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农村 浙江2/3大学生村官端上铁饭碗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麻雪莲

    早晨7点多,涌泉镇横路村党支部书记项玉君赶到村里,因睡眠不足,眼睛布满红血丝。

  成为村“一把手”,担子重了,电话也多了,不论白天夜晚。半夜电话响起,两户村民发生纠纷,怒气中打给了项书记。项玉君从梦中醒来,先仔细听来龙去脉,再劝说了半小时,对方最终心平气和地挂上了电话。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项玉君从考入大学生村官队伍,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三年间实现了由大学生到“村官”的角色转换。她的“村官”经历验证着一个命题:年轻人可以在农村大有所为。

  浙江省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100名“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在台下等待表彰。与企业、社区党务工作者并排而坐,项玉君难掩内心激动。

  到农村去吧。五年来,浙江累计有2.4余万名大学生满腔热血投入农村建设,至今仍有近1.8万名大学生村官在岗。

  大学生当村官带有志愿者性质,年收入并不高,总收入在2.4-4万元。任期内,享受工资待遇、医疗、养老保险、公务员、研究生考试等方面优惠待遇。选聘期满,每个“村官”都面临抉择。目前,大学生村官: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而选择后三条的相对较少。

  近日,记者走进浙江农村,探访大学生村官“后时代”的多种选择。

  离开农村 2/3大学生村官端起“铁饭碗”

  A,一个乡,同批4名村官3人考入公务员

  中午时分,普陀北蝉乡星塔社区敞着门,前来办理事务的村民总能找到大学生村官傅静峥,并亲切地叫她“小傅”。

 

  小傅是师范专业出身,因回家心切,2008年考入家乡的农村社区。在舟山,农村普遍建立起“一社区一村多个经济合作社”的基层组织,小傅所在的星塔社区仍是地道的农村,农业是村庄支柱产业。在上世纪70年代,星塔社区是舟山大型食品厂的水果基地,定海晚稻杨梅的核心种植区之一。

  家在定海城区,小傅每天早出晚归,中午留守在社区办公室,正好为村民办点事。农村人情味浓,村民见面会熟络地打招呼,小傅在情感上愿意当“村官”,现实却让她纠结。

  同一批考入北蝉乡的4名大学生村官,陆续考入了公务员队伍或事业单位,如今只剩下小傅一人。小傅今年27岁,还有4年村官聘期作缓冲,之后她必须重新选择人生方向。

  小傅性格内向,自知缺少创业冲动,想在稳定岗位上努力干下去。留村任职,每月工资1200元,同学聚会时总难以启齿。考公务员,被小傅们列为一条备选出路,这也是大部分离职村官的发展路径。

  B,各地试水村官优惠政策

  浙江从2006年开始统一开展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工作。到目前,已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24411名,仍在岗的有17983名。离职的村官中,约三分之二成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47人考入公务员队伍,1742人进了事业单位。

  由此可见,不少大学生村官将出路寄托在“铁饭碗”上,但能进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毕竟只是少部分。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为培养基层干部、建设新农村。优秀的大学生村官通过“比武”,可以充实到街道。浙江在2009年就提出,把高校毕业生作为基层干部的后备力量进行培养,力争到2011年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名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街道)领导班子。

  各地市根据实际大胆试水,去年丽水、台州等地共选拔近10名大学生村官作为镇街领导班子成员的后备力量。临海、三门进行优秀大学生村官的竞争性选拔,有两人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上月,仙居选出的大学生村官也成为乡镇党政班子成员。

  今年,优秀大学生村官有了脱颖而出的专属平台。面向大学生村官,宁波拿出乡镇党委委员或副乡镇长候选人预备人选两个职务的13个岗位;台州首次选拔10名优秀大学生村官进乡镇街道领导班子……

  “加大对优秀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使用力度,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干事创业中成长成才,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是面向优秀大学生村官竞争选拔领导干部的初衷。”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晓晖说。

  为大学生村官扩展发展通道,浙江探索优化选拔方法。台州将公选的严谨与务实相融合,把“综合量化评分”植入“村官”考评。在考前就过滤掉一些“只会考试不做事”的报名者。比如自主创业等可享受相应加分,更突出“村官”平时的工作业绩。

  选聘大学生村官是一项“育苗工程”,造就有基层工作经验、对农村饱含感情的储备后续力量。去年浙江拿出硬性指标,省市县三级机关拿出招考计划数的10%左右,乡镇机关拿出50%左右,定向招考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优秀大学生村官经过层层选拔,如一颗颗螺丝钉充实到基层党政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