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今年选聘9000大学生“村官”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记者今天从山西省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该省将选聘近9000余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任职。

    据悉,选聘工作从4月上旬开始,其中报名时间为4月23日至5月8日,7月底前基本完成,8月底前所有被选聘担任村干部的高校毕业生要全部到岗。本次选聘对象为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重点是应届毕业和毕业1~2年的大学生、研究生。选聘工作继续采取“省定规划、市里选拔、县(市、区)付薪酬、乡镇管理、服务基层”的基本模式,按照发布公告、个人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组织考察、进行公示、集中体检、研究确定、培训上岗等程序来进行。

    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泽民强调,做好今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标准,规范程序,进一步完善选拔机制,让整个选聘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以公开、公平、公正取信于大学生,取信于广大群众;要确保被选聘人的质量;要严格选聘程序,突出抓好各重点环节的工作;要搞好岗前培训。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结各地大学生“村官”建设实践,当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有:

  2.1引导和筛选人才问题

  各地多年的发展经验证明,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村官”来源充足。北京市2006-2008年3届大学生“村官”考试的考招比为5.5~6.7:1,重庆市2009年1月19日进行的大学生“村官”考试,其考招比为7:1。良好的应考形势,给挑选到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人才提供了重要条件。在2008年初对现任大学生“村官”所作的一项抽样调查中,60%以上部分的回答是:“想为农民做点事情”、“到基层锻炼积累经验,为以后从政打基础”、“体现个人价值”、“了解国情”、“能发挥自己特长”,有7%的回答“能发挥自己特长”,另有15%的部分回答为“工资待遇不错”、“就业困难”、“解决当地户口”、“一时冲动”。2008年11月进行的另外一项问卷调查中,在回答“你如何看待你当时的决定”问题中,31%的回答“不后悔”,56%的回答“一般”,13%的回答“有点后悔”。两项调查说明绝大多数录取的大学生“村官”的报考动机正确,工作心态势稳定。但依然有一部分属于录取把关不严,影响后期发展。那么什么是“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安徽省阜阳市三合镇做的一项调查的结果表明,40%的村民认为农村最需要“有组织能力,能够维护农民利益,促进村民当家作主的人才”,29%的认为是“懂农业科学技术的人才”,26% 的认为是“带领村民致富的人才”;而重庆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区县对农林牧渔专业的大学生需求高达72.5%。上述结果说明,因地区不同,现阶段农村对大学生“村官”的要求存在差异或多样化需求。我国新农村建设形势复杂,困难大,客观上对大学生“村官”要求高,要德才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今后几年各地正进入大规模招收大学生“村官”时期,一定要注意积极引导,严把质量关。

  2.2“村官”归队问题

  大学生“村官”应当在农村工作中锻炼成长。这在组织形式上表现为要入村、入户,深入农村生活,经风雨,见世面。2009年初进行的调查表明,中部地区的大学生“村官”有45%居住在所任职的村里,东部为39%,西部为31%。即大部分的大学生“村官”晚上不在任职村庄居住。在回答“每周在村里工作的时间”问题中,17%的人7天时间在村里工作,44%的人5-6天在村里,25%的人3-4天在村里,14%的人在村里的时间在2天以下。比较而言,东部地区每周在村里工作时间超过5天的占71%,中部地区为59%,西部地区为43%。

  造成大学生“村官”不在本村居住的原因为:一是经济困难。从反映的情况报告来看,“06、07年的‘村官’,有一部分是到镇里任职而没有下村”,“某些国家级贫困县,村庄无法解决‘村官’的吃住问题,保证不了生活”。二是乡镇领导的担心与偏爱。一方面,大学生“村官”的不确定性大,每年报考国家、省市公务员,2-3年后可能走人,从农村工作的延续性来说不利,乡镇领导对他们能不能留在农村心存疑虑。此外,乡镇领导认为“村官”文字能力强,能熟练操作现代化办公设备,愿意“借调”在乡镇办公室做打字员、记录员,甚至成为“秘书”。三是村干部的态度。村干部大都希望能把专业对口(如农业种植、养殖、法律、财会、电子信息、企业管理)、综合素质较高、为人正直、作风踏实、性格外向、能带领大家致富创业的优秀“村官”派到村里。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与村干部所期盼相差较大,“连邻里纠纷问题都不容易解决”等等。

