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常山大学生村官博客“晒”工作

来源:衢州日报 作者:姜毅 徐青…

    今年清明节放假期间,常山县大桥头乡永旺村的大学生村官陈军一直没闲着,他把乡里开展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活动的情况认真疏理后,写了一篇思考性文章,并发到了“常山县大学生村官博客圈”上。

  像陈军一样在博客上“晒晒”自己的工作,听听大家的意见,如今正在常山县的大学生村官中悄然兴起,成为该县大学生村官工作之余的一种新“时尚”。

  今年初,该县县委组织部人才办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之间的沟通、交流,创建了“常山县大学生村官博客圈”,让全县80名大学生村官围绕新农村建设主题,谈谈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所得,架起了组织部门与大学生村官之间的一座互动桥梁。

  “这个平台对我们相互学习借鉴很有帮助。”今年刚走上青石镇砚瓦山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岗位的郑敏,在看了白石镇小白石村村官蒋飞英利用所学的电子信息工程知识,为村里制作网站、推介农产品、发布供求信息的做法后很受启发,也在网上为村里的石产业“吆喝”开了。

  在新都办事处叶姑岭村工作了两年多的党小娟,是来自陕西西安的年轻女大学生。刚开始,她听不懂当地群众讲的方言,而现在她已经能够和村民打成一片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党员教育和培训等工作让她忙得不亦乐乎。用这位西安妹子自己的话来说:“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而现在,党小娟充实的“村官”生活又多了一项新内容,那就是在博客上毫无保留地向师弟、师妹们介绍自己的工作经验。如她在一篇博文中写道:“像邻里之间的小矛盾,也许在我们看来并不起眼,但要是不及时沟通处理的话,就可能引发大的矛盾。” “这样的经验对新走上岗位的‘村官’们很有用。”该县县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说,许多大学生村官们刚从城市走进农村,对农村和农村工作还不熟悉,通过这样的交流,可以让大学生村官少走些弯路,更快地进入角色,在广阔的农村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姜毅 徐青平)

大学生村官 

李子啸站在养狗场前打电话联系业务

  李子啸:养狗养成了“事业”

  李子啸在通州区宋庄镇的村镇干部和村官中可算一个名人。听说我们要去采访他,不少人都向我们描摹他的轮廓——养犬经营户、致富能手、自己挣钱买了一辆POLO、一个什么都想去尝新的人……

  早上不到9点,一个外表阳光的北京男孩在大邓各庄村村委会外的马路上等着我们,他就是李子啸。“欢迎你们来到大邓各庄村犬业基地,这是我以前的名片,新名片还在印刷中。”李子啸一边说着话,一边递给我们名片,名片上写着“北京大邓犬业专业合作社经理李子啸”。

  一个村官怎么摇身当了经理?

  从北京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商务英语系毕业后,李子啸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正好碰上2006年北京市招村官的考试。抱着侥幸的心理,他去参加了笔试和面试。没想到最后自己竟然通过了层层把关,李子啸被分配到宋庄镇富豪村做村官。

  “2006年10月,我去富豪村上班,除了打字、写文件外无事可做,把我憋坏了。”李子啸说,自己那阵太无聊了,不过2007年调换到大邓各庄村后,情况大有改观。虽然干的还是以前医保、司机、打字员等琐碎活,但因为有了事业,他顿时觉得天空明亮起来——每天忙忙碌碌、电话不断、没一分钟能闲下来。

  李子啸所说的“事业”就是养狗。他热爱养狗,说起养狗来就像是一个行家。没料到,大学时的这一爱好让他在宋庄镇的村官生活如鱼得水。

  “我大一开始养狗,可家里人反对。于是,我偷偷地攒了4000多块买了自己的第一条狗,从喂狗粮、买狗衣服、给狗看病到狗下崽,每一环节我都没落下。一年后,我的狗生了一窝小狗,我把它们全卖了,挣了6000多块。”这可把李子啸乐坏了,没想到养狗还能赚钱!从那以后,他一边读书学英语,一边开始养狗赚钱,买了那辆银灰色的POLO。

  富豪村的郁闷日子让李子啸想寻找新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镇里大邓各庄村狗生意做得远近闻名。“我突然兴奋起来了,抓紧时间找到大邓各庄村党支部书记谈心,聊自己的养狗经验和想法。书记正缺帮手,以前的村官对狗没有兴趣,帮不上忙。”两人一拍即合,在书记的强烈要求下,李子啸被调到了大邓各庄村。

  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犬业经济开始,大邓各庄村犬业蓬勃发展——全村109户农民中108户养犬,宠物犬、赛级犬俱全,还招商引资来了IGO国际宠物俱乐部。2006年,村里成立犬业专业合作社后,每户平均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有些农户甚至每年能收入五六十万元。

