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推直选 大学生村官步入“前台”之阶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陈熹柳
在2010年10月华西村官座谈会上,李源潮部长指出:“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建功立业,要把握两个前提:一是干得好,不辜负农民群众;二是要将你们放到发挥作用的位置上,通过公推直选上去。当然,前提是干得好。”部长的讲话振奋人心,对大学生村官的准确定位、发挥作用极具指导意义。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其中第三条明文规定,允许“户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并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公民”参加农村基层组织选举,这更为大学生村官通过公推直选进入村两委班子扫清了制度障碍。李源潮部长华西讲话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完善施行,对大学生村官通过公推直选参与农村政治建设,步入基层决策“前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试从大学生村官参选的必要性、现实阻碍以及建议这三个层面,来进行阐述。

一、大学生村官参加公推直选的必要性。

首先,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完善的必然要求。“当正确的政策方针制定之后,干部是关键”,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干部队伍中的新生代力量,政治坚定、思想新锐、作风民主、素质较高,有能力也有义务成为农村民主建设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对党组织而言,通过公推直选帮助大学生村官构建更为广阔的工作平台,可以锤炼党在农村基层的管理人才,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机制,迅速实现上情下达,上行下效,有效减少中间环节,贯彻落实组织政策和安排。对于村庄建设而言,大学生村官作为“新鲜血液”,与村庄的地方势力、利益纠葛牵涉较少,其以一种“中立者”的身份通过选举步入前台,有利于村务管理的公正公平、民主公开。对于农民群众而言,大学生村官在某种意义上是农民利益的“倾听者”和各类诉求的“传达者”,可以迅速将农村基层的工作情况和各类问题反馈给上级组织,及时改进工作、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能有这样一支年轻队伍在农村发挥“鲇鱼效应”,带动整个村庄的民主氛围,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政治建设极有益处。

其次,是大学生村官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有位才能有为”,大学生村官在任职之初,担任助理职务,充当农村工作的学习者和辅助者是工作重心。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应该经过法定途径和程序步入村庄管理层,在村庄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个别地方出现了村官离职现象,根本原因是其感觉在农村没有发展前途,无法成就事业。大学生充当助理,位卑言轻,缺乏话语权,没有工作团队,实践自己的想法的空间微乎其微。只有通过公推直选的淘洗,让一批有想法、有魄力、有能力的大学生村官走上村庄管理前台,让实践检验年青村官的工作成效,用实绩赢得乡亲群众的认可,树立典型标竿效应,才有可能为大学生村官群体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施政空间。

二、大学生村官参加公推直选的现实障碍。

一是选举资源的缺乏。农民群众最讲实际,选举村干部即为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与其他参选者相比,大学生村官存在“三缺”,处于事实上的劣势地位。一缺物质资源。其刚出校门不久,普遍缺乏人脉资源和项目资源,无法给村民以现实性的胜选承诺,使其参选之初就先失一筹,缺乏底气。二缺政治资源。其任职时间较短,与乡镇领导缺乏长期交流沟通,没有合作“默契”,工作衔接难以驾轻就熟。如无上级组织的强力支持,难以在选举竞争中脱颖而出。三缺组织资源。在选举活动中,大学生村官作为外来者,在相对陌生的环境中普遍没有稳定的支持群体,更无法建立可供依靠的选举团队,在宣传造势、选前沟通、选情监控上,基本上不具优势。

二是村民观望的态度。农村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人情关系盘根错节,农村群众对外来的“新面孔”有一种普遍的观望态度和排斥心理。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时间不长,年纪较轻,威望不足,如果没有显著的工作实绩支持,较难赢得村民的普遍支持。特别是在宗族势力、利益集团比较强势的村庄,势单力薄的大学生村官几无胜选的可能。

三是没有成熟的机制。纵观各省情势,大学生村官通过选举成为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虽有成功的先例,但具体的培养办法仍在酝酿探索之中,没有成文成形的机制,通过参选步入村庄治理“前台”,对全国20万大学生村官来说仍不具备普遍导向意义。没有各级组织的全力支持,没有稳定成熟的参选机制,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民主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仍具有一定的现实困难。

三、大学生村官参加公推直选的几点建议。

一是组建“团队”,合力参选。建议有意愿参选的大学生村官整合职业共同体内部资源。大学生村官可立足本地区村官集体的力量,引导农村新生代参与,组建竞选团队。团队人员发挥自身特长,围绕选情,分工协作,制作竞选纲领,组织造势活动,加强宣传推介、争取组织支持,通过整个团队的力量赢得村民的认同,保持稳定的选举竞争力。组建团队不但能提高参选村官的胜算,而且还能锻炼村官队伍,帮助其他村官熟悉民主程序,为以后参选打下基础。

二是设立“特区”,典型示范。建议由地方组织部门选取1-2个较具发展潜力,但村级组织力量痪散的村设立公推直选“特区”,选派有意向参选的大学生村官赴“特区”开展工作,作为实践村务管理的实习基地。每个“特区”选派3-7名大学生村官,结合本土留任的2-3名村干部,组成驻村工作组,实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和“重大村务票决制”,为村官实践工作设想提供制度保障。在实践过程中,让参与工作组的大学生村官围绕自身特长,制定施政方案,集思广益汇总成年度村庄工作计划。要求大学生村官围绕工作计划,明确自身工作重点,加强相互工作对接,统合资源创造效益,进行农村管理探索实践。通过村官在一线摸爬滚打,建立实际成绩,来争取群众认同,为以后参选打下基础。设立“特区”不仅能让参选村官有个实习过渡期,更能让群众对村官能力有实际的了解,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较具推广意义。

三是全程“督导”,构建长效机制。建议各级组织部门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参加“公推直选”的关注力度,对有大学生村官参选的村庄选举进行工作监督,并对选前、选中、选后进行全程了解。为大学生村官参选提供指导,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如组织相关民主选举培训、选派经验丰富的退职老支书担任参选导师,搭建村官参选交流平台等。在工作过程中收集整理村官参选的典型案例,总结成功经验,构建切合实际、较为完善的的管理制度,完善大学生村官参选晋职的工作机制,为其夯实平台、服务三农提供制度保障。

后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公推直选,意义深远。大学生村官作为党领导下的新生代农村干部,通过党内民主、基层选举逐步进入农村基层组织管理层,对增强党在农村基层的号召力与动员力,对提升农村工作的现代化程度和民主程度,对拓宽大学生村官的事业平台和出路渠道,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有理由相信,大学生村官通过“公推直选”步入村庄治理“前台”,定能为党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源泉,定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作者系湖南省益阳市金盆镇香稻村大学生村官 陈熹柳)

未经作者授权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