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万大学生村官赴任新农村 政府应该给更多机会
临近当午,太原理工大学毕业生小张用手遮挡着阳光,焦急而又无奈地站在太原市人才市场外长达200米的队伍里,他的身前身后都是和他一样等待报名太原市2009年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大学生。
太原是中国内陆省份山西的省会,2009年计划招聘300名大学生“村官”,但第一天就有1044人报名。
“竞争太激烈了,我都快没有信心了。”小张说,这一年的金融危机加剧了本来就很严峻的就业形势,投出去的无数份简历石沉大海,即使有不多的面试机会,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
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新农村建设的急需——双向的渴求促使2006年启动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一年比一年火热。中共中央组织部日前下发《长效机制的意见》,希望加快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制度化步伐。
中组部负责人就此答记者问时说,从2008年开始,中国计划连续用5年时间,每年从各地选聘2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总数累计达10万人。
通过考试的大学生到达乡村基层后,一般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任期为3年。对于他们任期届满后的出路,中组部负责人说,对表现优秀、担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的大学生“村官”,鼓励他们长期在农村基层干部岗位上建功立业;对于表现优秀、聘期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可以享受公务员报考的优惠政策。
5日启动的北京市面向2006年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定向招考公务员工作,印证了这一点。有资格参加这个考试的,都是已经完成了首期3年聘任协议的“村官”们,他们有机会获得258个公务员岗位中的一个。
尽管竞争依然激烈,但比起社会上的公务员公开招考,门槛已然降低了许多。而且,北京市规定:在这次公务员定向招考中,在村任职期间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可以获得5到15分不等的加分。
有朝一日的“鲤鱼跃龙门”,无疑是吸引大学毕业生们积极报考“村官”的重要动机,但也有很多人希望把村官的宝贵经历好好经营起来,当做人生一次重要的历练。
胡建平是西藏拉萨堆龙德庆县东嘎镇党委书记助理,这位25岁的辽宁小伙2007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通过了公务员考试,成为西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的一名公务员,但一年后他主动申请前往基层,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对于出身名校、又担任过学生会副主席的胡建平来说,就业难度远比其他大学毕业生来得小,当自己的同学大多奔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寻觅发展机会时,他的选择略显“另类”。
“这就像一个篮球沉到了水底,有助于一个初出校门的年轻人切实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这对以后的成长大有裨益。一直到现在,我对自己的工作岗位都保持着敬意与热情。”胡建平说。
到乡村基层任职,除了“村干部”身份带来的初步“威信”外,中国各级政府还为他们设置了包括财政补贴在内的各种保障措施,以使他们“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很多艰苦偏远的地方政府给前来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提供了更为优厚的条件,以便让他们安心工作,为地方服好务。在西藏,大学生“村官”从一上任开始就是公务员身份,按所在乡镇新录用公务员待遇确定工资标准,自治区财政按每人5000元发放一次性安置费。
“对于西藏这样生活条件艰苦的高原民族地区,我们提出要对大学生‘村官’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武金辉说。
为了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能够“有事干、干得好”,中组部还要求基层党委政府主动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帮助他们确定合适的项目和任务,并通过适当政策倾斜和市场机制办法,为他们提供支持。
长期接触大学生“村官”的山西省阳泉市义东沟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延说,政府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大学生年轻、学历高,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对于农村的发展相当有帮助”。(参与采写记者:南婷、颜圆圆)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