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万考生考国考 大学生村官不再加分
140万考生上午挤“国考”
北京晚报讯(记者 代丽丽)一年一度的“国考”大战今天再次在各地上演。今天上午,这场由140多万人参加的考试在各直辖市、省会以及一些大城市同时开考,考生人数7年间攀升16倍。最高4961比1的最热职位纪录,让“国考”再次出现千军万马争抢过独木桥的激烈场面。
今年的“国考”首次颠覆了以往年龄上的“一刀切”政策,对高学历报考者的年龄从35岁放宽至40周岁。据悉,今年这样的大龄考生有491名,其中北京考区就有119名。此外,由于今年还首次试点在海关、国税、铁路公安等直属机构县级以下职位,积极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人员中进行考录,今天参考的考生中还将出现171名工人和农民。
今天一早,记者在北京交通大学的考点门前看到,距离开考还有半个多小时,考场门前就已经聚集了一大群考生,还有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在向考生散发招生材料。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考生,发现真正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并不多,很多考生被竞争的激烈程度吓得有些信心不足,没有对这场考试抱以很大的希望,甚至没有系统复习,考得上全凭运气,考不上就权当练手。这被大家幽默地称为“裸考”。
与“裸考”心态相反,还有部分考生对公务员这只金饭碗抱着志在必得的决心。记者采访到了3位已经数次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其中一人从2008年起不停地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北京公务员考试、河北公务员考试,甚至还有家乡的承德公务员考试,至今参加过的公务员考试次数多得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大概七八次了吧,不过这个公务员实在是太难考了,我每次都很认真地复习,可惜每次都考不上。”
已经从事两年“村官”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小高告诉记者,她也参加了三四次公务员考试,虽然都没有成功,但是对于今年的“国考”,她觉得自己比往年“硬气”了很多。“今年的‘国考’很重视基层工作经验。我毕业当年参加‘国考’没有工作经验,落选也在情理之中。今年我有了两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了,而且听说国家对大学生村官和社工也都比较照顾,我想今年的胜算应该会大一些!”说起自己的“村官”经验,小高显得颇为得意。
中午11时,考生陆续走出考场。记者采访几位考生,他们都表示今年的行政能力测试题难度较大,没答完。与往年试题不同的是,今年的考题撤掉了往年必考的数列题。另外今年的考题紧扣时事,很多题目涉及今年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如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结果能否作为行政处罚依据、普查经费由谁承担;房价调控、医疗改革、地震常识等在这次考试当中均有涉及,另外成品油价格问题在这张试卷当中出现了数次。 王溦 摄
[page]国考开考 4961人竞争1个职位新纪录令人担忧[/page]
今天,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正式开考。
据统计,今年国考的报名总人数为141.5万。考生们习惯称公务员为“红领”,看作比“白领”、“金领”更热衷的职业选择。开考前一天,记者走进了“国考一族”。
“国考大军”心态各异
“明天一早就要考试了,今晚得先去现场踩个点!”昨晚18点20分,24岁的苏大研三学生李菲菲随着人流,踏上了开往无锡的火车。出发前,她慌忙往包里塞了几份从求职论坛上下载的“国考秘籍”,准备在火车上好好看一看。她告诉记者,早在几天前,她就预定了考场附近的锦江之星宾馆,3分钟就能走到。
昨天中午,高淳大学生村官陈贵也乘车来到了南京的同学家。“今天不准备突击复习了,反正国考考不上还有省考,这次主要是赚考经。”他告诉记者,去年他也参加了一次国考,但因“裸考”(什么也没准备)而没考上。
苏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孙文婷是另一种“淡定”。这个已经拿了杭州淘宝Offer的研三女生说,“两周前,我把三方协议书寄给了淘宝,考公务员已经成了我的第二选项。”她9月份买的几本国考参考书,上面已经落了一层灰。按她朋友的说法,她已跻身为国考“比基尼”一族:准备得很少,但比“裸考”稍好一些。