  “但农民的宣传意识太落后,没有提高狗的附加值。”李子啸说,自己刚进村时,每家农户虽然都在经营狗,但传统的模式是大门紧锁,只能听到里面群狗齐叫,买主看不见狗、也分辨不出狗的品种。不少买主一看这种情景,不好意思去逐户敲门,开车掉头走了。因此他建议,每家门口最好用一副挂图标示狗的照片、品种和主人的联系电话。经过与书记探讨,村民自治委员会同意了他的提议。

  这一宣传工作完成后,狗生意红火起来了,河北、山东等地人都来买狗。李子啸的不少创新点子给村民带来了实惠,村民们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小伙子,一遇到有狗的难题纷纷找他解疑释惑。

  由于英语好,他经常浏览国外养犬网站,学习国外经营犬业的经验。“国际上犬业发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可我国仅二三十年。随着空巢现象、老龄化等社会情况的出现,犬业前景被看好。最近,我在修改村里开办的中国名犬交易网。专门安排摄影师为狗拍照片,然后将它们的配种、出生、防疫、喂养等情况全放在网上。这样,原本1000元左右的狗能卖到3000元,大大提高了附加值。”李子啸说,买主们足不出户,只要轻点鼠标,狗信息一目了然,直接付款到账后,狗就通过特殊的宠物快递被送到全国各地的客户手中了。

  一边帮着村里发展养犬,一边筹集了100多万元在村里建了自己的养犬场。李子啸还想与村里合资修建一个宠物医院,并将以成本价对村民服务。

  “靠着自己的本领,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妈妈看了高兴至极,不再反对我养狗了。”李子啸露出了孩童般的笑容。

  对于村官三年后的出路,李子啸没有吴家富的那份沉重。“我不愁,有很多选择,村里想留我,IGO国际宠物俱乐部也想雇我,我还有自己的养狗场……”

上一页  

大学生村官 

村官赵高阳揭开蔬菜大棚的一角,让记者看种植的苦菊。

  赵高阳:性格开朗了许多

  “一到我们村,就开英语培训班,村里小孩和家长赵老师长、赵老师短地叫着。”通州区宋庄镇北窑上村副书记谭雪琪盯着赵高阳,笑着也叫了声“赵老师”。赵高阳的脸刷地红了。

  通州区宋庄镇北窑上村书记助理赵高阳2006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英语系。个头不高的她挺有主见,不愿到离南边大兴父母家近的地方,而选择了北京最东头的通州当村官。

  “刚来时什么都不懂,只能干文秘活。我周末也不愿回大兴家里,在村里没事做,就打算开个英语辅导班,培训村里小孩的英语。”赵高阳说,英语辅导班的通知一张贴出去,没想到周末竟然来了20多个小孩,还有他们的父母。“我也没多想,第一堂课被几十人盯着讲完。家长们却反应很好,每周都让孩子们来学习。这样一来二去没几个月的工夫,就同村民们打成了一片。谁家里做了好吃的,还给我送来;晚上无聊了,去谁家里都能一块玩。”

  “她同村民的关系比我还好,村民有啥事都爱找她说。”谭雪琪说。

  “我们村的经济以种植业为主,有名的品种是生菜。农业最关键的问题是技术和订单。”发现这一点之后,赵高阳将自己的工作重点转移到蔬菜合作社。在村镇领导的支持下,她从区里农业推广站请来专家,为农民们讲解最新的农业知识;又组织村民去培训生菜知识。“生菜是喜凉作物,适合于冬天生长。一年有两茬,分别在10月至11月底和3月底至5月。所以,菜出来前就要赶紧把订单拿到。”赵高阳说,在他们的努力下,从超市、大饭店等具备一定消费规模的地方,帮助找销路。现在很多农民不用发愁销路,“菜还没有长出来,对方的订单早已经开出了。”

  聊至尽兴处,赵高阳要带我们去看蔬菜合作社的大棚。中午时分,烈日当头,守大棚的农民回家歇息了。她拉开大棚的边角塑料布,指给我们瞧地里的菜,“这是苦菊、那是紫甘蓝,都是附加值高的跨季节菜”。听到赵高阳说得头头是道,大家都笑称“你成了一个老农民”。

  赵高阳说,农村生活改变了我,现在的她与过去判若两人。自己以前挺腼腆、不爱与人接触,村官这份工作迫使自己必须与人沟通和交流,性格开朗了许多。

  没有吴家富的沉重,没有李子啸的洒脱,赵高阳选择了平凡务实的道路——一切从“赵老师”开始,组织专家对蔬菜合作社农户进行培训、教育,充当着蔬菜种植户与外界交流的纽带。

  “我还想在村里继续干下去。”赵高阳说,自己在村里与大家相处得很好。“我就惦记着在这里扎根。但镇里传达了上面的精神,2006年第一批21名村官,只能留3人。上周,镇里组织了考试,我还不知道能否通过。”她说。

  她:选择安静地走开

  在单调、寂寞的农村生活中,吴家富等人选择了勇敢地留下来,李子啸则干得红红火火,而还有一些人则安静地走开。我们通过各种方式都未能联系上那些辞职的村官们,只能从旁人嘴里听到了关于他们的只言片语。

