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得住与干得好是大学生村官的核心课题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徐恒杰 常永平
前不久,记者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弘扬延安精神、创业兴村富民”,多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北京、陕西、河南、江苏、四川等地的300多名大学生“村官”代表参加了论坛。论坛内容有著名村官报告会、大学生村官经验交流会、村庄典型案例分析、村庄发展之路研讨等。在论坛上,参会代表交流了各地大学生“村官”的成功经验与实践方法;参观了延安革命旧址并重温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探讨了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新模式。“待得住”与“干得好”是该论坛最为关注的课题,是大学生村官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必须解决好的核心课题。论坛倡议构建一个长效的全国大学生“村官”交流平台。
大学生“村官”应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劲旅
从1995年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毕业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到中组部等12个部门下发《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全国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探索已进行了15个年头。这么多年过去了,响应号召投身农村的大学生村官,他们的生活究竟怎样;从城市走向农村,如何调整心理落差;放飞理想,如何用所学知识为农村创造财富;服务任期结束,又将走向怎样的工作岗位?这些问题,是大学生群体关心的焦点话题之一,也是所有关心“三农”问题解决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人们关注的问题。
延安市副市长、宝塔区委书记杨霄说,论坛以破解“三农”难题为主而畅所欲言,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共同探讨大学生村官如何更好地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建功立业,成长成才。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跃高在论坛上发布了《2010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
他提出,根据目前大学生“村官”的发展情况,今后30多年,我国将可能形成一支1000万人左右,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经历过农村工作与生活磨练,能够能动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积极创新的大学生“村官”大军,服务在各行各业建设第一线。从战略高度审视,大学生“村官”队伍应当成长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劲旅。因为全国约有60万个村民委员会,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算,将有60万人在岗。大学生“村官”在岗期为3年,从动态平衡来看,每年就要有23万人到46万人进岗与离岗,累计30年规模将达到690万到1380万。
《2010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认为,大学生“村官”工程是一项人才建设工程,其基本目标是要造就各类人才,成为国家现代化人才队伍的基本源泉。这样一种形势,对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理想的大学生“村官”应当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了解国情民意、组织协调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行政人才;认识农村资源和消费市场,敢想敢拼,能吃苦,善经营的创业人才;密切联系群众,能带领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稳定的农村发展领路人;善于调查研究,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人才。
大学生“村官”要自觉承担历史重任
在本次论坛上,一些专家提出,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村和牧区基础薄弱状况依然没有得以根本改变,人才外流、农村青壮年进城情况十分突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村官”无形中已经担负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最艰巨的历史重任。作为受过系统现代科学教育,掌握了先进知识的青年人,大学生“村官”只有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在新农村创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承担起历史重任。
与会的中国农业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唐运新说,目前,中国有18万大学生村官已扎根农村,正在带领广大村民致富奔小康。在各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培养和大学生“村官”自身努力下,一批大学生“村官”正在农村迅速成长,摆脱助理身份正式走上村“两委”领导岗位。江苏省2007年、2008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中,有65人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637人当选为村党组织副书记,149人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13人当选为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北京市在2010年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中,有85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党组织班子,其中4人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山西省2008年底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3900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村“两委”成员,当选率为58.2%,占全省大学生“村官”总数的21.2%。其中,30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干部,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不少专家认为,这些状况传递出一种积极的信号,不仅有利于激励大学生扎根农村,更是村级决策层开放、透明和年轻化的象征。这种尝试也能够让人们对未来城乡差距的缩小以及农村基层民主改善有更多期许。
论坛期间,来自全国的大学生村官到延安市宝塔区新茂台村参观。在新落成的村民小区内悬挂的条幅上写着:“青春和智慧为老百姓富裕而闪光”。这个条幅很快成为大学生村官们合影留念的背景,其中寓意不言自明。
千方百计帮助大学生“村官”创业
国家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和发展非常重视。2009年4月,中组部等12个部门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就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培训、保障、培养、流动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明确了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的5条出路,即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2009年12月,中组部、民政部、农业部、中国人民银行、共青团中央等五个部委的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通知》,明确了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5项政策;2010年1月30日召开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引导大学生“村官”期满后有序流动,是大学生“村官”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要把鼓励和帮扶大学生“村官”创业作为建立“流得动”机制的重点来抓。
目标很明确,如何实现?现实中,不少大学生村官的实际主要工作是整理村里文件、写工作总结、当电脑打字员等,他们的想法很难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很多参加论坛的大学生村官都希望国家能完善大学生村官的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明确其性质及政策目标,拓宽他们建设新农村的政策及资金环境等。而专家则提出,提高与增强创业能力是在岗阶段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的核心任务,要注意正确处理好创业与创业能力提高之间的区别与关系。先要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在“农村社会大学”毕业,与人民群众逐步打成一片,在个人熟悉农村,参加创业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安排进行定向实践,注意提高解决多方面问题的综合能力。实践中应当要求各级组织,动员社会各界,从战略上高度统一对大学生“村官”事业的认识,像农民对种子的呵护一样,通过各自的途径来关心爱护大学生“村官”的成长,为他们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
