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博士生报考村官未必是好事
50名即将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报考了北京市2009年“村官计划”,愿意到京郊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务。(5月26日《中国青年报》)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加,曾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特别是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不少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不但新增就业岗位减少,有些单位甚至面临减员的压力,这无疑给广大高校毕业生带来了就业寒流。面对就业寒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并召开了专题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通过宣传和政策鼓励,已有许多大学生开始转变就业观念,纷纷选择到基层就业、到农村创业,还有不少大学生积极报考各地的村官。这不,今年4月底,北京市计划公开招聘1600名京郊农村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竟吸引19463名符合条件的应聘毕业生报名,录取比例达到 12∶1,大大超过往年的6∶1。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尽管此次报考村官要求的学历是大专,但在报名者中,除了有16600多名专科生、本科生外,还有2745名硕士生和50名博士生也来报考村官。
农村发展需要大学生,从基层做起,也是一种能力和意志的锻炼。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既是给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输送新鲜血液,也有利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但笔者认为:越来越多的硕士生、博士生报考村官未必是好事。正如有人说:尽管大学生村官火爆惊人,但可以预见的是,流失是难免的。因为有的人虽然有干事创业的雄心壮志,但因专业不对口、所学东西用不上、工作无从下手,导致“水土不服”,最终难以融入基层。所以当前盲目的热炒不仅不利于这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而且还很容易造成大量大学生村官半路“夭折”。要知道:农村需要的是真正愿意扎根的干部,农民渴望的是真心带他们致富的领头人。不可否认,一部分大学生有在农村奉献青春的坚强信念。但大部分大学生当村官是因为城市就业难而“饥不择食”,也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是随风跟风,甚至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是把当村官作为跳板,镀金而已。况且,硕士、博士一般是某专业领域更有其特长,并非有管理才能。正如有人说:不是说硕士、博士就不能做“村官”。在我国目前让博士这样属于顶尖人才的人去做“村官”,的确是一种人才浪费。因为长时间的教育投入,是需要产出和回报的。这个产出和回报,不但是指合理的薪酬,也意味着学以致用。还有人认为:博士生做“村官”无须赞其为“观念转变很快”。谁不想学以致用?“捡到篮子里就算菜”那是一种无奈。
因此,当务之急不是吸引更多硕士、博士更多来当“村官”,而是要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让大学生“村官”真正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村官”真正成为基层的“领头雁”、带头人,才能在最需要的地方找到他们人生的支点,才能最终达到国家与个人实现双赢的目的。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