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日志:绝不能落在别人后面
绝不能落在别人后面
来到村里工作后,作为党支部副书记,迅速了解全乡、全村的情况,掌握所负责的党建业务知识,成了我开展工作的第一道关。我主动要求乡里的组织干事把全乡的基本情况、党建业务知识、全乡工作运行机制等印制成工作手册,以便于学习。这本小册子成了我全天候的“补课老师+工作助手”。
一个月过去了,由于频繁翻阅学习,小册子的“外衣”破损严重,只好修修补补接着读。又一个月过去了,面对组织干事的提问和考试,我对全村“三级联创”、发展党员程序、“三老人员”情况以及远程电教等知识如数家珍,对全乡的情况也有问必答,村里的老书记直夸我“亚克西”。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肯定,心里真有种说不出的喜悦和成就感。不过,我可不能放松,一起分下来的“村官”们可都铆足了劲儿在大干,我绝不能落在别人后面。
当上了“双语”教师
为响应上级大规模开展干部“双语”培训的号召,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的汉语水平,更好地和群众交流,全乡掀起了学习“双语”的热潮。由于我的“双语”水平过硬,乡里把我聘为特邀“双语”教师,在每天的晨学时间和夜校为全乡的领导干部进行“双语”授课。
第一堂课,走进会议室,乡上和村队的领导、干部们齐刷刷地看着我,我紧张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当我低着头用略带颤抖的声音念出第一个单词,大家整齐而洪亮地跟我朗读时,我偷偷向前张望了一眼,看到乡党委书记和蔼的面容,看到大家肯定和鼓励的目光,我的信心大增。我放亮嗓子,为大家上了第一堂课。现在大伙儿都亲切地叫我“小白老师”。
受称赞的村报小编辑
在我们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怎么才能把身边的事和党的惠民政策,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村民呢?我一直思索,能不能自己办一份村报,让外界充分认识我们,同时也让大伙儿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说干就干,经过一番材料收集、分类和版面设计,在乡领导的支持下,我的第一份村报正式“诞生”了。当我拿着亲手编辑的村报挨家挨户给大伙儿发放时,当我逐字逐句为“三老”人员念党的惠民政策,看到他们欣慰的目光时,顿时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我觉得大家需要我,需要我为他们带去更多更新的信息。
如今,村报已经办了两期,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地将村“两委”班子所做的工作、开展的活动和上级的新举措、新政策进行了宣传,使广大党员和村民充分了解了村“两委”班子的各项工作,加强了村“两委”班子和村民间的交流联系。现在看过村报的人都说:“咱们的村报好,咱们的小编辑也是好样的。”
贫困户的干女儿
和其他村干部一样,我也包了村里的30户村民作为联系户。为了详细了解每户的实际情况,我坚持每半个月到联系户的家里转一遍,询问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向乡里反馈。
哈力扎提大妈是我分包的30户中唯一的贫困户,她独自一人抚养着三个孩子,生活很艰辛。第一个月的工资发了,我买了一袋大米和一壶清油,收拾了一些衣物来探望哈力扎提大妈。聊到生活的艰难,哈力扎提大妈流着泪说:“家里没有劳动力,孩子们都小,日子过成这样我心里不是个滋味啊!”听完这话,我心里更是一阵酸楚。我忍住眼泪告诉大妈:“以后我就是您的干女儿,我一定会为这个家做些事,咱们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通过乡党委和政府的协调,为大妈家争取来了30只土鸡苗和一些优质胡麻种子,村党支部也专门安排党员致富能手带领哈力扎提大妈发展家庭养殖和改种高效经济作物。现在,只要几天不去哈力扎提大妈家,她便领着家里的小“巴郎”、带上亲自做的“拉条子”,到村里的办公室来看我。她高兴地对大伙儿说:“这个大学生‘村官’是我的干女儿!”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