  2.3双认识、双建设问题

  实践证明,只有“村官”对自身、对农村有正确认识,才能完成好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建设,实现中央决定选派大学生“村官”的目的。在2008年底的问卷调查中,回答“您自己在所任职岗位上发挥的作用如何”时,25%的部分回答“发挥了较大作用”,61%的回答为“发挥了一点作用”,另有14%的回答“发挥作用很少”;在回答“您认为自己到村里工作是否受当地群众欢迎”问题时,14%的部分回答为“很受欢迎”,62%的部分为“较受欢迎”,24%为“反应一般”。另一项调查中在回答工作后“您何时对农村工作产生信心”问题时,72%的回答在第一年,18%为第二年,10%为第三年。上述情况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了大学生“村官”中体双认识、双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影响大学生“村官”双认识、双建设水平提高基本因素包括两方面。第一,结构因素。2008年初的调查中,20%的“村官”上大学前一直生活在小城镇和大中城市,毕业后直接到农村。在回答“在农村基层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时,26.8%的部分选择“专业不对口”、“与村里人缺乏共同语言”、“难以融入进去”、“所学东西用不上”、“村里矛盾大,很复杂”及“人际关系难处理”等选项。另一项调查中,42%的“村官”上大学前一直生活在小城镇和大中城市,对同一问题的相同答案比重在50%以上。说明“村官”的城乡来源结构可能是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应届毕业生与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往届生间也有差别,管理部门科学化程度低、全社会对大学生“村官”认识不统一、农村生活与工作条件差也是重要客观影响因素。第二,主观因素。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对应届大学生的调查中,有超过57%的人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是自己在就业压力下的选择。伴随着我国就业难度加大与各地大学生“村官”利多政策出台,应届毕业生应考“村官”心理基础情况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在工作期间思想不稳定,也会影响效果。在回答“您做村官心里最主要的顾虑是什么”问题中,34%的部分回答为“在任职期间能否发挥作用”,43%的在忧虑“任职期满后的去处”,另有22%的人在考虑“优惠政策能否落实”(12%)、“任期满后到城市工作不适应”(6%)、“影响在城市工作经验资历积累”(4%)。50%以上人受多种因素作用而心态不稳,在相当程度上正在成为影响当前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执行的隐患。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2.4快速均衡发展问题

  今后若干年,我国大学生“村官”建设工作仍将处于快速发展期。如何做到全面、高速增长过程中的均衡稳步发展,避免失误,真正发挥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的作用,是一项涉及工程全局、全方位、全过程建设的艰巨任务。目前出现的主要有以下布局问题与关系处理问题。第一,招收大学生“村官”中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结构,文科、理科、农科结构,应届生、往届生结构,本省籍、外省籍结构,中组部管“村官”与地方管“村官”结构关系问题;第二,锻炼成长过程中的硬件与软件配备问题,第1、2、3年分期管理问题,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岗外短期理论学习与案例培训结合问题,技术培训、产业发展能力培训、管理能力培训问题;第三,东、中、西部分地区均衡发展问题,一省范围内先期、中期、后期发展布局问题等等。因各地情况与发展阶段差异,上述问题发生集中度与轻重缓急有所不同,应当在实践注意分别情况,探索系统解决方案。

  2.5 大学生“村官”路向何方?

  大学生“村官”任期为三年。调查结果显示,东、中、西部分别有47%、36%、42%的现任大学生“村官”心里主要的顾虑是期满后的出路问题。在回答“三年以后有何打算”问题时,平均有25%的人选择续签做“村官”与农村创业,42%的人选择考公务员。对照2005年以来同类问卷调查结果,选择扎根农村、继续创业的比重在降低,准备考公务员的比重在升高。按照东、中、西部各选项分析,各类意愿分布略有差别,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差异明显(见表2)。根据现任大学生“村官”量推断,3年后将有成十万名大学生“村官”面临重新选择。大学生“村官”路向何方?我们必须尽快着手设计出路,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实践中解决好问题,迎接大学生“村官”大规模建设高潮的到来。

