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大学生村官:那些忘不掉的人和事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左二
  深入田间地头,宣讲惠农政策;奔走农家田舍,解难题做实事……广阔的农村大地,是大学生村官挥洒青春汗水的主场。驻村期间,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蜕变,又有着怎样的切身感受?9月起,湖北孝感市启动了“青春印记——大学生村官记录”征文活动。众多新老村官通过文字、漫画等形式,讲述他们在基层的付出、成长,讲述他们与任职村割舍不断的情义。本期,编辑部遴选几位村官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胡一凡(中)给贫困户送床和茶几。
 
  抗洪时,我把沙袋当床
 
  在村4年多,有两件关于“床”的事情我印象很深刻。
 
  第一件,我把自己的床送了出去。
 
  2015年11月的一天,我入户走访时,发现50多岁的贫困户程教平独居在竹林小屋里,屋内没有通电,光线差,地又滑,程教平连张像样的床都没有,睡觉就打个地铺。
 
  我回家后与父亲商量,希望能用他的车,找个时间和村干部一起,把我宿舍的折叠床、被子搬到程教平家中。父亲非常支持,他还特地把家里的茶几送给程教平用。一个周末,我们把床、被子、茶几送到后,程教平和他的老父亲程宝珍千恩万谢。
 
  隔壁宿舍的同事问我:“你的床、被都给贫困户了,你自己午休怎么办?”我说:“我年轻,午睡在办公室躺椅上凑合凑合就行。而程教平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没这些东西他冬天会冻出病来的。”
 
  接着,我在镇领导的帮助下,于次月给程教平家安装了电灯,并帮他缴电费至今。后来,镇里对贫困户的包保做了调整,老程家有了新的包保干部,但我还是隔三差五就要去他家看看,这已经养成了习惯。程教平的老父亲程宝珍问我:“你和我儿子非亲非故的,怎么对他这么好?”我笑着回答:“不是我好,是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好,我们这些党员干部就是要为您儿子这样有需要的群众解决困难。”
 
  第二件,把沙袋当床睡了一夜。
 
  2016年7月,暴雨如注,孝感汛情告急。武汉培训结束后,我立即赶回工作岗位,与镇村干部一起入户走访、巡堤补溃。
 
  7月21日,乡镇接到区里的通告:“东山头溃堤!需要增援!”灾情就是命令!我立刻通过电话、微信联系周边村干部和团员青年共14人奔赴东山头。水流很急,沙袋刚垒起来就被冲散,只能靠人体抵着,经过3小时的努力,终于用沙袋建起了宽约5米的双层防线。
 
  夜里10点,水位线终于不再上涨,镇里的领导过来让我们到附近的厂房里休息。我看着尚未退却的水位摇了摇头:“让年纪大的老同志先去休息吧,我年轻,在哪睡都一样。”于是,我当晚和抗洪的年轻同志一起睡在了用沙袋堆起来的防线上。我这人心里有事总睡不踏实,第二天一早就和几个同志沿着防线巡逻。中午,换班的同志来了,水位终于退了下去,我松了一口气,在返程车上就睡着了。
 
  孝南区西河镇道店村大学生村官 胡一凡
  李顺在整地。
 
  我低估了村民们的干劲
 
  去年,一家农业公司和我们村签订合同,决定免费给村里提供玄参和丹参苗子,参苗长成之后由公司统一收购。虽说这两种药材栽种技术要求不高,但由于我们是头一次,所以大家既满怀期待又小心谨慎。
 
  11月的一个周末,我在家正准备休息,忽闻外面雨声由缓而急。这时,村书记杨爱民打来电话:“小李,药材苗子昨晚已经运来了,有1000多斤,需要尽快栽下地,不然,雨继续这么下,苗子就有可能坏掉,怎么办?”
 
  我心生一计:“杨书记,我俩分个工,我晚上采购雨衣,明天一大早我们就直接送到村里去。你在村里组织群众,本村人不够就请外村支援,一定要组织到20人以上,加紧栽种,绝不能眼睁睁看着苗子烂掉!”
 
