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拿什么拯救我那干旱的家乡

来源:大学生村官博客 作者:倔强的熊猫
    江底,我那有江河流过却从记忆开始就是干旱的家乡。

    屋子的背后,就是牛栏江,一条最终汇入金沙江的河。水很大,外来的人,甚至会因为她的水流声太响而睡不着觉。江底人,却从小到大都习惯了“哗哗”的声音,仿佛那是晚安曲!江里有远近闻名的江鱼,有足够的水量建设发电站,春天的时候清澈得可以看到深深河底的水草。可是,我还是渴了23年,江底人的生活并未从可爱的她身上得到湿润。    

    江底乡位于昭通市鲁甸县与曲靖市会泽县的交界处,四面环山,宛如易只矩形的盒子,上面是天空,底面是牛栏江折中而过,村落的屋子分别沿山脚和江岸修建。江北部分属于鲁甸、江南部分属于会泽。因为地质的关系,一江便隔断了两岸的生活水源,江南部分水源重组,江北的居民却几十年来都在“找水、等水、要水”中度过。

    我是江北的人。小的时候,家务活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等水”,每天早早的提桶跑到村头唯一的水源“杨柳树水井边”排队,那可怜的水龙头就像在想骗糖吃而拼命挤眼泪的小孩眼睛。我已记不得多久才能轮到我接水,轮到我又要多久才会装满我家的桶,但我知道我的韧性与耐心都是在那时磨起来的。水,小小底滴到铁通中,啪嗒啪嗒滴,令人难受。

    江中的水不干净,我们也要喝。问题就在没有钱买及其提水,大人们就在近水的沙滩上刨个半米的小坑,放些鹅卵石在底部,把先沁出的浑水舀出三次,然后就会开始沁出清水。这样每天出的水要比“杨柳树水井边”的多很多,健康不健康似乎从来顾不上考虑。

    长大了,我唯一愧疚的是,一直没有学会用扁担挑水。从河边沙井到家里,那么长那么远那么陡的一段路,让爸爸担负了几十年,为了我不缺水,他交出了笔挺的后背。

    水不容易找,所以小时候总喜欢剪短发,洗起来的时候很方便又省水。洗澡呢,夏天在江边浅水处,乐趣横生而且干净;天凉时,水开始浑浊,往往整个冬天才洗一次,就在除夕那晚,毕竟第二天要穿新衣服呢!即便只洗一次,也只敢用小盆装了水上上下下地擦。

    一天再渴也只喝两三杯水,时间久了,甚至习惯性地忘记喝水。所幸老天给面子,皮肤还不错,否则那错失了20多年的水分可怎么补呢!

    洗菜淘米的水,纱布漏过渣后,用来洗碗、洗衣服、洗头、洗脚、洗脸……洗一切还能洗的东西;洗完后,肥皂泡不多的接着用来喂猪、喂鸡鸭、浇葱浇小花。

    不是不爱干净啊!

    浪费水,是要被鄙视的!

    我想我是个好人,念大学时却还时会与同学发生争执,十次有八次是为了水。同学们陡时善良的家伙,可是他们没有缺过水,不懂得水的珍贵,往往不记得关水龙头、矿泉水喝一半就扔、洗澡能花去2小时、洗手也要半桶水……我明白为什么我独独会为了水抓狂,因为宰相肚里能撑船,前提是肚里有一片辽阔的水域,否则船只有搁浅的命。

    还好,吵了几次架,我睡觉时,再也不半夜惊醒爬起来关水龙头。他们洗澡可以40分钟内搞定,而且笑着该素我:“臭熊猫啊,我还会进步的!”

    他们知道,我这里有水节约下来,还是可能淌到沙漠的。

    2009年毕业了,回到了江底乡当村官,也许是上辈子修来的福。遇到了让我对政界不那么失望的好人们,学到了让我受益一生的东西,见到了令我永不会忘的事情……感动的、愤怒的、无力的、信心满满的!

    家乡一共有近三万的人口,普遍属于典型的卡斯特地貌区,部分是干热河谷地带。打井难度大、投资高且效果不明显,70%以上的村组人畜饮水主要靠小水窖蓄水解决。2009年入秋以来,全乡持续高温,遭遇了60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受灾面之大、受灾程度之深为历史罕见,严重影响了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截至4月8日,全乡有2.6万余人、832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其中有99个村民小组已基本缺水,缺水人数达25221人,生活用水需到1-5公里运输有50个村民小组13655人,需到5公里以外运输有49个村小组11566人,缺水特别严重的有三个行政村40个村民小组10691人;小春作物受灾1.37万亩,其他作物受灾7706亩,直接经济损失达2311万元。干旱将导致大春作物种植节令普遍推迟,百姓2010年的收入撑了大问题,部分平困群众的温饱让人担忧。

    我已不再是一个水塘村的村官,是全乡的!7个行政村跑过来,我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我以前不曾想过,讨厌雨天的我有一天会那么渴望下雨,见到落点毛毛雨都能把下巴笑酸;见到光头,都能神经兮兮地冲人家面前哈哈笑“好好好,这头型省水!”

    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多次下来采访,有一次开三辆车从一条极险的山路穿过,去看引水工程修建进度喝找新水源,车辇到石块弹起老高,差10公分就会滚下山崖~!。车上一个男孩子吓得叫出声,前辈厉声呵斥了四个字“闭嘴,找水!”。有人问我,丫头你倒不怕!

    我玩笑道:“只是遗憾还没好好谈恋爱呢!”

    “有水了你会更水灵呢,还愁?”身边的人笑。

    我乐了!

    干旱还在继续,这气温一点一点还在上升。身边的人,无论难得女的老的少的,没一个变水灵。每次送完水回来,书记就站在院子里喊:“同志们晒黑了!”

    所有人一边擦着脸上的灰一边大笑:“呀,领导更黑!”

    地震、雪灾、旱灾!能努力的我们都在努力,有什么能挡得住我们这颗心和一双手?会好的,我知道,一因为连我这淘人的臭丫头也在尽所有的力!

    只是,差距还很大,现在气温持续上升,老天没有下雨的迹象。没有水源和力气,许多年迈的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和妇女唯一的盼头就是等待各单位送水。虽然不断有捐赠物资和救灾资金拨付来,但庞大的若是群体面临的难题太多,喝的水、吃的米和菜都是紧缺却又缺不得的。

    工资低,可能捐的我绝不吝惜;太阳很烈,可我不怕晒黑或是累,能帮村民背多少水就背多少;偶尔又群众不理解,甚至讲一些没道理的话,可我不怕误解与打击。

    只是,我还可以拿什么来拯救我那干旱的家乡、我那干旱的世界!

    作者博客:http://blog.54cunguan.net/space.php?uid=437315&do=blog&id=7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