  表2. 大学生“村官”届满后去向意愿调查统计

  地区 续签做“村官” 农村创业 考公务员 考研读书 进人才市场 还没考虑

  东部 20% 7% 40% 4% 13% 16%

  中部 10% 19% 44% 10% 2% 15%

  西部 10% 10% 43% 11% 16% 10%

  全国 9% 16% 42% 9% 10% 14%

上一页  

  三、当前的创新任务

  3.1 解放思想,创新思维

  随着发展形势逐步明朗,大学生“村官”这一新生事物,已经成为与国家当代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社会政权建设、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密切关联的,“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没有明确的建设思想,便没有坚定的建设行动。我们要完成好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任务,首先应当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大学生“村官”建设的大讨论,发展与完善建设理论。要注意分别层次,从国家与地区层次人口、资源、环境关系,从三农问题发展的历史渊源,从现代化过程中城乡、工农业、市民农民关系与发展布局,从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安全、资源环境安全大局,从干部队伍的培养,从国民经济均衡布局、劳动力就业、大学生就业角度,从全球化、世界经济大调整对农业的基本要求,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要求等方面,认识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然性,可行性,积极创新思维,提高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水平,为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保证,为建设工作高速平稳健康发展创造和谐良好的思想氛围。

  3.2 加强力量,完善组织建设

  2008年中组部与四部委联合会议之后,大学生“村官”建设组织渠道在理顺,各级组织建设在迅速完善。新的建设任务是在新的组织机构建成后,如何选拨与造就一大批思想觉悟高、作风正派、业务能力强的组织管理干部进岗,是一项事关这项事业能否成功的重大建设任务。2008年的一项抽样调查中,在回答“您对大学生‘村官’办管理机构的工作是否满意”问题时,8%的回答“非常满意”,32%的回答“比较满意”,49%的回答“不太满意”、“很不满意”。分别东、中、西部统计,对有关政策落实的满意度为20%-29%,对总的生活状况的满意度为23%-40%,对总的工作状况的满意度为36%-47%。比较而言,中部地区满意程度高于东部与西部地区。上述情况表明,各级大学生“村官”管理组织还需要继续积极苦练“内功”,适应紧迫的发展需要。

  3.3 积极探索,制定好管理政策

  大学生“村官”工程是人才建设工程。她的根本建设目的在于为新农村建设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出高质量人才、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多种人才、长期稳定出人才。为尽快进入状态,努力实现工程建设目标,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地区、分别发展阶段、分别建设需要,总结实践经验,积极制定政策、调整政策、修正政策。要制定政策,严把质量关,选拨合格大学生“村官”人选,同时注意要不拘一格,广开“才”源,避免拒人才予门外;要制定政策,使大学生“村官”归队、到位,深入民众,在农村生活与工作中,双认识、双建设,锻炼成长;要制定政策,安排好岗前、岗中、短期离岗培训,提供丰富的知识食粮,保证大学生“村官”健康稳步成长,要制定政策,努力创造基本的生活条件与最好的工作条件,送爱心,送温暖,送关怀,送智慧,支持大学生“村官”茁壮成长;要制定政策,广开出路,分期、分类型、分渠道,锻炼、筛选、吸收优秀大学生“村官”人才,人尽其才,进入到农村管理部门、产业部门、科技部门,以及其他的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岗位,承担紧迫的新农村建设、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任务。

  3.4 动员起来,争当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创新者与促进者

  大学生“村官”工程是一项世纪工程与国家工程,是前无古人的大型建设工程。其基本理由是:(1)全球经济进入调整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平稳、持久、健康发展成为基本战略建设任务;(2)经长期积累,三农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最突出、最重要的建设内容;(3)因多种原因共同作用,我国三农建设基础力量弱,不能承担如此艰巨的建设任务;(4)大量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既增加了上述问题发作的紧迫性,同时又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基础;(5)实践证明,大学生“村官”可望建设成为一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6)中长期发展来看,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主战场锻炼成长的这样一支了解国情、能吃苦、敢打敢拼、综合素质高的生力军,将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重要人才保障。上述基本因素决定了我们只有动员全社会,关心爱护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才能完成建设任务。要动员一批有理想、有才能、身体好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投身大学生“村官”队伍,争当时代的创新者;要动员一批优秀的管理工作者,进入大学生“村官”管理部门,排忧解难,甘为人梯,保驾护航,争当这一时代工程建设的促进者;要动员社会各界行动起来,关系爱护大学生“村官”,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提供肥沃的土壤,保障他们健康成长。

