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大学生村官需扑身子接“地气”扎根农村
“高处成莲深处藕”,出自宋代陈亮《天仙子》,寓意:绽放在水面上的高洁莲花固然赏心悦目,离不开扎根于深处的莲藕不断汲取的营养供给。干部从基层来,能人从一线出,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大学生“村官”,是我党干部人事制度始终坚持的一条基本准则和基本经验,也是年轻大学生“村官”成长的现实需要和必由之路。农村基层是和群众面对面交流的地方,是各种问题和矛盾最集中的地方,是大学生“村官”深入了解村情民意的最好阵地,是成长和锻炼的最好舞台,亦是检验能力和提高水平的最佳平台。
年轻大学生“村官”当学“深处藕”那般,深深扎根于农村基层沃土,接收“地气”, 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挑起担子,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断学习、不断锤炼、不断成长,真正做到“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甘于扎根,基层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成长“沃土”。有些年轻大学生“村官”对于农村基层这片沃土不看重、不珍惜,认为农村条件艰苦、生活清苦,总想跳到“舒服”的单位;有的觉得农村基层成长的空间有限,一旦遇到“障碍”,就躲、就绕,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担心自己到农村基层不能独当一面,应付不了复杂局面,怕干砸了影响“前程”等等,整天牢骚满腹,哀叹时运不济。年轻大学生“村官”应尽快调整心态,把基层作为锻炼的平台和奉献的舞台,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甘于扎根农村基层,始终保持一种昂扬上进的精气神,踏踏实实为群众做实事、谋利益。
敢于扎根,基层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成长“钙质”。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把年轻干部放到第一线压担子,这个路子对,不能只靠人家扶着。他们受到了锻炼,提上来别人才会服气。”年轻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要敢于扎根,要勇于扎根,“零距离”接触农民群众,能够直面不同类别的服务对象,切身感受农民群众生活的困苦和艰难,切实掌握村情民意,为制定政策和措施提供最鲜活的依据。到农村基层工作,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甘苦,能够迅速融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加强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培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有利于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学会做群众工作,而且能够较快提高驾驭全局和处置复杂问题的能力,积累起较为全面的工作经验。
乐于扎根,基层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成长“养分”。“现实是最好的老师,基层是最好的课堂。”作为朝气蓬勃的一代,年轻大学生“村官”要主动“接地气”,到农村基层一线去,体验农民群众生活、体会农民基层难处、体察农民群众困难,在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常言道:“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就是要沉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向农民群众学习,恭恭敬敬拜农民群众为师,心贴心交朋友,情系情交朋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大学生“村官”要乐于扎根农村,汲取成长“养分”,牢固树立民本思想,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谋划破解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