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 扎实推进海西新农村建设
本调研在了解闽侯县11名大学生“村官”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他们到村任职以来作用发挥情况,指出存在着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扎实推进海西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村官”;海西新农村建设;闽侯县;作用
在农村工作和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如何,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作为其中一名大学生“村官”,深感光荣但更感责任的重大,本人积极参加此次由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主办的“大学生‘村官’调查研究报告征集活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表、电话访谈和实地调查等方式对闽侯县的11名大学生“村官”围绕作用发挥问题进行调查,在对有效回收11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总结等基础上,完成相应的调研报告。
1 闽侯县大学生“村官”现状
福建省首批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中福州市选聘80名,其中闽侯县安排11名,根据《福建省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与要求,全部是安排到有利于锻炼成长的村(城中村除外)任职,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 2008年8月11日 ,11名大学生“村官”都正式开始了“上山下乡”、深入田间地头的乡村生活,他们毕业于省内外10所高校,涉及植物保护、应用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医学、汉语言文学、法学、社会体育、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和工程管理等11个专业门类,其中1名为2007年“西部计划”志愿者。学历上,11名大学生“村官”全部为大学本科学历;性别上,男生7名,女生4名;中共正式党员8名,中共预备党员3名,相应在任职职务上,8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3名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其中有1名还兼任村团支部书记。他们籍贯都为闽侯县,当中1名来自山区乡镇,3名来自半山区乡镇,7名来自平原乡镇;根据组织部门的安排,他们所任职的村一般都是交通较为便利和经济发展相对好的村,其中3名任职于半山区乡镇政府驻地的行政村,8名任职于平原乡镇的一些行政村。
2 闽侯县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情况
自正式到岗以来,11名大学生“村官”能够按照《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的选聘生五个基本职责和基本任务,积极根据组织部门的期望与要求融入农村,发挥在电脑操作、文字材料处理等各方面的所长,全面参与村两委会各项工作和完成好当地乡镇党委、政府交给的其他任务,表现出了较好的素质,受到农村各方面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对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2.1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农村工作琐碎繁杂,加之待遇偏低,再加之近年来,许多中青年农民纷纷外出务工,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文化层次低、年龄老化和工作积极性不高等困境。大学生“村官”具有文化层次、知识水平和年龄结构的优势,在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等方面也较强,可以说,11个所任职村的两委班子知识结构、年龄结构都得到了优化。特别是到村任职工作后,他们工作热情相对高、工作思路开拓,能够积极发挥优势做好村两委班子的“好帮手”,明显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农村有知识、有魄力的青年很难留得住,农村发展后备干部不足。想当干部的,又当不了;能当的,又爱往城里跑。来了像小林这样的大学生,真是太好了。”媒体关注与报道中白沙村村支书王庆标的这句话语更是道出了农村需要大学生“村官”的心声。
2.2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法制和农村发展
11名大学生“村官”整体素质较高,对党“科学、民主和依法执政”的理解更深刻,经过岗前培训对国家政策和方针的认识更多。他们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律意识,更为重要的是不用考虑过多的自身利益,能够自觉地按照国家有关法律依法办事,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开展好工作。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促进着农村基层工作的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如任职于超乾村的大学生“村官”陈炜就利用自身所学法学专业知识,加强对广大村民的法律法规宣传,积极在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村重大事项决策中做好民主。他们还积极在农村工作中把一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带到农村,为村庄发展建言献策,造福于民。如任职于白沙村的大学生“村官”就积极在省环保志愿者协会支持、指导与帮助下开展“支农惠农共建绿色家园”主题活动(见左图),得到了镇村干部与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与好评,受到了中国环境报等媒体的关注与报道,目前还正积极发挥优势助推生态农业建设。
3 闽侯县大学生“村官”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原因分析
半年来,11名大学生“村官”虽然在本职岗位上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主要原因有:
3.1扎根农村意识不浓
通过调查,部分大学生“村官”存在着扎根农村意识不浓,主要表现有两种情况:一是事业心不强。他们没有在农村干事创业的持久热情和决心,总体上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和事业定位还比较迷茫,只是把村官工作作为过度性的工作,并没有真正沉下心来在农村工作。二是基于村官的政策诱惑。总体上说,福建省的大学生“村官”政策优厚,进入村官队伍的有些大学生仅仅把他所从事的工作当成一个“跳板”,为以后转为选调生(公务员身份)和进入事业单位积累资本,或者把村官当成一种向上跳的踏板,没有真心实意想在农村做好一番事业,这样工作就不会有持久的激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作用的有效发挥。
3.2实际工作能力不强
一是缺实用技术知识。其中除1名大学生“村官”为植物保护专业外,另外10名所学的专业和农村工作并没有什么关联,面对村民需要帮助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等方面的诉求往往力不从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自身原有知识优势的发挥。二是缺组织管理和综合协调能力。刚毕业的大学生“村官”比较单纯,社会工作经验不足,面对纷繁复杂的农村事务组织管理和综合协调较缺乏。三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较为复杂,工作都难免遇到困难和挫折,再因聘用期间的身份特殊等问题,大学生“村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3.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调查发现,11名大学生“村官”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积极性容易受挫,激情易被消磨。刚刚走出校门,大学生“村官”们工作理想化程度高,工作一旦遇到挫折,就感觉怀才不遇,甚至消极对待。二是很少深入到户,对村情民意了解不够。多数大学生“村官”更多的是待在村委会办公室,或者因乡镇党委、政府交付事务多,很少主动到村民家里拜访,调查研究不够,对群众所思、所想和所盼知之甚少,对村情民意了解明显不足使得很难真正融入农村和群众建立感情。三是缺乏独立思考,被动大于主动。部分大学生“村官”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缺乏独立的思考,往往是被动地执行组织部门、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交予的工作,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加强。
3.4配套政策不够完善
