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首批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出炉 融入农村难
本次调查,在武汉、襄樊、荆州、孝感、十堰、恩施等地发放大学生村官问卷100份、村民问卷170份,并选择20人进行了访谈。
“对农民的心理认同尚有距离”
“角色融入较快,但对农民的心理认同尚有距离。”这是调查对大学生村官们的评价。
从数据来看:25%的大学生村官高度认同与农民的关系,有的将自己当成农民中的一员,具有较强的身份归属感;35%的大学生村官感到比较矛盾,还没有彻底产生心理认同,但能主动与村民进行交流;35%的大学生村官认为与村民关系一般,对一些村民的思想和行为感到难以接受,尚未达到熟识的地步;还有5%的大学生村官排斥村庄与村民,缺乏对村民的认同感与主动交流的意愿。
也就是说,约四成左右大学生村官在工作近一年以后,仍然无法顺利融入农村工作、生活和农民圈子。
专业与农民需求不合拍
大学生村官做事创业热情高,结果是否一定如愿呢?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村官受自身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的局限,在与村民沟通、服务过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报告指出,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专业需求,超过八成选择农林科技专业,四成选择管理学专业,其次是法律和教育学。但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中,涉及专业类别多达15种,只有生物学与植物动物专业稍有关联。
多数村官担心政策无法落实
大学生报名当村官的初衷是什么?选择“锻炼能力、积累经验”、“服务农村、促进发展”、“发挥才干、实现价值”的排在前三位,分别占85.1%、64.4%、54.0%。也有相当部分选择了“缓解就业压力”(41.4%)、“利于报考公务员”(35.6%)、“利于考研”(10.3%)。
在志向多元化的同时,大学生村官也表达出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担忧和对相关政策的疑虑。近65%的大学生村官对公务员、选调生招考以及提干等优待政策“心里没底”。
团省委研究室呼吁:相关部门要系统、全面地研究大学生村官关注的问题,从制度层面保证村官们安心、安身在基层工作。要切实解决他们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