“我是那千军万马中,打酱油的一分子。”采访中,多数考生如此“自嘲”。老家河南的南大新传院陈婧扬同学却一脸认真,“我可不像有的同学那样抱着来打酱油的心态,我把它当考研一样对待。”
“红领”为何赛过“白领”
据统计,今年国考的最终报名人数达1415138人,最热一职创下了4961:1的纪录。一位从事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工作的人士透露,近年来,报考公务员犹如过江之鲫,去年就有约104万人争夺1.5万岗位,考录比约为69:1,远非一般竞争性考试所能企及。
“国考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据新浪网一项调查显示,三成网友认为,国考火爆的原因是“待遇有保障,福利更诱人”;26%的网友认为是追求“能行使权力,社会地位高”;不到两成的网友更看重公务员职位的稳定;只有1%的网友认为,报考是为了“改变社会”。
“工作稳定、收入高、社会地位高,这是公务员这个金饭碗最闪光的地方。”谈起为何要考公务员,徐州小伙张力海的嘴里蹦出两字:稳定。自2006年大学毕业后,他在南京一家韩企做了5年财务工作,收入不菲,今年还被提拔为部门副主管。但是小张说,去年金融危机,公司订单锐减,他虽然没有成为被裁的人,却“有点向往公务员这份工作了”。
邓明君是南京一家留学公司的员工。她抱怨说,工作太累,总是没日没夜地加班,生活很不稳定。被亲朋好友劝服,她在前阵子报名“国考”。她的几个好姊妹,都在前两年考上了公务员。“听她们的话,考国考,就是为了捧个牢靠的饭碗。”
折射创业信心不足
面对中国的百万“考碗大军”,法国《欧洲时报》评论称,如今“红领”已取代“白领”,成为中国年轻人最青睐的工作。韩国《朝鲜日报》也说,“全中国似乎都因公务员考试而忙碌起来。”与这两家媒体的“围观”心态不同,新加坡《联合早报》尖锐指出,目前中国“考碗热”折射出人们的信心不足,没有人再去专心踏实发展实业、积极创业。
在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陈如研究员看来,“这个问题不在于个人,而是在于整个社会。”他说,年复一年的就业压力逐步积累到今天,很容易导致有限的岗位供不应求;年复一年的国考大战,也积累下来,很容易加深社会“求难不求易”反向心理;加之,“官本位”、“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意识根深蒂固,结果导致大家都削尖了脑袋去考公务员。
陈如说,目前公务员制度设计欠优也是根“引线”。公务员只进不出,当“进”变得这么难,只会更加助推社会求“金碗”的心理。越演越烈,积重难返。何时降温?只能通过制度完善、政策导向,慢慢转,慢慢降。
省社科院社会学副研究员张春龙则看到了“国考热”另一种危机:越多的人拥入国考大门,企业就越缺少创造性的人才支撑。“现在大量高端人才都开始争当公务员,而不是选择创业等就业渠道,这不利于整个社会的财富积累和良性发展。”他认为,只有通过调节收入分配,完善创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给“国考热”退烧。(郑其婷 潘朝晖 杭春燕 )
[page]“两年基层经验”挡不住国考狂热(图)[/page]
“以后公务员不招应届毕业生了。”
“什么?!不可能吧?!”国考刚报上名,准备打回“酱油”(顺带干的事)呢,和同学在食堂吃午饭闲聊时,突然听闻这个消息,中国政法大学新闻学院2009级研究生白洁大惊失色,饭没吃完,就奔回宿舍上网求证。
打开网站,“国家公务员考试提高基层工作经历时限要求”的新闻标题赫然在目,正文上写道:“记者从人社部了解到,参加今年12月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大部分考生须在10月15日前满两年基层工作经历。”
国考机会锐减,那北京市的呢?新闻报道上说,明年,除特殊职位外,北京市和区县党政机关公务员将不再从大学应届生中选录。
“看来京考也要泡汤。”北京没机会,那老家河北省呢?“两年后,河北省省级公务员将不再招收应届毕业生。”几条新闻一路搜索过来,让早早规划好“考碗路”的白洁心里“拔凉拔凉”的。
“早知道当初就直接考公务员,不考研了。”白洁后悔地说,等到两年后研究生毕业时,连当公务员考试炮灰的机会都没了,到时候就业竞争更加激烈,想找个中意的工作更难了。
近几年来,公务员报考条件越来越强调基层工作经历,但此次国家政策的调整,让不少有志报考公务员的大学生感到措手不及,一时间大家纷纷在“微博”、“社区”、“论坛”上释放出各种情绪。
“诸葛亮出山前也没带过兵,为什么要规定我们有工作经验?何况没就业何来经验?”
“现如今,开个证明材料太容易了,怎么来确保基层工作经历的真实性呢?”