一是相关政策细则未出台。如在《管理暂行办法》中有关选聘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等细则尚未确定,2年聘用期满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组织考核具体细则等问题,因此一定程度上使得他们何去何从还是茫然,直接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作用发挥。二是财力保障不足。11名大学生“村官”执行的是全省统一发放一次性安置费3000元、每月1200元补贴的待遇,实际上每月补贴扣除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费用只剩1080元,这点收入在同类大学生就业岗位中算是收入偏低,中央有关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意见中指出“对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期满后工资水平确定补贴标准”,目前,闽侯县的公务员已执行“阳光工资”,二者相比差距较大,调查中,他们都普遍觉得随着物价上涨国家应给予1501-2000元是合适的。
4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扎实推进海西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当前党和国家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高度重视,“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充分发挥对于扎实推进海西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这需要靠大学生“村官”自身踏实肯干、发挥优势,但更离不开组织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以下从大学生“村官”自身角度和组织社会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4.1大学生“村官”自身角度
作为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担负着党的期望和农民的期盼,更应该牢记“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扎根农村,艰苦奋斗,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4.1.1 要热爱村官这个岗位,热爱农村,热爱农民
大学生“村官”奔赴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是无上光荣的,热爱村官这个岗位就是绝不把这个岗位当作“跳板”,珍惜好到农村任职的宝贵历练与机遇,真正作为施展才华、干事创业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热爱农村,热爱农民,就是要做到真正融入农村,把自己作为农民的一分子,虚心向农民学习,与农民交朋友,真正把农民朋友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和兄弟姐妹,不断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密切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尽快熟悉掌握村情民意、掌握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进入工作角色,也才能更好得到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
4.1.2 要有吃苦奉献的思想准备,扎根农村,艰苦奋斗
尽管大学生“村官”所任职村经济发展程度不一,但农村条件相对艰苦,作为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村干部来说,干事创业更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与挫折,用农村干部的话语来说“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面对困难与挑战,更要勇于开拓、大胆实践,做好吃苦奉献的思想准备,充分发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真正做到扎根农村、艰苦奋斗。
4.1.3 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扑下身子,主动作为
大学生“村官”虽然是助理身份,村里的重大事情和决策主要由村两委决定,作为助理只有参谋、建议的义务,没有决策的权力。但在农村实际工作开展中,农民群众绝大多数会把大学生“村官”看的很重,认为是“有知识、有文化和工作热情高”、能够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的村干部。因此,作为大学生“村官”更应该始终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心里装着群众、时时想着群众,真正做到扑下身子,在群众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能够积极为他们解决困难和得实惠,这样才能成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同时,要在充分做好调查和了解村情民意的基础上,主动作为,利用在知识、观念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从农村发展薄弱点着手,结合所任职村的实际积极帮助引项目和资金等,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4.2组织与社会角度
4.2.1 构建长效机制,不断完善配套政策
调查中,大学生“村官”们都希望组织等有关部门能够更多关心、支持和帮助他们,更好地从政策、制度上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一是要构建长效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制度,加强管理,保障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扎根农村。二是要根据工作需要和他们各自的优势特点安排能发挥作用的岗位,并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有事做和有用武之地。三是要结合他们的专业特长和所任职村实际,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生产项目,并在市场信息、政策咨询和技术培训等提供指导,使他们到村后能够积极利用所学知识办成几件实事,坚定做好工作的信心,也为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全面成长打好基础。四是要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要充分信任关心和热情鼓励,对他们工作中的不足与困难多包容和帮助,对取得的成绩多肯定,使他们始终保持激情和活力。同时乡镇党委和政府还要切实负责好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做好传、帮、带,建立起领导与大学生“村官”定期谈心制度,全面掌握他们的思想、出勤、工作和生活等动态情况,并为他们工作、生活提供必要的条件。
4.2.2 做好跟踪培养,强化社会联动支持
强化社会联动支持对于做好大学生“村官”跟踪培养尤为重要,这需要高校、共青团和新闻媒体等有关部门的大力联动与支持。到村任职大学生的母校,要积极将学生所在任职村作为联系点,在技术、信息和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建议可以结合当前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按照团中央《关于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积极推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积极主动地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新闻媒体要发挥好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提供良好舆论氛围的作用,大力宣传他们成长成才的先进事迹,增进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村官”的关注和认同感。其他有关部门则要根据相应的职责,做好大学生“村官”的支持和帮助工作,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推的社会联动工作机制。
当前,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不断再加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更给发展中的农业农村注入了一股强劲动力,大学生“村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大学生“村官”通过扎根农村、艰苦奋斗,充分发挥我们的知识、才干和志愿者精神,就一定能够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上大有作为,实现人生的价值,为扎实推进海西新农村建设贡献更大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