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为何成为新农村“香饽饽”?

来源:荆楚网 作者:孙金栋

与其说,“村官”成为大学生就业“香饽饽”,为何不能说,大学生村官成为新农村的“香饽饽”。

  玛纳斯县大学生“村官”侯贵林无怨无悔扎根农村,直至生命最后的感人事迹已传遍了天山南北,他所做的一切不仅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更得到了基层群众的广泛赞扬和拥护。(11月21日天山网)

  大学生需要新农村,农村更需要大学生。如今,新农村村官的文化水平虽然比过去高多了,但他们科学种田的专业知识还相当贫乏;随着土地流转,专业农场应动而生,只具有个体经济经营方式和知识结构,新农场主注定当不好;新一代农民的精神文明追求,不再满足于广播喇叭和电视,从儿童起就进入网络社会,不摸键盘、不懂五笔是有点吃不开了,没有了交流共同语言,这方面大学生是强项;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都市里乡村管理接近于城市管理,久居城市高等院校耳濡目染,有接触城市管理的优势。

  鉴于以上的种种因素,大学生“村官”有条件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管理的生力军。大学生没有必要都挤到国家公务员一条道上去,歧视农民和惧怕农村的观点,不应属于新一代大学生。他们的许多人就是从土生土长的青年农民走进校园、融入城市的,即使现在走到广阔天地里去大学生,经过一段“村官”实践,还是可以走进机关大门,新疆的政策是大开绿灯的。

  大学生“村官”,可能是一块走进机关的“跳板”,有志于扎根新农村建设者可能是终生职业,走进机关的大学生还有可能定期到农村去。无论形式如何,竞聘大学生“村官”的目的和动机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将在农村留下青春的足迹,他们将为建设新农村出力、流汗、奉献智慧,他们将在新农村结交大妈、大爹、哥儿们、姐儿们的知心朋友,这是他们人生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大学生“村官”,无论将来他们天各一方,走到哪能里,但他们留给农村和农民丰富的物质成果,时尚的精神追求,是不可磨灭的。笔者最看中的是,祖国的未来一代人在农村经受过的磨练,对他们确立人生、观察世界,所起到的有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