……
今年报考时,一直想报考外交部的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李俊,由于工作经历的限制,只好改报了全国工商联经济部的一个职位。他认为,公务员拒绝应届生会导致一定的人才流失。虽然不一定在基层工作过,但现在的大学生在校时也积极地通过实习、兼职等途径锻炼自己,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关注社情民意。“机会面前大家应该是平等的,应届毕业生不一定就没有真才实干。”
国考依然高烧不退
国考在即,记者在一些高校走访时看到,每逢一些公务员培训机构举办免费讲座,几乎座无虚席。
11月7日,离2011年国考还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晚上6点半,在山东大学科学会堂内,由国内某公务员辅导培训机构举办的公益讲座还没正式开始,容纳1500人的会堂早已水泄不通,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晚来的学生挤不进去了,只好站在门口听。
在现场每个学生的手里,都拿着工作人员发放的宣传单和国考辅导资料。见讲座还没开始,有的学生便抓紧研读起手里的辅导资料来。有的看行测,有的看申论,有的看时政。
为时两个小时的讲座又拖堂30分钟,山东大学中文系2008级研究生丁志芳站得腿都酸了。算上这场,小丁已经参加了3场公务员辅导讲座。
小丁报的是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一个岗位,招8个人,“报名的有两三千”。而据小丁了解,全班53个人,除了一心一意考博的,其他能报的都报了。
对于公考政策的新变化,从最开始的吃惊,到现在的适应,小丁和她的同学也能理解了,“也许国家是希望大学生踊跃到基层锻炼,为基层人民服务吧。而且中央和省级公务员注重从基层选拔人才,也是对这些人才的重视和奖励”。
“身边同学有每天早出晚归认真复习的,也有像我这样边找工作边复习的。”小丁感觉,国考希望太渺茫,她无法把精力全放在这上面。对于公务员,她也只是一种尝试,“能考上自然好,考不上也可以接受”。
新政推出后,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出现了近年来首度的负增长。但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最热十大职位平均竞争比例接近3000∶1,而今年却增高到3414.8∶1,国考依然高烧不退。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市场运营部闫景真告诉记者,以北京地区为例,近3个月来,前来报名培训的大学生比例占到57%,而在全国范围内,这个比例占到75%。在各高校举办的公务员培训讲座也几乎场场爆满,“有时连站都站不下”。
眼看国考笔试的日子马上就要到了,武汉大学2009级研究生刘颖超发现冷清许久的班级QQ群最近又热闹了起来。原来是大家都在上面寻觅考友,打算结伴奔赴“战场”。
今年国考,刘颖超班上150多个同学几乎都报名了,“无论怎样,大家都是有枣没枣先打一竿子。毕竟现在工作不好找,公务员又是个铁饭碗,机会不容错过”。
去基层干,没想到有了更多的选择
在日历本12月5日这个日期的下方,中国人民大学2009级研究生唐云云用笔写下这样一行小字“决定命运的时刻”。
从开学到现在,小唐已经上了3个多月的自习。每天早上7点半准时出门,宿舍-自习室-餐厅,小唐仿佛又回到当年考研时的那种三点一线的生活。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会儿,乏了就出去透透气。
“今年报了个天津的职位,北京的没敢报,竞争太激烈,没多大把握。”为了能进面试,小唐这个学期完全把精力放在了复习公务员考试上,一个工作也没找。她打算过了笔试,在等成绩的那段时间,再集中精力找工作。
“本想考完国考再继续考别的省考,但看到现如今一些省市的公务员考试招的也越来越少,甚至不招了,越来越感到心里没底。如果有别的更好的选择,大家也就不会挤破了头考公务员了。”小唐说。
去年岁末,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廖珊(化名)参加国考后,“出乎意料”地通过了笔试、面试,幸运地成为一名国家部委公务员。
在机关部门工作了一段时间,廖珊也渐渐明白公务员招考注重基层工作经历的合理性大学生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缺乏对社会的深刻感受。先在基层锻炼一两年,自己工作起来更顺利,单位用起来也更顺手。这种政策也是对那些甘于在基层奋斗的大学生的一种奖励。“虽然工资不能跟大城市比,但起码是个稳定、体面的工作,对于今后的发展也是有利的。”泰山学院2005级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郑政来自农村,大学毕业时没找到满意的工作,便考了家乡的村官,被分配到乡镇的经贸委工作。
在那里锻炼了一段时间后,郑政又考上了市里的审计局,有了事业编制。虽然每月工资只有2000多元,但在他们那个小县城来看,已经算是比较高的水平了。另外一周能休两天,跟父母在一起住,不用租房子,也让她备感温馨。在她看来,基层并没有众人想象中的那么艰辛,相反少了很多压力。
通过这两年的锻炼,郑政感觉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了不小的提升,也渐渐适应了政府机关的办事风格,在为人处世上也进步了许多。今后,郑政表示还想考高一级的公务员试试,希望自己的工作有个更高的平台。
“公务员谁都想考,但其难度堪比高考。这条路走不通,就换种方式。人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多的时候还是要脚踏实地,一步步来。有了这个基层工作经历,既锻炼了自己,也给自己将来增加了更多的选择。”郑政对此很有感慨。
作者:谢洋
[page]围观国考 公务员的"碗"到底多值钱?[/page]
人人争考公务员阻碍中国发展?
