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市硕士女村官刘方慧 从彷徨失落到踌躇满志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佚名
4月3日,胶南市大村镇河北村的田地里,硕士村官刘方慧正与一群戴着鲜艳头巾的农妇们一起栽种木耳棒子。
刘方慧是一名农家女,高考时顺利考入莱阳农学院,之后又读了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研究生。
7年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在毕业选择工作时,原本想进植物研究所之类机构的刘方慧,先后联系了北京、安徽的两个单位,但都不十分理想。她偶然从网上得到了一条信息,了解到山东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便报了名。2007年8月底,通过考试的刘方慧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支农志愿者,回到家乡胶南,来到大村镇大石岭村,担任村主任助理。
刘方慧永远忘不了她到大石岭村报到的日子。汽车在蜿蜒起伏的山路上穿梭了近1个小时,路远不说,人都转得晕头转向。宿舍是与同事合住的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平房,自来水管在院子里,上个厕所也要跑老远。工作环境令她非常失望。
刚开始,村民也对这位文静的、戴眼镜的研究生“上山下乡”感到不解。“大学生来咱农村能干啥?那么多年的学不是白上了?”可是没过多久,大村镇的干部群众就开始对她刮目相看了。
当时,大村镇党委政府决定在大石岭及周边村庄发展黑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的规模化生产。食用菌产业投资大、收益可观,可技术含量高、风险也大。村民对投资和技术保障无不顾虑重重。为此,镇政府专门成立了食用菌研究所,由刘方慧和一名同事共同负责。
在学校,刘方慧学的是植物保护专业,对于食用菌生产,虽然也有一定的了解,可还远远不够。为此,刘方慧放弃了休息时间,通过自学、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很快就对从制棒、灭菌、接种到培育室管理、大田管理等各技术环节有了全面掌握,并开始对村民进行培训。
每天一大早,刘方慧和同事骑着自行车到各个村里进行技术指导,手把手地教上一遍又一遍。晚上回到办公室,她还要将当天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写成书面材料印刷出来,第二天下村时发到每个种植户手中。在木耳的前期生产中,装锅灭菌是个关键环节,而且整个过程要持续十几个小时,为了不耽误白天的生产进程,大部分村把烧锅时间安排在晚上,这样刘方慧就得通宵和村民在一起,直到所有人都掌握了这项技术。
在整个食用菌生长期间,刘方慧每天都要骑车在各个村庄之间奔波。冬天,胶东半岛的风格外寒冷,她就在羽绒服外面套一件不透风的雨衣。脚冻僵了,到了地儿从自行车上下来都站不稳。夏天,灼热的太阳烤得她皮爆了一层又一层。2007年9月19日,超强台风“韦帕”登陆青岛,胶南也是重灾区。刘方慧连续两天一夜没有合眼,与村民一起奋力保护用血汗钱建起来的大棚。 台风过后,她又指导菜农生产自救。
刘方慧还和同事一起,结合自己的实践,把木耳生产环节中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分别配上实际案例,编写出了2万多字的《黑木耳生产实用技术》 ,经专家修正后印刷了2000册,全部免费发放给种植户。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好收成,在刘方慧的指导下,村民们种植的木耳亩均纯收入最低的5000元,多的达10000多元。
除了指导食用菌生产外,刘方慧还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用在指导村民的其他生产上。她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所有的农户,谁家的黄瓜得了病,谁家的西红柿招了虫,她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帮助他们诊断病因,提供防治措施。
为了帮助村民了解更多信息,掌握更多实用技术,刘方慧在闲暇时间,经常编印一些包括农业良种良法、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市场信息等内容的小报纸——《 新农村致富经》,免费发放给村民。
成功让刘方慧从当初的彷徨失落变为现在的踌躇满志。在农村,刘方慧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找到了奋斗目标。最近,刘方慧又改任河北村党支部副书记一职。 她决心为家乡的父老乡亲提供更好的服务。(记者 房贤刚 通讯员 李跟庆 实习生 郭颖 报道)
