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长里短的大学生村官:到交规“活字典”

来源: 作者:
                                                         

  从一名整天处置老百姓家长里短的大学生村官,如何成为一名掌控一条全封闭、立体交叉的高速公路以及公路中成千上万机动车的高速公路交警,这是3年前,24岁的于浩面临的现实问题,而“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高速交警”更是最大挑战。3年后,面对记者依旧有点腼腆的于浩,刚在今年2月被市公安局评为“镇江好警察”,他还凭借自己惊人的记忆力和对业务的熟悉,被领导和同事们亲切地称为交规“活字典”。
 
  交规“活字典”
 
  一直“宅”在办公室处置百姓家长里短的于浩,2013年成为高速一大队“菜鸟”时,才真切地体会到高速交警这份工作的“累”:值班处警、巡逻纠违、安全宣传、服务群众……每天都和陀螺一样,没有一刻停歇。为了更快地胜任本职工作,于浩苦练内功,潜心钻研交管业务知识。他坚持做到勤学、多思、苦练,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与交通管理等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安交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不断地提升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了本职岗位的业务知识。
 
  为了弥补工作经验的不足,他在工作中注意观察老同志的一言一行,看老同志怎么有效开展工作,尤其是怎么和驾驶员进行沟通交流,在公正执法的同时,切实树立法律的权威。
 
  “其实我们更愿意叫他交规‘活字典’。”提起于浩,中队长唐赵翀赞不绝口,这个平时寡言少语、埋头苦干的小伙子,在他眼皮下,只用了一个月就熟悉了辖区的道路交通环境和执法工作规范,两个月就能独当一面、单兵作战,3个月就完成了从一名新警向合格交通警察的转变,成为中队的骨干。“我们大队里无论领导还是同事,在处理事故中遇到遗忘的法律法规时,只要一个电话问于浩,这小子马上准确无误地将法条背出,太牛了。”
 
  乘客有难见温情
 
  法规是“冷冰冰”的,但遇到高速公路需要帮助的司机和乘客时,于浩却有着社区村官独有的温情。
  今年2月13日15时许,于浩正在镇江收费站春运检查服务点执勤。车流中一辆驶出收费站的豫PX0033大客车紧急停到了路边,驾驶员神色慌张地对着他喊:“警察同志!车上有乘客晕倒了!”听到驾驶员的喊话后,于浩心中一紧,迅速登上了大客车查看,在车后排座位上发现一名男性乘客侧卧,脸色苍白已经不省人事。
  于浩立刻第一时间联系了120医护人员,紧接着一边要求驾驶员打开车门车窗,让车内空气流通,一边将这名昏迷的乘客平躺,按压其人中进行急救,并询问了同行家属该乘客的相关信息。
 
  经了解得知,该乘客已经一天没有进食,加之前几天熬夜,睡眠严重不足,基于这些情况,于浩判断可能是低血糖引发的症状,他当机立断,赶紧找来糖水喂其缓慢服下,随后昏迷乘客慢慢恢复了意识。15分钟后,医护人员赶至现场,检查后初步确认该乘客是因低血糖、车内空气流通不畅导致缺氧昏迷,经于浩刚才的急救并无大碍。看着忙得满头大汗的于浩,乘客家属连声致谢。
 
  无独有偶,2月17日11时30分许,于浩接到报警:在仙人山服务区,一辆由安徽明光驶往江苏常熟的皖M72868大客车上有一名小孩抽筋,请求帮助。于浩随即放下手中的碗筷迅速赶至现场,发现一抱在乘客手中的婴儿哭闹不止,他发现婴儿脸色通红,并时而伴有抽搐现象,用手触摸其额头感觉温度很高,情况危急,急需前往医院诊治。因路面上通行缓慢,通知救护车已经来不及了,“时间就是生命”,于浩立即让患病婴儿及其父母坐上警车,带着他们迅速驶往市区江滨医院急救。由于就医及时,婴儿很快转危为安。
 
  于浩说,高速公路不比一般的城市道路,有一定的独立封闭性,很多时候都处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状态。“只要群众遇到困难时,我们必须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