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谁来接班?大学生村官破解“镀金论”

来源:中新网 作者:柴燕菲 赵晔娇

    在家中客厅,浙江省富阳市洞桥镇洞桥村村党委书记王国华正坐在椅子上沉思。不过,时不时还是有村干部、村民打电话进来打断他的思绪,村里的大小事务,都需要他拿主意。

  “我已经58岁,干不了几年了。现在,最让我烦心的,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王国华忧心忡忡。

  在中国农村,一方面是老龄化、空巢化,另一方面是农民渴望致富牵头人,农业需要科技创新带头人,村里需要一个好的接班人。像王国华这样的想做点实事的村干部,想得最多的是“基层稳则社会稳”。

  农村接班人问题引发高度关注。现如今,有一批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经受砺练,继续扎根农村,为基层干部队伍补充了新生力量。

  褪去学生气:大学生干出实事成为能耐人

  农村的接班人不好当,虽说不上抛家,却不得不弃业。

  王国华是位企业家,他创办的杭州希格尔工贸有限公司红红火火,但有着农村情结的他,还是决定落叶归根。

  将企业的担子卸给儿子,王国华走马上任洞桥村党委书记。

  想到村里的危桥、银行欠债、村民四处告状,王国华愁得睡不着觉。

  就在王国华到任后的第二年,大学生村官朱丽也报到了。

  看着村道狭窄,朱丽便主动请缨硬化道路。谁知,内部矛盾大,遗留问题多,资金缺乏等诸多问题一下子全都摆到了朱丽面前。

  “我学会了和村民打交道,甚至学会了骂人。”朱丽笑笑说,通过挨家挨户做工作,村民打开心结,这条宽4米长2000米的村道硬化成功。

  这个项目落实后,在村民眼中,朱丽不再只是个整理资料的大学生了,而是个能办实事的村官。

  这些变化被王国华看在眼中,“应该给她压压担子。”

  王国华有个“智慧农村”的梦,由于村干部年龄都偏大,掌握电脑技术的朱丽成了他最好的帮手。

  “我们村有20多平方公里,2000多人,为了在村里设立电子民警岗,朱丽将每家每户有多少人等资料都输入电脑,还把村民的房子拍成照片存档。这样一来,村民管理就信息化了。”王国华憧憬着,将来还要在村里竖起大屏幕,将村务在屏幕上滚动公示,村里开会也要网络直播……

  正是村支部书记的压担子、拉帮带,一批人迅速从什么都不懂的农村大学生,成长为有本事的大学生村官。

  富阳市第一个走上党总支部书记岗位的村官——富阳市新登镇湘河村党总支部书记方纯华就对自己的师傅心存感激。

  小方书记的师傅是新登镇湘溪村党委书记王金明,是位远近出了名的能人。

  讲起师傅,方纯华满脸激动:“在湘溪村的那两年,师傅帮我逐步理清工作思路,帮我分析问题,带着我走访群众、熟悉领导,真的把我当亲儿子一样看待。”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希望大学生村官要拜人民为师一样,这位好师傅让方纯华慢慢练就了独当一面的能力。2年后,小方被派往湘河村,换届选举后,他几乎全票当选,成为该村名副其实的当家人,一肩挑起了重担。

  在采访中,这些大学生村官说的最多的是,感谢农村给了一群毛头小子、毛头丫头迅速成长的平台。而在村干部眼中,他们走农户、干农活、学本领,从脚底板练起,在与农民群众以心交心,早已是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现在的农村不再是封闭落后的农村,离不开大学生村官了。”王国华心直口快。

  “希望在政策上能引导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不要让这样好的人才流走。”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人才办主任姚志文蹲点调研时,就住在王国华家中,王国华向这位分管人才工作的官员极力呼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