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审核工作已于26日结束,最终报名人数达到1415138人,最热的职位创下了4961∶1的纪录。
对此,有外国媒体指出,人人争考公务员阻碍中国发展。而国内专家认为,“考碗”过热的直接原因是找工作越来越难,加之职业规划不清晰。
外媒
人才会失去创业积极性
面对中国的百万“考碗大军”,法国媒体评论称,如今“红领”已取代“白领”,成为中国年轻人最青睐的工作。韩国媒体也说:“全中国似乎都因公务员考试而忙碌起来。”
新加坡媒体指出,中国的“公务员热”将成为中国发展的障碍。文章认为,近年来,中国社会各阶层已出现过度求稳的心态,比如人人争抢公务员这个“铁饭碗”。在一个平衡规范、保障健全、法制体系完备的社会环境里,公务员仅仅是比较稳定的职业,并不符合那些创业心很强的人才。
“可以说,目前中国‘考碗热’折射出人们的信心不足,没有人再去专心踏实发展实业、积极创业。长此以往,国家崛起所必须经历的高端工业化进程将饱受铁饭碗心态不利影响。”文章说。
此外,英国媒体也指出,中国经济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之际,对铁饭碗的竞争仍旧激烈。
该媒体分析,在对“稳定”的追求之外,权力现在也成为青年人热衷“考碗”的重要原因。文章称,尽管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私人投资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但在这个国家中,权力和地位的光环仍令政府职位深深吸引着很多人,其中包括一流大学的毕业生。
专家
直接原因是就业难
资深公考专家、华图教育高级副总裁于洪泽接受采访时指出,“国考”年年热,从社会发展背景来看,跟目前毕业生找工作难有直接的关系。
“现在,不仅仅是公务员热,还包括考研热等,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就业问题。”于洪泽说。
另外,他表示,报考公务员也受家庭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报考公务员的应届毕业生,至少有60%都是家里希望报考。”
于洪泽认为,这些都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在企业工作,竞争比较激烈,而公务员人们一直都认为是比较稳定的,多数考生本身又有着求稳怕乱的心理,自然就导致了公务员报考热”。
他还指出,“考碗热”的本质原因,是多数中国学生面对未来职业生涯、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楚,没有一定的目标,“凡是眼前看到的东西都愿意去试试”。
预测
公务员报考热还会持续
于洪泽说,从目前来看,我国在政策的引导上,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且效果非常明显。
如大学生村官、三扶一支计划等,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
于洪泽表示,这一政策符合中国社会现实,中国社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这就特别需要公务员,特别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岗位,首先能够很好地在社会中历练,才有一个感性认识,再加上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两者结合,对事物的判断都很清楚,更能够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今年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关招录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从70%上升到85%。”这就是一个政策性的引导。
对于今年公务员报考热,于洪泽总结——“热而不乱,浓而不烈”,报考很理性,每天报考人数稳步增加,这与去年整个报考过程大不一样,去年报考后期人数激增。
于洪泽分析,公务员报考热这一问题在中国还会持续,政策的引导还会进行。
探究:公务员职业究竟为何吸引人?
一、就业压力大,“国考”机不可失
网友[weiqiuqishi]:现在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能找到对口的工作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很多用人单位都有工作经验的要求,像我们这样刚毕业的大学生,哪来的工作经验?而公务员考试,它的考试成本、考试门槛都不是很高,录用程序也相对公正,所以考公务员也是无奈之举。
网友[北大卖猪的]:虽然国考的职位报录比很低,但在就业形势困难的情况下,很多人还是遵循“广撒网”的原则,不愿错失这次机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参加考试,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赌一把,碰一下!
