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热议:“丢”了青年新农村怎么办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烨捷

已经“高升”为乡镇团委副书记的大学生村官、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士桥村党总支副书记仲贞最近常常被农村青年流失问题所困扰。“常州算是经济较发达地区了,但农村还是留不住青年,青年人都往北、上、广涌,怎么办?”在日前结束的团十七大上,作为江苏省不多的几名来自农村基层团代表之一的仲贞,把难题抛给了那些参加团代会的专职团干部们。

    事实上,农村青年流失问题,不仅只是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难题,也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回避的大问题。

    6月25日,江西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生米镇文青村3名留守儿童戏水溺亡,引起了网上一股有关“回到农村去”的热议浪潮。急速城市化带来的“时代病”,使得在外务工的农村青年疏于照料孩子,老人无所依靠。网友们纷纷呼吁,年轻人掀起一波回归乡村的“逆流”,去照料孩子、关怀老人。

    “‘丢’了青年,新农村这盘菜也炒不起来。”全国大学生村官工程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2013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副主编李义良曾到访过不少由“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老人,记者注)组成的农村,这些地区的农村几乎“没有经济可言”,没有村集体经济、路面硬化不起来、路灯始终按不上、村委会四处欠债。

    李义良说,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应当是一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年轻人,如何吸引在外打工的青年人返乡创业,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值得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细细琢磨的重点。

    一个外出务工大村如何吸引青年

    能把吸引青年回村创业这件事儿讲清楚的大学生村官并不多,能找到有效方法吸引青年返乡的大学生村官更是寥寥,河南省舞阳县莲花镇玉皇庙村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梁书宇算是这其中的一朵“奇葩”。

    他到村工作的4年间,玉皇庙村原本约1100人的“打工大军”,被缩减至四五百人。如今的玉皇庙村,妇女在家加工电子原配件、编扎绳线,青壮年劳动力在村内大小十余家企业打工,条件成熟的开始自谋创业。

    “如果在家门口就能挣到每月两千元钱,谁还高兴去外地漂泊?”梁书宇掌握了打工青年的心理,只要家乡能有好的谋生环境,青年人大都愿意回来,“谁也不愿意抛下爹妈和老婆、孩子,一个人在外打工。”

    “改善农村的谋生环境”这也正是目前学界普遍认同的解决农村青年流失难题,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梁书宇的做法是,竭尽所能帮助村民自办企业。玉皇庙村目前已有的十来个厂子中,除了一家彩印厂是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的项目外,其余“小作坊”均为本村村民自办,项目范围涵盖砖块加工、pvc管道加工、食品包装袋加工等。

    “给村民推荐下项目、协调下土地、争取一些低息贷款,带他们外出考察一下,也不是很困难。”梁书宇口中,一切听上去都很简单、不困难,事实上,“简单”背后,他服务村民的真情、真意是有些村官所不具备的。

    在玉皇庙村,村支书小梁是出了名的“热心人”,但凡村民有事找他帮忙,不论大小,他都尽力帮忙。

    村民一开始不信任这个小村官,他就自己垫钱请有钱的朋友吃饭,向人借钱给村里搞基建。村里的路修平了,有线电视开通了,文化活动广场建好了,沼气设施办妥了,村民也渐渐瞧得起这个大学生了。

    春节期间,小梁挨家挨户地拜年,外出务工的青年人此时刚好返乡过节。他们主动跟村支书聊天,“在外头打工那么多年,攒了几十万,在城里又买不了房,社会地位又不高,感觉没啥意思。想回来,却又不知道干啥好。”

    凭借对村镇发展规划的了解,小梁建议村民李某办砖厂,“县城和镇上在搞建设,砖块好卖。”他还建议返乡打工仔小赵搞养殖,帮他从信用社协调贷款10万元,请畜牧站兽医来做定期指导。小赵现在养了100多头猪,每年收入五六万元。

