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学生村官调查:各方评价很高定位尚需明晰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刘善征 燕志华
江苏省选派1011名大学毕业生到苏北经济薄弱村任职已有一年,他们现状如何?有何成绩与困难?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日前来到灌南县,专门就此作了调查。
老村官和村民评价都挺高
大部分老村官对大学生评价较高,非常满意占66.7%,比较满意占30.3%,但也有3%“非常不满意”。还有7.3%的村组干部认为,大学生在与村民交往中“放不下架子,盛气凌人”。
村民的评价比较高,认为他们多数“踏实肯干”,仅有3.6%的人给村民印象是“得过且过”。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村民90%以上支持,其中“非常支持”的占到80.4%。
孟兴庄镇余兴村的一位村民还拿自己村的大学生说事:“朱清这孩子很厚道、老实,把我们农民的事放在心上,我们希望他能带领我们村富裕起来。”
部分大学生自我定位不清楚
调查显示,相当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楚。对为啥当村官,31%认为是为新农村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35.7%是为了给今后寻求预期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还有19%的人是冲着可获得公务员或研究生考试等方面的优惠而来。
在实际工作中,59.5%的大学生协助村干部处理日常事务,21.4%主要处理文档材料,还有14.3%的人没有特定的工作任务。一年下来,扎根创业的大学生还不多,很多人目前仍然不能单独处理村务。
“刚来第一天,老支书就说他把我当自己儿子看待。可我觉得,他就把我当一个‘毛孩子’看!”百禄镇周响村村官李祥文这样说。
应重视对大学生村官的集中培训
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困难主要是:专业不对口、职责不明确等。大学生、村民以及老村官都需要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
负责此次调查的苏州大学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从结果看,有必要在大学生下乡前进行多层次集中培训,比如,村官这个职业,需要吃苦耐劳的韧劲,而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村官这个职业,更多的时候需要自己去调研、去发现问题、去寻找对策。这都需要各级组织作出安排,帮助他们接受必要的培训,从而做好心理的、能力的准备。高校里,也可以为大学生开设一些与“三农”相关的选修课程,同时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技术和信息的帮助。
本报通讯员 刘善征 本报记者 燕志华
延伸阅读:
- 江苏省丰县凤城镇为大学生村官建立“成长档案” (2009-08-15)
- 发挥多重优势 泗阳10名大学生村官当上农民经纪人 (2009-08-23)
- 江苏省无锡市首批省聘村官 工作一年无人打退堂鼓 (2009-08-28)
- 宿迁农民开宝马去种花 大学生村官带领农民开网店 (2009-09-02)
- 江苏常州市公开选聘100个大学生村官 9月6日笔试 (2009-09-02)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