上一页  

  四、若干发展建议

  4.1优先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

  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全部工程建设最突出的难题,成为当务之急。如果不能针对这一问题尽早出台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与政策,一方面将直接影响现任大学生“村官”思想稳定,影响他们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将影响新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招收与建设,进而将影响整个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工作的正常推进。

  近年来已经积累若干经验教训可资借鉴。200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7年对汝州市小屯镇抽样调查,在43名届满大学生“村官”中,63%的选择留任,12%的考研、考取教师职位,21%的回原单位工作,4%的中途辞退。2008年北京平谷32名届满大学生“村官”中,53%的选择留任。留任“村官”有三项政策问题有待解决。第一,大学生“村官”是一过渡性岗位,任期结束,当进入相对固定岗位,而留任“村官”意味着继续过渡,这需要一套新的管理政策来支持;第二,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级领导必须在所在村民范围内提名选举产生,留任“村官”如果正式进入村两委班子,则要么需要修改有关规定,要么需要授予其“村民”身份;第三,大学生“村官”与留任“村官”长期发展,加上新老“村官”交替重叠任期,意味着国家在村级机构将长期有1名以上“村官”在任。宏观观察,为国家行政机构的下延发展。从我国台湾1975年开始向“村、里”(相当于村级)派出“村干事”,已有近35年的成功发展经验来看,我们应积极探索,实践,尝试进行制度创新。

  2006年对河南省平顶山大学生“村官”的抽样调查中,期望考公务员的人不超过18%;2008年初全国9省区一项抽样调查表明,拟考取公务员的比重上升为40%;2009年全国12省的一项抽样调查中,在回答“政府提供的出路中,你会选择那一个”时,70%的回答为“考取公务员”。而客观事实是,由于我国行政成本偏高,从大学生“村官”中吸收公务员的能力十分有限。2008年统计,河南省平顶山市招收的2637名大学生“村官”中,享受政策招收为公务员的人数为218人。预期与需求偏差巨大,意味着现阶段大学生“村官”出路不畅,可能再次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局面。

  从中长期发展来看,从大学生“村官”中招收公务员的比重不会过高,即便解决了制度建设问题,直接进入农村任职的比重仍将有限。未来大学生“村官”基本出路不限于两条途径之内,而应再开拓新路。扩大内需,发展农村区域社会经济,实现城乡和谐发展,需要引导成百万、上千万具有现代知识的大学毕业生走向农村,进行创业与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大学生“村官”可望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此外,由于我国城乡关系密切,国际关系良好,全球化发展迅速,一大批具有大学生“村官”经历、有知识、了解国情、能吃苦、有胆有识、组织能力强社会新人进入职场,发挥作用,成为我国各行各业现代化事业的新型建设人才,无疑将开拓出新时期我国新一代人才健康成长之路。

  4.2用好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

  2005年汝州市对115名大学生村官的问卷调查中,在回答“工作面临的最大障碍”的问题时,74%的人认为是缺乏资金;2008年全国9省区的一项调查中,62%的回答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非常有必要”,36%的回答“有必要”;2009年调查中两项答案比重依次为53%、40%,在回答“设立创业基金多高额度为合适”时,25%的回答为“5-10万元”,21%的回答为“3-5万元”,19%的回答为“1-3万元”,13%的回答为“10-20万元”,另有14%的回答在20万元以上。

  就农村创业而言,除去资金因素之外,还有其他重要因素是:创业项目选择,创业合作者选择,创业组织形式与机制,创业项目的权威性评估管理,创业知识与技术配套,创业初期阶段扶持,创业绩效考核评价,创业滚动支持机制,大学生“村官”本人创业能力评估等等。上述因素综合起来是农村创业能力培养与提高问题。大学生“村官”农村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新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艰难、重要的建设任务之一,这项工作任务完成好坏,客观上关系到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的速度与进度。积极动员与利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大学生“村官”用好创业基金,完成好创业任务,应当摆放在大学生“村官”建设工作突出重要的位置。