二、公务员职业=稳定+待遇好
网友[红豆]:公务员考试为何一年比一年热,一年比一年人数多。很明显,选择它的人大多是看重它的稳定以及旱涝保收的工资收入:公务员这个“饭碗”不但是最有保障的“铁饭碗”——不怕裁员下岗;更是最值钱的“金饭碗”——薪酬高、福利好,甚至退休金也遥遥领先。
网友[游园]:公务员的待遇虽然谈不上优厚,但职业的稳定性和高保障性是任何职业无法比拟的。好职业人人趋之若鹜,公务员是目前国内压力最小、待遇最好、日子过得最安稳的好职业之一,“国考”持续高烧不退也就不足为奇了。
网友[新华过客]:反观当前社会上热衷报考公务员的状况,主要是由于国家政府机关和企业之间的社会保障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其他职业者的社会资源相应在减少,公务员所享受的社会资源在增多,就业的艰难,使百姓很现实地向往稳定的公务员职位。如果任何岗位的就业都有稳妥保障,人们有足够的安全感,还会争先恐后地期望工作稳定吗?
三、能行使权力,社会地位高
网友[别问我是谁]:从职业功能看,公务员作为公权力的具体操作者和执行者,其通过政策制定来左右社会发展的职业功能,让其他任何“私权职业”都望尘莫及。
网友[香槟伯爵]:在对“稳定”的追求之外,权力现在也成为很多人热衷“考碗”的重要原因。尽管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私人投资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但权力和地位的光环仍令政府职位深深吸引着很多人。公务员报名人数屡创新高,折射出中国人官本位就业观念,是一种传统世态思想。
网友[雕刻时光]:大学毕业生由80年代的“天之娇子”变为现在的“天之弃子”。由于社会地位的转变,他们往往不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就业规律,低不就、高不成,就业不易创业更难。其中一些心高志大又自命不凡的人,为了找回属于自己的社会地位,自然就把眼光盯在考公务员这条“独木桥”上。
如何根治过度“公务员迷恋症”?
一、“破”: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
网友[稀里糊涂]:越来越多的人想求安稳,这种状况不正常但情有可原,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但需要指出,公务员竞争机制、淘汰机制的缺失或形同虚设,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最小、待遇最好、日子过得最安稳”,倒是迫切需要得到关注并解决的。“公务员热”的病灶仍然要回到基本的行政肌体上去找,加速公务员改革,才能让这种“热得烫手”的国考稍有降温,让每一个社会待业者更从容一些,少一些慌不择路的“跟风”。
网友[大漠媳妇儿]:需要叫醒基本上还停留于纸面上观瞻的《公务员法》中的退出机制。不能每年只有招录数据,却基本无从知晓到底有多少退出者。建立严格的公务员退出机制,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让公务员退出成为一种常态。如此,“考碗热”才能消退,整个社会的就业机制才能走上和谐、良性的发展之路。
二、“立”:让别的“碗”同样值钱
网友[林红林白]:“考碗热”不仅是因为此“碗”最值钱,更是因为与此“碗”相比,别的“碗”都不值钱。从这个意义上,“考碗热”恰正是对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失衡的一个警示。或者换言之,是对优化创业氛围,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创造更大的社会空间的深沉呼唤。如何让别的“碗”都值钱,至少不贬值,这不但能使“考碗热”回归常态,并且更是社会公平的重大话题。中央提出,要构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分配新格局,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这正是希望所在。
网友[e0]: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建立起公平、公开的社会用人机制,保障公民的劳动权,让多数人拥有“饭碗”。同时,要平衡社会资源,实现社会保障、保险的一体化和公平化,把公务员饭碗里的“铁”、“金”、“铜”分给普通人,切实保障他们的各种权利和福利。
三、引导扶持自主创业
网友[刘发展]:如果我们的大学和社会既不能鼓舞起大学生足够的创业勇气,也不能提供给他们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波澜不兴的机关生活实际上就已经成为了他们最佳的生存选择,垂垂老矣也将成为他们难以摆脱的最终宿命。面对这样的结局,仅仅指责他们“不理智”显然远远不够。全社会的任务应该是:通过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为社会其他职业,如企业就业、自主创业等扩大发展空间,让更多的年轻人转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这不仅是为“国考热”降温的良方,更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希望所在。 (来源:中新网论坛 作者:画皮)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