  “我们这批人中,就她一人走了。”大兴区礼贤镇礼二村书记助理王尧说,“有一位北京籍的大学生分来当村官不到一年,就离职走了,好像家里帮她找了份银行的工作。工作体面,她也挺高兴。”

  女孩临走前与王尧谈心说,实在忍受不了农村的生活,村官的工作与自己想像的差距太大了。女孩的离开对周围的村官们有一定的触动,但为了北京户口或其他缘故,不少村官还是选择了勇敢地留下来。

  郑飞:“如果再选择,肯定不来当村官”

  “快熬到三年了。”面对记者的提问,2007年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石油专业毕业、现任大兴区礼贤镇西北疃村村官的郑飞坚定地说:“如果再选择,我肯定不来当村官。”直率的他一点都不隐瞒自己内心的想法。“我们周围的村官,没有一个人觉得三年过得有价值。”

  而吴家富他们三年后的出路至今仍不明朗也让他倍感迷茫。

  “家富他们考公务员没成,笔试过了,面试并没因我们的村官经历而加分;找其他工作,没有应届生的优势,很多公司还瞧不上你的三年村官经历;继续深造考研究生可能性不大,书本丢了这么多年,再拾起来比较难;工作没有着落,年龄也过25岁了,还得考虑个人婚姻问题。怎么所有的一切都集中到了一起?”郑飞一口气地点出了自己的种种困惑后,陷入了沉思中,半晌没说话。

  “听说,有的地方村官做得非常好、带领农民致富,我们挺想能够大家在一起交流、学习经验。但也没人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

上一页  

  听听村镇干部怎么说

  我们最希望他们都是学农的

  通州区宋庄镇北窑上村副书记谭雪琪:

  最希望分配下来的村官是学农的大学生,但遗憾的是分配下来的都没学农的。

  大兴区礼贤镇贺北村党支部书记孟继先:

  最想要学农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在农村发挥作用。村里的经济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主,如果村官们是学农业专业出身,果树有什么病,能想法去杀虫;蔬菜大棚有问题,还能想法重新搭建。帮助农民想办法解决问题,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学医的、学师范的也行,帮农民看病、教小孩子念书也行。可我了解到,从2006年至今,镇里这三个专业方向的村官少之又少,“分来的都是计算机、贸易、石油、行政管理这些专业”。

  难以同农民打成一片

  孟继先:

  从村官到村里报到的第一天开始,我就给村官们下达了“半年计划”,希望村官通过这一计划与村民们打成一片。即用半年的时间,到村委员、村干部、所有普通村民家中去进行交流,了解农村知识和农民的需求。可城里来的大学生们却露出为难的神情告诉我:“有的人家下地了,找不到人;有的人家家里有狗,我害怕。”三年来,村官踏进的农户家的数字屈指可数,他们对农村问题又能了解多少呢?

  “接触少、沟通少、了解少”,根本不能同农民打成一片。也许是他们扣着村“官”的帽子,一些村民都不敢跟他们说话。

  孩子们带来了新思路

  通州区大邓各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勇杰:

  中国农村问题最复杂了,这些孩子们到这里当村官带来了很多新思路。拿李子啸来说吧,他点子多、英语好,能给我们带来很多超前的想法和实惠。经过大家认证是合理的,我们就支持他继续走下去。

  我经常给孩子们谈,农村基层的工作把握好了,将来去哪都能成一把好手。

  通州区宋庄镇师姑庄村村委员会委员张昌喜:

  我在大队干了29年,村官们来的这两年,确实给沉闷的农村生活带来了生机。

  村镇领导思路决定村官命运

  通州区宋庄镇组织委员申键:

  村官的发展关键在于村书记或主任对他们的培养。

  我们见到,在不同的村庄,由于村干部的发展思路不同,村官们的发展各不相同。我对镇里所有村官都比较了解。镇组织部门在下派村官时也花费了不少脑筋,我们仔细研究了他们的个人情况和特点。既要让他们的专业适合本村的胃口,又要不断地调整村干部的思路——告诉他们村官除了写文件,还能为农村合作社发挥作用、帮助农民致富。

  留在农村不现实

  张昌喜:

  我也想把他们留下来,但从工资待遇、个人发展等方面来看,让他们留在农村太不现实了。

  申键:

  村官都有自己的目的,这左右了他们的发展。有些人为了一张北京户口,有些人找不到好工作而被迫来此,还有些人想在农村做一番事业。三年后,我们发现,那些目的最单纯的村官,他们干得最好。因此淘汰一批人很有必要,不是任何人都会成为合格的村官的。

  从个人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很多大学生都不会满足农村给他们提供的舞台。我认为,村官的三年生活应该是大学生人生中的一种经历和锻炼过程。在农村合作社等一些农村经济体中的工作经验,能为他们未来自主创业提供帮助。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