  4.3 现任“村官”归队,新任“村官”到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任务确定以后,干部队伍建设就成为了决定性因素。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则是新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全面完成好这项任务,当前要从两方面做好工作。第一,各级大学生“村官”管理部门要深刻体会与认识这项工作的意义,保证新老大学生“村官”归队到位,安心工作。同时,注意动员有关管理部门热心提供条件,积极传帮带,为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提供保障与条件。第二,大学生“村官”自身要努力学习,要积极争取经风雨,见世面,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确有实际情况不适合担任大学生“村官”者,可实事求是,提出要求,及时转岗。保证身心同时到岗在岗,取得最好的工作业绩。

  4.4认真安排培养、培训工作

  随着全国大学生“村官”建设工作的全面铺开,从学校到学校、家庭在城市、缺乏农村生活经历、缺乏工作经验、知识结构相对单纯的新任 “村官”比重将提高。从生活能力、组织工作能力、现代科技知识、文化历史知识、国内外形势、产业建设能力角度全面学习提高的任务越来越重。现有工作体系培训能力在时间安排、培训机构设置、培训流程机制、培训专家队伍、培训知识体系结构等方面均存在缺陷,亟待解决。2009年的调查中,回答培训工作“非常有必要”的占67%,回答“有必要的”占28%。在回答“最需要在哪方面进行培训”问题时,18%的回答为“农村创业知识”,17%的回答为“组织和管理能力”,两次15%的回答为“项目管理与申请”,“农村实用技术”,13%的回答为“农村法律知识”,11%的回答为“农村经济与产业”,10%的回答为“农村工作方法”。以上问卷结果说明绝大多数现任大学生“村官”迫切需要培训,并且各类知识普遍缺乏,近期“村官”自身难以判明哪一项为最需要,各地应根据需要与条件、分别轻重缓急,有计划、系统、扎扎实实地安排各项培训工作。

  4.5提供必要条件

  近年来落实新农村建设任务,绝大多数村社具备接待大学生“村官”驻村的条件。为保证大学生“村官”生活工作在农村第一线,应结合当地实际,本着节约朴素健康的原则,认真解决好吃、住、行、电话、计算机通讯等生活工作问题。做饭要有厨房与基本灶具,住房要安全整洁安静,出行有自行车或其他交通工具,有光纤网络的要提供计算机,仍无光纤网络的村要配备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计算机,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与工作经费(如通讯费等)。配合正在筹划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基金、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国家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主导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在软条件建设方面,应创造条件成立有乡镇主管领导、村主管领导、村企业家代表、村民代表参加,组成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小组,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在积累经验基础上,形成工作程式。

  4.6启动一批示范县建设

  全国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要求有高度系统化的管理。而这种系统化的管理知识、体系不断完善,只能来自于实践经验。到2008年底,大学生“村官”建设工作已经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展开。全国范围内实现村村有1名以上大学生“村官”的县已经达到247个,即相当于每个省有7-8个县。根据各省级单位规划,今后几年发展数量仍将保持与2008年基本相当的速度。为保证各地建设工作健康发展,每个省应当注意在发展面上工作的同时,适当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专家学者,在1-2个县开展建设试验示范工作,边创新,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发挥摸索和积累经验的作用。用3到5年时间,建设30-50个示范县,为系统总结与理论建设积累经验,为国家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保证。

  4.7将2009确定为调查研究年

  河南平顶山市的实践证明,大学生“村官”入户调查,对工作展开很有好处。近期大学生“村官”网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在回答“如何才能了解农村实际情况”问题时,多数人认为是“入户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大学生“村官”是新时期农村制度创新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一新生事物已经积累了大量正反两方面的建设经验。要完成好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任务,不断发现新问题,认识各种矛盾,提出解决方案,实施方案,修正错误,并在此过程中积累经验,就必须进行认真、深入的调查研究,从实践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多点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制度性调查研究任务安排较少,经验积累有限。面临紧迫的建设任务,各地要尽快在调查能力建设,包括调查研究方法选择、调查执行、调查结果分析、调查报告撰写、调查效果总结方面安排布置工作,积累经验,以保证全面工作的有序展开。根据以上形势,建议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动员各级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者、所有大学生“村官”、相关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将2009年确定为“调查研究年”。

    (本课题组成员包括胡跃高、王国锋、陈倩玉、陈鹏飞、孟召臣、段铭等。报告引用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