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启动红色1+1学生实践活动

来源:新华教育 作者:李亚

725,中国人民大学“红色1+1学生实践团与北京朝阳区金盏乡共建项目正式启动。36名志愿者通过举办公民学校、村官劳模大讲堂、朋辈互助、课题调研等主题实践活动,为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金盏乡和中国人民大学相关负责人出席了启动仪式。

中国人民大学“红色1+1学生实践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09级社会学硕士党支部联合社会与人口学院08级本科党支部发起,并获批成为2010年首都高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和市委教育工委2010年北京高校红色“11”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红色1+1学生实践团朝阳区金盏乡共建活动启动仪式

 

中国人民大学“红色1+1学生实践团志愿者庄严宣誓 

   公民学校:文明创建 《实施纲要》的学习载体

725日上午10时,“公民学校”暨中国人民大学“红色1+1学生实践团援建项目马各庄村党员活动中心正式挂牌大学生村官、马各庄村组织委员刘博出席开学典礼并致辞。60余位村民参加了第一期课程的学习。

   “公民学校”暨中国人民大学“红色1+1学生实践团援建项目在马各庄村党员活动中心正式挂牌

公民学校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立足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由志愿者设计教学大纲、编制教材课件,为村民授课。共有四期课程,分别针对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环保素质四个方面,旨在破除农村的陈规陋习,活跃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树立崇尚科学文明的价值观念,推动人的城市化和现代化。[page]
朋辈互助:架筑心桥 托起祖国明天的希望

   “公民学校”开课的同时,另一个共建项目—“朋辈互助”的见面会在金盏乡政府举行。

志愿者与金盏乡当地23名中小学生一对一结对,运用专业的助人方法,为之提供学业指导和心理咨询,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受助中小学生最小的6岁,最大的17岁,其中部分是当地贫困单身母亲的子女。

见面会上,志愿者向结对伙伴赠送了学习用品,并进行初步交谈。在分组座谈中,志愿者与结对伙伴按年龄段围坐成五圈,就学习方法、求学经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如何排解压力、如何有效管理时间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当得知一名叫邵帅的小朋友今天过生日,实践团成员集体为他送上了一曲《生日快乐歌》,现场始终洋溢着浓浓的温情。

     朋辈互助见面会互动游戏,中国人民大学“红色1+1学生实践团志愿者教结对中小学生《幸福拍手歌》

 

最后,志愿者与结对伙伴在依依不舍中合影留念,并留下了彼此的通讯方式,表示会经常通过电话、互联网互相联系。

    中国人民大学“红色1+1学生实践团志愿者与朝阳区金盏乡中小学生结下了稳定的互助关系和深厚的情谊

 

朋辈互助项目主管杨世蓉同学说:“没想到大家聊得这么投机!一片热火朝天,气氛特别活跃。”志愿者蒋云龙同学认为,“朋辈互助活动有两个与众不同的两个亮点:‘朋辈’使得结对双方在生活经验和价值观上更加贴近,结对‘互助’的方式保证了帮助机制的长期有效,不同于其他‘作秀’或者‘自HIGH’的活动,我们的行为对他人产生了正面的、持续的、有效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红色1+1学生实践团“朋辈互助”志愿者与朝阳区金盏乡中小学生合影

 

据了解,实践团还将邀请受助的金盏乡中小学生,游览中国人民大学校园,聆听大师学者讲课,感受高等学府的风范。[page]

参观考察:在社会实践中成长成材

25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红色1+1学生实践团赴“中国环境保护科技教育基地”——蟹岛,参观金盏乡的循环经济产业和现代绿色生态农业。

 

中国人民大学“红色1+1学生实践团参观蟹岛绿色生态循环经济示范村 

实践团的同学们参观了农业种植养殖区、可再生能源利用区、湖滨生态展示区、环保产业园区和休闲度假区,体验了妙趣横生的原始生产作坊,走访了古朴素雅的民风住宅,目睹了能源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链,了解了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对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为朝阳区金盏乡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成就而由衷高兴,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感到欢欣鼓舞。

 

    中国人民大学“红色1+1学生实践团聚精会神地观看蟹岛绿色生态循环经济示范村宣传片 

实践团成员李晓阳同学表示:“今天朝阳区金盏乡一行让我深受教育,深受感动,一想起来就特别激动和兴奋。”社会调研项目主管李冰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微薄的奉献却能收获这么多的感动,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特别有价值。我会经常参与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让这个社会更加温暖、更加和睦。” (李亚 杨品荷 郭晓笑)

金盏乡马各庄村60余位村民参加了 “公民学校”第一期课程的学习

当天授课内容为家庭急救基本知识。讲解员、实践团志愿者赵佳妮同学,曾参加过系统的急救培训并取得了市红十字会统一颁发的《急救员证》。志愿者们运用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配合现场实际演示,为村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实用的课堂。如何消除家中的危险因素,如何呼叫急救车,常见损伤的救护包扎,急危重症的救护,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中风、昏迷、婴幼儿窒息、灭鼠药和有机磷中毒的处理……这些重要而又实用的健康小知识,以及志愿者们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村民们时而微笑颔首,时而埋头记笔记,时而若有所思,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认真专注的神情。大家还纷纷争相上台,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亲身体验、练习各种绷带包扎方法。

课程结束后,马各庄村村民对志愿者们的精彩授课报以热烈的掌声,向志愿者们表达了希望带来更多的知识愿望。实践团还向村民们发放了调查问卷,评估课程效果,收集听众需求,据此调整下一期公民学校的授课内容和方式。

一位大妈对记者说:“这个活动好,你们要经常来讲,我还要把我家人叫过来听。今天这堂课我要打99分,你们讲的知识我们很需要。如果你们经常来,我才给你们100分。”

据悉,中国人民大学“红色1+1学生实践团还将在金盏乡继续开办“上楼”村民生活方式转变、世博趣味知识普及、低碳环保意识、国家人口政策等一系列课程。今年10月,实践团将与村民同台演出、共同联欢。[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