大学生“村官”应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劲旅
从1995年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毕业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到中组部等12个部门下发《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全国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探索已进行了15个年头。这么多年过去了,响应号召投身农村的大学生村官,他们的生活究竟怎样;从城市走向农村,如何调整心理落差;放飞理想,如何用所学知识为农村创造财富;服务任期结束,又将走向怎样的工作岗位?这些问题,是大学生群体关心的焦点话题之一,也是所有关心“三农”问题解决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人们关注的问题。
延安市副市长、宝塔区委书记杨霄说,论坛以破解“三农”难题为主而畅所欲言,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共同探讨大学生村官如何更好地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建功立业,成长成才。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跃高在论坛上发布了《2010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
他提出,根据目前大学生“村官”的发展情况,今后30多年,我国将可能形成一支1000万人左右,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经历过农村工作与生活磨练,能够能动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积极创新的大学生“村官”大军,服务在各行各业建设第一线。从战略高度审视,大学生“村官”队伍应当成长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劲旅。因为全国约有60万个村民委员会,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算,将有60万人在岗。大学生“村官”在岗期为3年,从动态平衡来看,每年就要有23万人到46万人进岗与离岗,累计30年规模将达到690万到1380万。
《2010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认为,大学生“村官”工程是一项人才建设工程,其基本目标是要造就各类人才,成为国家现代化人才队伍的基本源泉。这样一种形势,对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理想的大学生“村官”应当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了解国情民意、组织协调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行政人才;认识农村资源和消费市场,敢想敢拼,能吃苦,善经营的创业人才;密切联系群众,能带领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稳定的农村发展领路人;善于调查研究,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人才。
大学生“村官”要自觉承担历史重任
在本次论坛上,一些专家提出,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村和牧区基础薄弱状况依然没有得以根本改变,人才外流、农村青壮年进城情况十分突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村官”无形中已经担负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最艰巨的历史重任。作为受过系统现代科学教育,掌握了先进知识的青年人,大学生“村官”只有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在新农村创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承担起历史重任。
与会的中国农业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唐运新说,目前,中国有18万大学生村官已扎根农村,正在带领广大村民致富奔小康。在各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培养和大学生“村官”自身努力下,一批大学生“村官”正在农村迅速成长,摆脱助理身份正式走上村“两委”领导岗位。江苏省2007年、2008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中,有65人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637人当选为村党组织副书记,149人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13人当选为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北京市在2010年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中,有85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党组织班子,其中4人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山西省2008年底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3900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村“两委”成员,当选率为58.2%,占全省大学生“村官”总数的21.2%。其中,30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干部,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不少专家认为,这些状况传递出一种积极的信号,不仅有利于激励大学生扎根农村,更是村级决策层开放、透明和年轻化的象征。这种尝试也能够让人们对未来城乡差距的缩小以及农村基层民主改善有更多期许。
论坛期间,来自全国的大学生村官到延安市宝塔区新茂台村参观。在新落成的村民小区内悬挂的条幅上写着:“青春和智慧为老百姓富裕而闪光”。这个条幅很快成为大学生村官们合影留念的背景,其中寓意不言自明。
千方百计帮助大学生“村官”创业
国家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和发展非常重视。2009年4月,中组部等12个部门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就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培训、保障、培养、流动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明确了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的5条出路,即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2009年12月,中组部、民政部、农业部、中国人民银行、共青团中央等五个部委的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通知》,明确了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5项政策;2010年1月30日召开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引导大学生“村官”期满后有序流动,是大学生“村官”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要把鼓励和帮扶大学生“村官”创业作为建立“流得动”机制的重点来抓。
目标很明确,如何实现?现实中,不少大学生村官的实际主要工作是整理村里文件、写工作总结、当电脑打字员等,他们的想法很难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很多参加论坛的大学生村官都希望国家能完善大学生村官的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明确其性质及政策目标,拓宽他们建设新农村的政策及资金环境等。而专家则提出,提高与增强创业能力是在岗阶段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的核心任务,要注意正确处理好创业与创业能力提高之间的区别与关系。先要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在“农村社会大学”毕业,与人民群众逐步打成一片,在个人熟悉农村,参加创业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安排进行定向实践,注意提高解决多方面问题的综合能力。实践中应当要求各级组织,动员社会各界,从战略上高度统一对大学生“村官”事业的认识,像农民对种子的呵护一样,通过各自的途径来关心爱护大学生“村官”的成长,为他们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
延伸阅读: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