无偿向村民发放,受到了村民的广泛欢迎。几个月来,在王晓宁的努力下,已成功化解村民矛盾纠纷10余起,消除越级上访苗头2起。王晓宁说:“我就是想用自己的知识和双手为父老乡亲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