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张自立:不少大学生村官不符合需求

来源:中国网 作者:接家东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张自立

中国网讯(记者接家东)“要选拔一批真正能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有奔头、懂技术、受欢迎’的大学生到农村去,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可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选拔制度的制约,致使目前选拔的不少大学生村官并不符合农村实际需要,也不符合大学生自身的愿望。”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张自立在接受本网专访时,表示了对当前大学生村官的忧虑。

大学生村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从2008年开始,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由各省市区委组织部、选聘办统一招考了三批大学生村官,到最基层农村工作。“但目前,这些大学生村官只有少数能扎根基层干事,安心基层创业,做新农村建设的引路人和带头人。大部分村官任期满后选择离开农村,去城市发展。”张自立告诉记者,他在对安徽省黄山、滁州、阜阳三市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发现:60%的人选择期满后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12%的人选择继续做村官,选择在农村创业的占10%。也就是说大学生能够最后留在农村发展的只有20%左右。

“目前选拔的不少大学生村官并不符合农村实际需要,也不符合大学生自身的愿望。”分析大学生村官“水土不服”的原因,张自立委员归纳了四个方面。

第一,思想上没有“扎根”。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原因较多,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就业的考虑。“村官”只是一种就业途径,而不是追求的事业。他们在担任一段时间“村官”后,会通过考公务员、考研、提拔等途径,尽快脱离农村。

第二,专业与需求不对口,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目前的大学生村官中,涉农专业学生很少,大学所学知识实用价值不高,派上用场的少之又少,再加之思想意识、工作方法、文化观念、价值取向与农村干部群众不一致,满腔的热血和抱负无从施展,存在着“专业知识运用难、工作局面打开难、个人价值体现难”等问题。

第三,不适应农村工作、生活环境。尽管各地在大学生“村官”方面出台了一些待遇政策,但目前我国农村生活质量差、环境落后,工作条件差,交通不发达,严重影响不少大学生扎根农村的决心,特别是来自城市和非农院校、专业的大学生。

第四,是知识结构水平高,农村实践工作水平差。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和城市出生的大学生,对农村、农业、农民了解知之甚少,不肯吃苦耐劳,遇到工作无从下手,甚至出现与农民群众产生隔阂的现象,工作很难开展。

“要改变现有的选拔制度,加大大学生村官从农科院校的选拔比例,注意选拔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到农村实践中去,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大学生村官应主要从来自农村、家庭困难的大学生中选拔,所选拔大学生村官必须掌握扎实的三农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具备吃苦耐劳和奉献三农的精神。”张自立委员还建议,应该适当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对特别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应该进行破格提拔重用。

给力大学生村官两会代表委员提案关注 http://www.54cunguan.net/news/cgnews/201103/27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