    越来越多的打工村民见到了返乡村民的“幸福生活”,陆续回来。原本2200人的村子,实际在村只有1000余人,如今约1700人留村工作。

    用愈挫愈勇的创业吸引青年返青

    小梁帮助村民自办企业,而另一些村官,则通过自主创业、承包经营土地来示范、带动其他村民创业,从而吸引打工青年返乡。这条路虽然难走,但大学生村官们却愈挫愈勇。

    “由大学生村官带头搞设施农业,村民尝到甜头也会跟风搞大棚种植”这条看似无懈可击、常常见诸报端的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定理”,在现实中,却并没有那么顺利。河北省蔚县南留庄镇回回木村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宋建威就因此碰过一鼻子灰。

    曾几何时,宋建威也像所有刚进农村、有上进心的大学生村官一样,信心满满地要带动村民致富。但他的创业热情,不到一年时间就被一场58年来的最大降雪给浇灭了。

    当时,村官小宋争取到县农业局设施农业补助资金,每个大棚补贴6000元,自筹6000元,6个大棚搭下来,花了小宋不到4万元。看着大棚保护下,满地的西红柿秧苗,小宋心里高兴,“瞧这气势,到收获时肯定一群人争着抢着来盖大棚。”

    可谁知,还没等到收获,去年冬天的一场大雪把大棚都压塌了。这回别说那些看热闹的村民,就连小宋自个儿也没了信心。大棚被压塌的那会儿,他还游走在几个养羊农户的田地里,顶着大雪帮村民把羊赶回羊圈,“让人看笑话了。”

    沉寂了一阵子,如今,“打不倒的”小宋又有了新的想法,他瞄上了古镇旅游开发项目。工程虽然浩大,但不会再因天气原因失败,也能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回村,“准备上个旅游配套项目,能干成的话,解决几十人就业没问题。”

    小宋所在的村子只有51户村民,约51人留守在村,另有六七十人在外打工。这里最大的项目就是去年一个返乡青年创造的30亩地设施养殖项目,投了600万元,并未解决多少人就业。

    下一步,小宋不准备再搞除设施养殖农业以外的其他农业创业,“风险太大。”在一次与江苏南通三建集团总裁交流的活动中,他大胆建议,建筑公司以建筑入股的方式投资古镇旅游项目。

    条件不成熟,可以先建“内外交流平台”

    与根本性地“改善农村谋生环境”相比,更多的大学生村官,在工业、农业发展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建起了“内外交流平台”。他们希望通过在村内优秀青年与在外打工青年之间建立沟通平台,尽可能多地吸引青年返乡创业。

    大学生村官仲贞就用了这样的办法。她没有办法一下子把青年人都叫回来,目前只能尝试给“在外务工青年”和“在家创业青年”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

    她常常在节假日、青年返乡高峰期,组织“内外青年”一起搞沙龙,让在家的青年与在外打工的青年“多聊聊”,“出去的给家里的说说外头是怎么一回事儿,家里的也给出去的说说,现在农村能干些啥。”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新丹镇四烈村村委会主任、镇团委副书记、大学生村官赵汉青也注意到了“农村青年流失”的问题。

    他自行承包了200亩农地种植紫叶甜菜,并聘请不多的几个留守在家的农村青年帮他种菜。对于这批青年人来说,为赵汉青打工的过程,即为学习的过程,一拨人了解紫叶甜菜的市场销路及其种植技巧后,离开小赵,自行创业。

    这拨人被实实在在留在了村里,加入小赵创办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共同致富。

    最近,小赵在镇上开办了青年创业骨干讲堂,请创业青年和种养殖专家来给留在农村不多的青年“上课”,节假日增加课时,并邀请返乡过节的青年人一同旁听,“希望能给那些在外打工的青年人一些启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团委书记、陈师镇沙河村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嵇芳告诉记者,涟水县约有70%的农村青年都外出务工了,她目前正在做的是,服务好剩下的那30%,并尽可能尝试多联系几个外出务工的青年人。

    “节假日发个问候短信,本地企业招工的话群发一下短信。”嵇芳还搞了一个“涟水县精英青年结对会”,把层次相近的乡镇内和乡镇外青年人联络起来,这样既便于镇内青年了解外头形势发展,又便于镇外青年了解本镇发展,“互相了解后,致富的机会自然而然就会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