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通江县女大学生村官:在寂寞中追求理想

来源:巴中日报 作者:佚名

自2007年开始,按照中央、省市委的部署,通江县选聘大学生到农村任职锻炼,至今已有263名大学生通过考试后被充实到基层。其中女大学生有137人,占总人数的52%。正值青春年华的他们,走进了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和农民打起了交道。日前,记者走近女大学生“村官”,了解她们的所思所盼。

  理想:就想为农村做点事

  记者在交谈中了解到,这些“80后”女大学生之所以选择到农村,其中不排除就业压力的因素,但更多的人抱着一个朴素的愿望,那就是:要为农民做点事,为农村的发展做点事。

  三溪乡爱国村村主任助理史敏说:“大学毕业后,我在大城市漂泊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我发现无法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我生在农村,喜欢农村,喜欢跟农民打交道。我觉得农村也特别需要大学生,所以在选聘时就报了名,当时家里人很反对,说好不容易脱掉农皮,现在又要回到农村,10多年的寒窗苦读就毫无意义。后来看我态度坚决就默许了。”

  唱歌乡大学生“村官”何欣荟说,从2008年开始,中央组织部开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任职。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过一句话:“大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社会,了解工农大众,否则他们的知识与情感就很不完善。当村官就是个好形式,既可以深入了解农村,更可以增进对几亿农民的感情。”农村是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广阔天地,在这里拥有多大的梦想,就会有多大的舞台。或许是从小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何欣荟非常热爱农村,想改变农村,所以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大学生村官这条路。

  现任诺江镇城东村村主任助理赵林欣,毕业前夕曾在云南的一家装饰企业做事,薪酬很可观,当看到公开招考村官的消息后,还是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她在回答当时选择回乡的原因时用了一段颇有诗意的描述:“因为那里有我的家,那里住着我的亲人,那里有孕育我长大的河流……”

  通江县137名女大学生“村官”绝大部分出身农村。正因如此,她们对农村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大多数人基于这种感情因素才选择了当一名小小的“村官”。用她们的话说,要让青春之歌在基层唱响。

  "转身":找到实现人生价值坐标

  鲜心惠,给人的印象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很阳光,说话时总是一脸笑容。2007年,她到三合乡虎台溪村当村主任助理,因为熟悉情况,在村里换届时,她被选举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分管党务工作。同时,她发挥专业特长,对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进行辅导,还教农村学生跳舞等等。在空山乡,李佳运用自己所学教会了一些干部许多电脑知识。村党支部书记评价她的话让她感到很欣慰:“我们村最缺少的就是像你这样有文化、有专长的年轻人。”

  广纳镇铜钵山村村主任助理王婷婷,与镇上其他11位大学生“村官”,每人贷款1万元,在金堂村承包了80余亩山地,创办了大学生创业园,养殖野鸡和土鸡,开始艰难的创业之路。很多女大学生“村官”已经融入了农村,为了更好地跟农民打交道,她们尽量使用当地语言习惯;她们正是爱打扮的年龄,穿着上却极为朴素。

  大学生“村官”、爱国村村主任助理史敏说,在村里,干部都是给村民办事的人。在玉米覆膜季节,石敏整天扛着农膜筒子穿梭在田野上;整治乡村环境,她借来一把大扫把就在村道上清扫起来。“村官虽小,却是国家政策与农民之间最直接的纽带。”“我感觉村民还是挺欢迎我们这些大学生的,农村发展和进步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不少女大学生村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困惑:做的不是"官"是寂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女大学生都是满怀激情下到农村基层,然而,从繁华的都市到农村,她们发现:现实的农村并不是她们想象的那样。虽然在农村长大,但她们对农村并不真正了解。大学生对农村的各种政策法规基本不了解,更缺乏对农村纠纷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除了对政策理论比较陌生外,生活上也有很多不适。相比城市,农村生活要艰苦得多。诺水河镇狮子口村村主任助理吴凤梅下基层时,办公的地方很破旧,她每天走路上下班,要么一身灰,要么一身泥。除了环境艰苦,业余生活也很贫乏,有些村里没有电脑,不能上网。有人戏称,她们做的不是“官”,是寂寞。在这种环境下,彷徨在所难免。一部分女大学生村官感到困惑的是,身份比较尴尬,不是村“两委”成员,无法参与决策,虽是助理,实际上更多的是充当一些打字员、宣传教育员、清洁员的角色。这让她们感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诺江镇城东村村主任助理赵林欣说:“我每天的工作除了收发邮件、报纸,写写材料,其他就没有多少事情了。来诺江镇这么久,一直都呆在办公室,根本没有机会下乡实地调研和学习如何处理纠纷。”虽然大多数农民对这些女大学生很欢迎,但有些地方的村干部并没有真正接纳她们。说大学生“村官”是“空降部队”、“不懂事的娃娃”、“有文化没知识”。

  聘用期满后何去何从,也是女大学生“村官”难以释怀的忧虑。“我是2008年四川省公开招考的‘村官’,现在考公务员享受不到加分政策。如果考不上公务员,将面临再次择业。可是,那时我们不再年轻,选择的机会将会更少。我和其他‘村官’也想过自主创业,但由于缺乏资金,没有创业经验和创业项目,所以只是‘心动’,没有行动。”诺江镇七水村主任助理李潇潇无奈地说。

  爱情:"白马王子"在哪里?

  大多数女大学生“村官”在个人问题上也很苦恼。因为在基层,难以找到合适的对象。通江县女大学生“村官”中,已经结婚的只有少数。赵林欣毫不掩饰地说:“婚恋是我现在最头疼的问题,上大学时我有男朋友,选聘‘村官’后,因工作在异地、沟通交流少、收入差距大等原因,现在分手了。后来有人陆续给我介绍了一些相亲对象,但是男方听说是“村官”,就逃之夭夭了。此外,由于农村工作繁忙,交际面狭窄,许多女大学生“村官”加入了“剩女”行列。

  村里给“村官”李佳安排的工作很清闲,就是写写文字材料,兼任电脑网管。有时候帮村干部劝说一下阻工的村民,或者旁听村支书调解纠纷。村里的经济条件好,干部工作能力都很强,村支书待她如同亲女儿一般。“很多村民认为我们是下来镀金的,待不了多久。”李佳说,每当和村民聊天时,常有好心人劝她早点儿回城里去,否则将来找男朋友都麻烦。

  建议:建起"家"搭起"台"

  在与女大学生“村官”的接触中,记者了解到,她们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一要建起“家”,让女大学生“村官”留得住。从安全、便捷的角度,尽量安排女大学生“村官”到乡镇驻地集中居住,并配备相关生活设施,改善生活环境。进一步解决好大学生“村官”工资待遇,统一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发挥组织、人事、妇联、团委等部门优势,通过开设大学生“村官”网站、QQ群,举办培训班、比赛、座谈、户外活动等,加强交流互动。二要搭建平台,让女大学生“村官”干得好。加强教育培训,上岗前集中进行岗位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计生服务、农业实用技术、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等业务培训,增强她们开展群众工作的实际本领,特别是提高处理基层复杂问题的能力。健全镇村两级帮带机制,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优秀民营企业家、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等结成对子,帮助她们尽快熟悉掌握基层工作方式方法;建立一村多岗实践锻炼制度,组织大学生“村官”参与重要工作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更多的学习锻炼机会。  (据巴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