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90后大学生村官刘锦,个人扶贫探索关注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聂 伟
  刘锦入户慰问贫困户
 
  10月17日,第5个国家扶贫日,云南省召开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曲靖市马龙区90后大学生村官刘锦作为全省唯一的村干部代表,登台分享了自己成立“村官工作室”、把扶贫土鸡蛋变成“网红致富蛋”的故事。
 
  一个小村官,凭啥登上“省级大讲台”?
 
  2016年9月,大学毕业的刘锦怀着期待,来到马龙区通泉街道昌隆铺社区。他包片的林场居民小组共30户89人,其中,建档贫困户有9户36人。有一天下村,他看到贫困户赵九明家的孩子正就着炉火写作业,他当即提出赠给孩子一盏台灯,却被拒绝了。“我们家用不起电!”赵九明的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刘锦。他誓言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也要带着村民走出贫困。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能不能成立一个工作室,抱团为贫困户做点事?”刘锦把想法与街道的其他大学生村官一说,大家都很愿意。2017年8月7日,刘锦等13名大学生村官组建了“通泉街道大学生村官工作室”。
 
  这个工作室很特别:没有固定的办公地址,没有一分钱经费。“我们在哪碰头,哪里就是我们的工作室!”村官们一有空就聚集到一块,讨论访贫问苦、扶贫项目等事宜。
 
  工作室按照各自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分成若干个小组,有的负责到村民家中宣传惠民政策、传递市场信息;有的走进困难户家里,帮助他们接电线、换灯泡、修柜子、辅导孩子做作业。一件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让他们成了群众的知心人。刘锦还倡导组建了魅力曲靖公益志愿团,214名志愿者到曲靖的农村小学定期开展“火柴计划”公益活动,为大山里的孩子送去温暖。
 
  “我时常会想起那个连台灯都用不起的孩子。”刘锦说,工作室成员走访发现,贫困户家的鸡蛋多是拿到集镇上卖了,且价格不高,而城里的朋友却在四处打听哪里有正宗有机鸡蛋。“能不能建一个微信公众号,把贫困户家里养的鸡蛋上传到网上,由客户下单,我们送货!”刘锦道出了电商扶贫的初步设想。
 
  在公众号上发图片、接受订单、自己送货……别看只是一枚枚小小的鸡蛋,可怎么包装,怎么售卖,里面的学问大着呢。村官们都有本职工作,经常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碰头,“有时会为包装上的一个小细节,争论得面红耳赤,以至于到凌晨一两点才散!” 刘锦介绍,苗族村寨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他们设计了带有苗族文化元素的包装,把土鸡蛋装进礼盒里,如同珍贵的艺术品一样。
 
  别出心裁的包装设计,加上“大学生村官”的信誉,第一批苗族土鸡蛋上线后,3天就销售了100多盒。刘锦和他的伙伴们趁势而上,在线上开办了主题微店、淘宝店,还与一些团体达成了销售协议;线下,他们设立了产品展示区、体验区,客户可以实地了解产品。客户线上下单后,工作室派员按要求收货,外地的发快递,本地的送货上门,并定期收集用户反馈意见。
 
  工作室首战告捷,给了刘锦很大的信心。在刘锦的倡议下,工作室开始探索预售制销售模式。刘锦说:“常规的互联网思维是,先养殖,再通过互联网找消费者。我们现在逆向思维,先找到消费者,让消费者先掏钱,我们再帮他养鸡。”在这种模式下,贫困户只需专注于生态养鸡,接单、收蛋、包装、配送等环节,都由工作室的大学生村官义务包办。客户通过工作室的网络平台下单认养土鸡后,由工作室联系确定养殖农户,并不定期到农户家中督查养殖情况,以图片、小视频的方式向客户反馈,最后按约定时间、约定规格交货。“网络预售的土鸡蛋第一批每盒40元左右,第二批定价48元一盒,预订了3000多盒,刨去必要的成本,所有收益都归贫困户。”刘锦说。
 
  鸡蛋预售模式给了他们很大启发。随后他们又开始筹划土猪、土鸡、土蜂蜜认养,以彻底解决贫困户卖难问题,带动更多农户增收。2019年春节,客户有望吃上第一批订制年猪,“我们测算过,每预售一头猪,贫困户可增收3000元上下。”工作室成员、大学生村官陆石红账算得很细。如今走进林场居民小组,平坦的水泥路、漂亮的小别墅、硕果累累的李子树……早已不是两年前刘锦刚来时那个破落泥泞的村寨了。
 
  不久前,刘锦被组织上调到扶贫任务更重的马龙区月望乡下营村工作。他走访发现,当地存在着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痛点”:企业招工难,贫困户找工作难。为此,他找来同学、朋友帮忙,开发了一个“扶贫用工”微信小程序,企业通过小程序发布用工信息,贫困户最快5分钟内可以在手机上找到工作,整个过程不收取任何费用,打造了一个“网上用工集市”。
 
  “村官工作室,为群众脱贫致富架设了一座桥,我们期待着这座桥为百姓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刘锦说。(通讯员 潘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