刘方慧是一名农家女,高考时顺利考入莱阳农学院,之后又读了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研究生。
7年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在毕业选择工作时,原本想进植物研究所之类机构的刘方慧,先后联系了北京、安徽的两个单位,但都不十分理想。她偶然从网上得到了一条信息,了解到山东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便报了名。2007年8月底,通过考试的刘方慧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支农志愿者,回到家乡胶南,来到大村镇大石岭村,担任村主任助理。
刘方慧永远忘不了她到大石岭村报到的日子。汽车在蜿蜒起伏的山路上穿梭了近1个小时,路远不说,人都转得晕头转向。宿舍是与同事合住的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平房,自来水管在院子里,上个厕所也要跑老远。工作环境令她非常失望。
刚开始,村民也对这位文静的、戴眼镜的研究生“上山下乡”感到不解。“大学生来咱农村能干啥?那么多年的学不是白上了?”可是没过多久,大村镇的干部群众就开始对她刮目相看了。
当时,大村镇党委政府决定在大石岭及周边村庄发展黑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的规模化生产。食用菌产业投资大、收益可观,可技术含量高、风险也大。村民对投资和技术保障无不顾虑重重。为此,镇政府专门成立了食用菌研究所,由刘方慧和一名同事共同负责。
在学校,刘方慧学的是植物保护专业,对于食用菌生产,虽然也有一定的了解,可还远远不够。为此,刘方慧放弃了休息时间,通过自学、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很快就对从制棒、灭菌、接种到培育室管理、大田管理等各技术环节有了全面掌握,并开始对村民进行培训。
每天一大早,刘方慧和同事骑着自行车到各个村里进行技术指导,手把手地教上一遍又一遍。晚上回到办公室,她还要将当天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写成书面材料印刷出来,第二天下村时发到每个种植户手中。在木耳的前期生产中,装锅灭菌是个关键环节,而且整个过程要持续十几个小时,为了不耽误白天的生产进程,大部分村把烧锅时间安排在晚上,这样刘方慧就得通宵和村民在一起,直到所有人都掌握了这项技术。
在整个食用菌生长期间,刘方慧每天都要骑车在各个村庄之间奔波。冬天,胶东半岛的风格外寒冷,她就在羽绒服外面套一件不透风的雨衣。脚冻僵了,到了地儿从自行车上下来都站不稳。夏天,灼热的太阳烤得她皮爆了一层又一层。2007年9月19日,超强台风“韦帕”登陆青岛,胶南也是重灾区。刘方慧连续两天一夜没有合眼,与村民一起奋力保护用血汗钱建起来的大棚。 台风过后,她又指导菜农生产自救。
刘方慧还和同事一起,结合自己的实践,把木耳生产环节中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分别配上实际案例,编写出了2万多字的《黑木耳生产实用技术》 ,经专家修正后印刷了2000册,全部免费发放给种植户。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好收成,在刘方慧的指导下,村民们种植的木耳亩均纯收入最低的5000元,多的达10000多元。
除了指导食用菌生产外,刘方慧还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用在指导村民的其他生产上。她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所有的农户,谁家的黄瓜得了病,谁家的西红柿招了虫,她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帮助他们诊断病因,提供防治措施。
为了帮助村民了解更多信息,掌握更多实用技术,刘方慧在闲暇时间,经常编印一些包括农业良种良法、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市场信息等内容的小报纸——《 新农村致富经》,免费发放给村民。
成功让刘方慧从当初的彷徨失落变为现在的踌躇满志。在农村,刘方慧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找到了奋斗目标。最近,刘方慧又改任河北村党支部副书记一职。 她决心为家乡的父老乡亲提供更好的服务。(记者 房贤刚 通讯员 李跟庆 实习生 郭颖 报道)
延伸阅读: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