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因素致离开:如何筑巢留住“候鸟”村官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

  编者按  近年来,“到农村当村官”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一个热门去处。但我们也要看到,少数大学生在入村后不久或因无法融入、看不到发展前景等种种因素选择了离开。他们像是一群“候鸟”匆匆飞过,给村民留下的是遗憾的背影。

  陕西渭城区 创业励志 事业留人

  “我有两位大学生村官搭档,5年来,我们的团队围绕群众增收这一核心,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把我们的思想装进群众的脑袋里;二是把游客的钱装进村民的口袋里。”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关中民俗度假村——大石头村书记助理李茹这样介绍她为之奉献青春的事业。

  渭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马秋实介绍说,“农村的产业越发展,大学生村官施展才干的舞台就越广阔。2009年,我们区周陵镇建设了‘一分田’开心农场,大学生村官杨虎文化高、脑子活,成为建设农场的中坚力量,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区里选定了两位不同专业的村官与他组成创业团队,他们发挥各自优势,很快使农场的经营档次和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区委组织部从中看出了村官抱团发展的巨大潜力,提出了建设服务团队的思路。”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大石头村农家乐、田园居一分田和韩家湾花卉3个发展潜力大、产业基础好的团队重点打造,区委组织部牵头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为团队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5年来,团队服务让村官历练了才干,先后涌现出了李娜、何飞、李茹、任慧君等5名市级、10名区级优秀大学生村官,在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下,渭城区的大学生村官们创业热情高涨,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目前,全区创建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4个,15名村官加入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带动近400户群众致富。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大学生村官的坚守,他们中的优秀分子甚至拒绝了公务员、外企等诱人的橄榄枝,甘愿躬身为民,成长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是什么样的环境和际遇造就了他们强大的内心世界?记者搜索到三地组织部门“筑巢”留人的好做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

  本报记者 许露露

  点评:渭城区的做法,给喜欢创业、敢于挑战的年轻村官提供了合作共赢的发展空间。那些前景诱人的创业项目,让年轻的村官收获了人生的第一笔物质和精神财富,彰显了自身价值,让他们舍不得离开。

  新疆霍城县 大胆使用 前途留人

  “虽然考上选调生了,我还要到农村来。”2014年3月2日,在新疆霍城县委组织部第一季度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上,大家谈起服务期满后的打算时,兰干乡大学生村官迪丽努尔说。自2011年被选聘到光明村任职以来,迪丽努尔利用该村很多少数民族妇女都有裁剪缝纫技术的优势,借助2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开了一家窗帘店,解决了村里闲散妇女的就业问题。窗帘店开店2年来运营稳定,实现了盈利。今年县委组织部将她纳入自治区选调生推荐名单。

  “我们会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为他们成长畅通所有的渠道,大胆起用大学生村官,促使他们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干事创业,实现自身价值。”霍城县委组织部基层办主任高峻谈起如何保障大学生村官干得好、有前途时说。据他介绍,该县全面推行“135”递进培养计划,对那些工作实绩突出、具有发展潜力、群众普遍认可的村官,作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重点培养对象,并可转为村定员干部,实行双薪制,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服务期满后,报考公务员时可享受自治区有关文件规定的相关优惠政策,表现特别突出的村官,经组织考察还可作为乡镇事业单位或乡镇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符合条件的村官,还可纳入自治区选调生推荐范围。

  截至目前,全县大学生村官中,当选村党支部书记1人、进入村“两委”22人、选拔到乡镇领导岗位1人、领办创业项目5人、考入公务员队伍51人、考录事业单位92人。

  点评:霍城县的做法,彰显了“最好的培养是使用”的理念,是完善干部培养链,改善基层干部结构的具体体现。为“候鸟”筑巢,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让他们看到发展的前景,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留人之道。

  山东山亭区 人岗相适 感情留人

  毕业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秦芳,2009年考取了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大学生村官,11月份分到赵岭村担任主任助理。“组织上把我派到赵岭,本来就很有用意。我是学旅游管理的,而赵岭村满山都是樱桃树,但没有一个长期规划,农民增收面临困境,我决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村民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道路,那就是开办农家乐。”经过考察和市场调研,秦芳争取到镇里的支持,联合其他大学生村官组成了三个团队共同协调旅游团的不同需求,并自己设计旅游线路,亲自当导游。“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和游客的宣传,现在已经有旅行社与我联系推广。相信我这个‘秦导’会一直做下去。”

  “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很容易产生5个方面的心理问题,一是容易产生失落感,二是容易产生孤独感,三是容易产生自卑感,四是容易产生无助感,五是容易产生无用感。如果不破解他们的心理困惑,就很难让他们发挥应有的作用。”山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的做法一是坚持双向选择,让大学生村官发挥专长。村级党组织根据村情申报需要学什么专业的大学生,大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特长选择希望到什么样的村任职。在选聘前,组织人事部门深入调查摸底,根据需要量身制定选聘计划,确保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帮大学生村官克服失落感、无助感。邀请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为大学生村官讲授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让所有大学生村官参加县镇机关的集体学习、重要活动,增加他们的组织归属感,充分保护和调动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点评:山亭区的这一做法,把“人”字写在了第一位。年轻人希望圆梦在农村,成长在基层,离不开组织的呵护,而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则是最好的关爱。这会让更多的年轻人感觉到:天生我材必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