  “雨越下越大,气温又低,我担心他们年纪大去不了。”杨书记声音中满是忧心。
 
  “那我们就挨家挨户去请,能请多少算多少,村里党员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都要无条件上山,一个都不能少!”
 
  “好,就这么办!”电话那头,杨书记拍了板。
 
  说实话,留在村里种田的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能请到多少人帮忙,我心里也没底。当晚,我到超市采购雨具,但发现雨具都是一次性的,质量很差,不能要。第二天一大早,我又和驻村工作队杨书记赶到邻村采购,跑了几家商店,才在一家鱼具店买到了质量过硬的20多件雨披。转头,我们立即驱车赶到村里的药材基地,正碰上村主任杨家璋带着2个贫困户往山上赶。
 
  “杨主任,雨衣我给你送来了,现在组织了多少人?”
 
  “小李,你来得正好,现在连秦畈村一共有30人。”
 
  顿时,我眼眶发热,鼻子发酸:新龙村的老百姓真好!秦畈村的老百姓真仗义!
 
  9点15分,我们终于赶到基地,现场一片忙碌:村民杨家兵驾着拖拉机在运肥拖苗,村干部给参苗消毒,30多位村民两三人一组,顶风冒雨,撒肥栽苗,忙得热火朝天。在场的村民当中,最年轻的50多岁,最大的已经70多岁了,但大家都干劲十足。
 
  那时,我到村不过几个月的时间,本来我还担心年纪大的村民不肯来,邻村的人事不关己不肯伸出援手,看着药材基地忙忙碌碌的身影,我内心无比愧疚:我真是低估了村民们的善意和干劲。在岗一天,我就一定要好好为可爱淳朴的村民做实点事。
 
  安陆市接官乡新龙村大学生村官 李 顺
  黄飞翔(左二)介绍茶叶合作社情况。
 
  让留守老人和妇女有事干
 
  2013年我被选聘为孝昌县花园镇常丰村大学生村官。这不是一时兴起也并非不得已的选择。有报考村官的想法还得从2012年一次青年的“聚会”开始说起。
 
  2012年2月,一心想创业的我从国企辞职后回到家乡,依靠家里多年的制茶背景,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将原本单打独斗的茶农联合起来抱团发展。后来,在省里召开的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会议上,我接触到了几位大学生村官,发现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与村民接触多、与政策对接更便捷,能为更多村民带来看得见的实惠。所以,第二年我就报考了大学生村官。
 
  为更快融入到村民当中,我主动去村民家里串门、拉家常,顺手帮他们做些发电子邮件之类的小事,迅速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这为我的创业打下了群众基础。
 
  能给老百姓带来好处,是我创业的落脚点。比如,之前村里虽然引进了好几家企业,但是不接受老人工作。什么样的项目劳动强度不大、风险较小,能将留守的老人、妇女带动起来呢?
 
  2015年,全市加强精准扶贫工作,市科技局等四家单位成为常丰村的驻点单位。我眼前一亮,将发展村级种养的想法与驻村工作队沟通,经过实地论证,确立成立食用菌合作社项目。由于帮扶干部能够提供食用菌培育的技术指导,我也有成立茶叶合作社的经验,懂管理、有销路,所以村里对食用菌产业比较看好。
 
  村里承诺,有意愿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后期可享受上门指导、产品助销等优惠,贫困户还可以赊原料培育菌菇、优先务工。我特地邀请市科协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村里开展讲座。在了解到食用菌种植具有原料易得、成熟期快等优势后,种植户不断增加,有12户农户加入了合作社,村里建起了400平方米的培育厂房和480平方米的大棚。
 
  我经营茶业开拓出来的市场,在食用菌的销售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我们的产品完全可以本土消化,超市、菜场、餐饮门店均已全面铺货。产品卖得好,老百姓的获得感也很明显,资金入股的,年分红5000到35000不等;平时打零工的村民,每天也能挣到100元。
 
  孝昌县花园镇常丰村大学生村官 黄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