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生村官工作调查
2006年8月8日,带着墨迹未干的大学毕业证,1196名大学生奔赴自己的岗位——农村。在我省最为基层的管理体系中他们将担任村委会副主任或村党支部副书记。
作为大学生进农村活动的先行者,这1196名大学生担负着新农村建设和带动新的就业方向的使命。他们未来三年的经验感受将成为未来村官们的借鉴,并且在他们的背后,除了聚集着他们父母及朋友的目光外,也越来越牵住了许多在校大学生的目光,他们成功与否,直接左右着这些大学生将来的选择,所以关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成为了必要。
时过三个月,他们的现状怎样,能胜任肩上的重任吗?付出的同时又收获了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在太原市小店区展开调查。
■村官感悟
环境不能改变只有适应
侯丽芳是到小店当村官的8名大学生中唯一的一名女生,为此,小店区政府组织部专门将她安排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距离小店镇最近的李家庄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侯丽芳说,还没等她到了李家庄,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就已给她安排好住宿,来到村里后,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又带着她到村里转了一遍,详细介绍村里的情况。
言语上的障碍成了侯丽芳工作及生活的一道大难题。打小就生活在介休市的侯丽芳听起小店话来总是慢半拍,一句话往往要琢磨半天才弄明白意思。更让侯丽芳难堪的是,在农村工作还必须要学会喝酒,用侯丽芳的话说,豪爽的村民只要一端起酒杯,自己就非喝不可。吃了张家的饭就必须喝李家的酒,这在村里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否则就会被人理解为是瞧不起或者有意见。而在一张酒席上,只要有人敬酒,就得喝,而喝了一个人的酒,就必须喝下所有人的酒,一开始,碍于情面,之前滴酒不沾的侯丽芳只得一次次拿起酒杯与别人“干了”,然后再跑到外边吐上半天。幸亏书记及时发现了这个情况,下了一道命令,从今往后村里人不许给侯丽芳劝酒,侯丽芳这才得以“解脱”。
眼下,村里有三名候补党员要转正了,侯丽芳开始忙起来了,上礼拜,作为副书记的她已经组织召开过一次党支部会议了,侯丽芳称自己正在努力适应,相信有一天自己能够胜任这项工作。
要干事就不要怕得罪人
与侯丽芳不同的是,毕业已经3年的韩国晓则表示目前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但他在小店黄陵街道办北营村已经基本站稳了脚跟,用韩国晓自己的话说就是找到了感觉。
韩国晓在北营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主要职责是协助村委会主任处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十月份北营村启动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村里的电线需要重新铺设,韩国晓负责的工作就是与相关部门及村民协调,以保证工程顺利完成。
韩国晓称自己虽然与村民在沟通上没有什么障碍,但能明显感觉到村民对自己很排斥。有好几次,韩国晓听到村民在背后议论,称一个娃娃家有什么能耐管好一个村。以电网改造为例,铺设新电线就需要埋设新的电线杆,而没几个村民愿意把电线杆埋在自家门前,有的村民甚至提出来如果电线杆埋在自家门前,村里需在用电收费上给与减免等条件。
无技可施的韩国晓只得求助于村委会主任,“哪家不听村里的安排,就把哪家的电掐了。”村委会主任一句话,那些不愿意埋设电线杆的村民则纷纷表示愿意接受村里的安排,韩国晓这才意识到,在村民中建立威信并树立权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要干事就不要怕得罪人。
办村民喜爱的农村广播
在小店区庄儿上村,山西大学外语系毕业的冯斌成了村里不折不扣的文化人。冯斌来到村子里首先赶上全国农业普查,作为全村学历最高的人,冯斌被村里推荐到市统计局做了培训,回来后成了村里农业普查的指导员,进行技术指导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农业普查任务。
庄儿上村小人少,经济条件较差,刮起风来是漫天黄沙,冯斌就想着解决村里卫生环境问题。由于村里人都把废水及垃圾往自家院子外倒,使得村里的路泥泞不堪,加上天气一反复,整个村子里乌烟瘴气。冯斌就向村长建议,要对村里卫生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后来冯斌就在村里显眼的地方制作了板报,每周一期,用板报的形式对文明的卫生环境向村民进行普及宣传。
在冯斌的主持下,村里开始陆续出了一些规定,对倾倒垃圾、废水等作了明确的规定,给废水、垃圾设立专门的倾倒地点,最后由村里对废水垃圾进行统一的处理。
村委值班室有一个话筒连接着村委屋顶的两个大喇叭,用于宣布一些村里事情及传达上面的指示,平时就闲置在一边,为了充分发挥大喇叭的作用,冯斌开了一个“农村广播”,每天早晨7点准时开播,这个时候一般村里人正吃早饭,冯斌就转播收音机里的新闻联播,让村民听听新闻。而下午4点时,村里的老人一般都在外头闲坐着,冯斌给老人们放段音乐听,他发现村民们爱听戏,并不喜欢流行歌曲时,冯斌立刻到市里买了好几盘戏曲的带子,放给村民听,很受村民的欢迎。
要敢于突破常人常规
史文杰所在的村叫西攒村,是小店区西温庄乡较穷困的一个村,来自吕梁岚县的史文杰从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后来到这里任村党支部副书记,虽然村里条件不是很好,但在史文杰眼里,这要比老家村子好多了。深知自己角色的史文杰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上手很快,工作起来甚至有点“出位”。
史文杰干的第一件事就引起不小的震动,由于西攒村穷,村里与外界连接的唯一一条公路年久失修,导致村里一直未通公交车,村里人出门需要步行3公里到邻村搭公交。对此,史文杰给小店区交通局局长写了一份言辞恳切的信,将自己村的难处向局长做了描述,并大胆地敲开局长的门,恳求交通局能帮村里解决出行难的问题。
这封薄薄的信立刻获得成效,局长马上批示要尽快解决,并亲自督办。经过研究决定,由于冬天不适合修路,眼下暂时先对路面进行整治,铺撒沙石以平整路面,明年开春马上修路。
- 探访京郊大学生“村官”(上) (2007-08-18)
- 许福卿:扎根基层40年的“大学生村官” (2007-08-18)
- 两位大学生的村官生活 (2007-08-18)
- 徐州大学生:当村官,从学种地起步 (2007-08-18)
- 襄垣县侯堡镇西周村村官付双燕 (200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