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大学生村官”的“化缘”记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在广东江门市下辖的鹤山市古劳镇连北村,1.5公里长的村道曾破破烂烂,就像一把无形的锁,锁住了整个村庄1500多村民的致富之门。为了砸开这把“锁”,村里“85后”大学生村官、村党支部书记侯锦强带领村民四处“化缘”凑足了修路款项,让承载着村民奔小康梦想的泥泞村道,变成了4米多宽的水泥大道。

    连北村是西江边上的水乡,全村三分之一的面积是水塘,村民养鱼为业。提起刚刚修好的新村道,66岁的养鱼户侯荣珠竖起了大拇指。“以前的村道都是泥巴路,路上经常翻车,导致鱼苗贩子不愿进村收鱼。同样的桂花鱼苗,邻村可以卖28块一担,我们只能卖26块,还得肩挑手扛帮着把鱼苗送到村口。”侯荣珠说:“十几年来,村干部说修路的次数比走路的次数还多,但就是没修起来。”

    2014年连北村“两委”换届,侯锦强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88年出生的他成为了村里最年轻的村“两委”班子成员。“第一件事就是考虑修路,根据市规划设计院出的设计方案,修路资金要70万元。”侯锦强说。为了凑够70万元,侯锦强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商议后决定,采取发动村民捐一点、向企业老板募捐一点、从上级争取一点的“化缘”方案。

    在村里鱼塘最少的村小组,侯锦强连续开了三个晚上的捐款动员会。第一个晚上,到会的村民只有两个,第二个晚上又多了几个,第三个晚上20多个户代表基本到齐。“才开始时,村民告诉我‘书记啊,钱花太多,完不成的,别搞了’。于是,我白天便跑到村里的大榕树下,老人们下午歇凉的地方,说出给村里修路的想法,让老人们把消息传达给家里。老人说话管用,第三个晚上开会时,户代表认捐总额已经超过两万元。”侯锦强说。

    最终连北村全部村民共认捐了25万元,最大的一笔1.6万元,最少的一笔30元。但距离70万元的总预算资金还差一截,侯锦强又把目光投向了本村出外经商的企业老板们。

    “有个老板在市里做挖土机生意,和老村支书的关系非常好。于是我请出老村支书和我一起去找那个老板帮忙,最终这个老板捐了8000元。”侯锦强说,村里的老人都是“宝贝”,都是筹款、化缘的“钥匙”,找对了“钥匙”,开“锁”就容易了。村里12个外出经商的老板经侯锦强逐一拜访后,最终全部慷慨解囊。

    为了寻求政府项目资金支持,侯锦强使出浑身解数:不熟悉市政府各部门,就让熟悉的镇领导带领自己前去“认门”;镇领导难以协调的问题,就请出当年招聘自己的市委组织部的领导出面协调……交通局、水务局最终都分别给予了连北村修路项目资金支持。

    70万元修路资金几经周折终于凑够了数。2015年11月底,连北村村道改造工程正式动工;今年3月正式通车。通车仪式当天,几家养殖户自发组织出资,摆设了数十桌宴席,宴请村民,庆祝通车。侯锦强说:“路修好后,有次碰上路边种菜的老农民拿起几棵青菜硬塞给我,说‘书记辛苦了,拿回家尝尝鲜’,我顿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两年多来,连北村在侯锦强和其他村“两委”成员带领下,启动了8个民生建设项目,总建设资金达到263万元,其中超过一半的资金是主动“化缘”而来。

    跟侯锦强一样,江门市大量大学生村官正奋斗在基层,带领村民致富、建设新农村。在2014年的村级换届选举中,江门市共有280名大学生村官进入了村“两委”班子,其中9人担任村“两委”正职。广东省江门市委书记毛荣楷说,从2012年开始,江门市就启动了“把大学生培养成村官,把村官培养成大学生”的“双培”工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村官在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规范村务管理、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夯实基层、稳定基层、发展基层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