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建立五式培养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快速成长
一、建立“互动式”培养机制。积极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注重在公务员初任培训、社区大学生岗前培训、团干部业务培训等集中学习培训中注入互动因素,充分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学习热情,促进学习成效事半功倍。尤其是今年举行的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培训课程设置灵活,不拘一格,通过班委会民主竞选、小组辩论赛、好书推荐活动、新老大学生“村官”对话等,实现了课堂上的教学互动;通过篮球对抗赛、素质拓展训练、团队联谊活动等,实现在课后的情感互动,初步达到了以互动促激励、以激励促提高的培训目的。
二、建立“交叉式”培养机制。针对大学生“村官”上岗时间短、缺乏实践锻炼的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大学生“村官”实行“交叉互补式”培养模式,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对征地拆迁较多村的大学生“村官”,通过轮岗交流、上挂等形式,主要到城建、信访、国土等部门进行锻炼,着力提高他们的法律政策水平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对移民较多村的大学生“村官”,主要到农办、移民办等部门进行学习锻炼,对基层党建比较薄弱村的大学生“村官”,主要到市委组织部、民政局等部门锻炼。
三、建立“网络式”培养机制。迎合大学生“村官”喜好上网“冲浪”的特点,充分发挥党建网站“干部交流论坛”作用,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自主择训的学习方式。论坛采取“一人一账号,一号一记录”的管理模式,登陆论坛后,可上传学习心得体会,也可提出值得推广的学习内容和对论坛的意见建议,加强相互之间的情感沟通。同时,拓宽网上学习交流渠道,面向不同大学生“村官”群体成立个性QQ群,如面向第一批大学生村官的“踏遍基层”,面向第二批大学生“村官”的“活跃在乡间80后”等,通过网上交流、网下活动,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搭建增进友谊的桥梁。
四、建立“帮带式”培养机制。为营造大学生“村官”快速成长的良好氛围,按照业务相近和双向选择的原则,建立大学生村官“2+1”帮带制度。即由1名乡镇班子成员、1名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镇干部联系1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工作示范、口头传教、实践指导等方式,促进大学生“村官”尽快融入岗位。具体好做三个“人”:一是做大学生村官“知心人”。每月一次谈心交流,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思想动态等,坚定他们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做大学生村官“带路人”。各帮带干部对大学生村官实行每周一次实地帮带指导,开展工作带在身边,对每位大学生村官做到面对面指导,一对一传授,手把手教导。三是做大学生村官“培养人”。各帮带干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关心他们生活,帮助他排忧解难。对非党员大学生村官,要积极培养,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五、建立“激励式”培养机制。在建立大学生“村官”信息库进行动态管理的基础上,每年组织人员对重点对象进行跟踪考察,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对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干出一定工作实绩的大学生“村官”,及时提拔使用,安排到重要的工作岗位进行考验锻炼。目前,已经担任村支部副书记的有5人,书记助理的有36人,主任助理的有77人,新发展大学生“村官”党员15人。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