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对未来的村官生涯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他说,这两年中,自己经历了憧憬与迷茫,最终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最初的梦想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罗杰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村官选拔。“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新农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
“去当村官,不可否认,一开始有理想主义的成份。”罗杰说。“当时自己也并不清楚人生具体要做什么,只是觉得人生不应虚度,要顺社会的趋势而行,做点事情。”
农村将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我国是农业大国,要想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农村的发展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块。事实上,国家的各项政策也开始向农村倾斜。从他个人的发展来说,他觉得农村也将给他提供很大的机遇。
促使学法律专业的罗杰放弃其他机会,一心参加村官选拔的,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
罗杰来自湖南省衡南的一个小镇,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其父是一名基层干部,也极力主张儿子去农村。
当然,在北京当村官的待遇并不是很低,本科毕业生,第一年每个月可以领到2000元,第三年能达到3000元。
此外,根据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市委农工委、市人事局等10部门《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目标的实施方案》显示,“村官”任期是3年。根据北京市人事局的最新消息,3年期满,共四种方式:可以留任村内;报考公务员,预留了一部分职位;自主择业;考研,加10分。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不能不考虑,但对我而言,现实没有理想重要。”罗杰说。
现实的困惑
2006年7月,包括罗杰在内的2000多名高校毕业生陆续奔赴京郊1853个行政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罗杰来到了昌平区长陵镇德陵村。
村内古迹遍地,自然风光秀丽,各类林果丰富,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中的德陵即在村内。该村的特产尜枣曾为皇家贡品,一年有大约10万公斤的产量。
与家乡的农村相比,罗杰认为,北京郊区的农村社会保障落实得非常好,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各类扶持政策也较多,让他觉得新鲜而兴奋。
村民们对罗杰都很客气,而他也忙着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日子一晃而过。
难熬的是第二个月,最初的新鲜感已经渐渐消失,罗杰也开始陷入迷茫之中。
“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做。”那段时间,是罗杰最消沉的日子,“村里的事情,在我没来之前就在运行,我来了之后,觉得自己插不上手,又没什么经验,什么都做不好。”
一次,一位村民请罗杰帮忙解决一件事情,将此事转告给村主任之后,村主任问起该村民的姓名,罗杰发现自己居然忘了问。
“一开始要我写申请、证明什么的,也觉得没有村干部们写得好。”诸如此类的小事,让罗杰产生了不小的失落感。
同时,一些负面的言论开始接踵而至。
有人说,当村官没什么前途,以后也不一定能转成公务员。还有人说,一个大学生怎么天天做些接电话、端茶送水的小事,太浪费了,干什么不好非干这个?
“他们没有说错,我开始思考自己来这里的真正目的。”罗杰说。
走出迷茫
很快,罗杰得出了几个结论,坚定了自己最初的信念。
“首先我得端正自己的态度,我来这里是为了奉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为了索取什么。”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罗杰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去做好,总能找到自己的前途。罗杰说,无论如何,他都不后悔来农村工作。
于是,除了平时分给他的整理文件、写证明、申请等工作外,罗杰利用自己所学的法律专业知识,开始主动为村里做一些事情,宣传法律知识。
经过了解,他发现村内对以下三方面的法律需求较多:合同类、继承类以及土地房产类法律法规。
他为村办企业制定了格式合同,规范了合同条文,避免承担不必要的责任,降低经营风险。
“负责村办企业具体事务的大妈,总是对我说,有了格式合同麻烦事少多了。以前,客户老缠着她谈这个条款那个条款,她又作不了主,得向领导请示,现在客户看到合同都挑不出毛病。”
毕业后,罗杰的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没有对他们“一派了之”,每个月,负责村官工作的老师,都召集他们聚一次。而他也经常与学校联系,多次联合法学院为村民举行普法活动。
“由于事先对村民的法律需求有了沟通,普法总能让村民满意,不再是走形式。”罗杰表示,自己的母校也特别支持他在村内的活动,不但下拨充分的活动经费,同时还挑选沟通能力强的研究生来村对村民进行案例讲法。
由于活动办得比较出色,产生了一定影响,临镇的一村将一个标的额为500万元的合同的起草工作交给了罗杰,他发现了原合同中的漏洞并作出修正,使该村避免了数十万元的损失……
帮村民解决的法律问题多了,和村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了,这让罗杰工作起来更卖力。
2008年3月29日,罗杰应邀参加了由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与中国农业大学团委共同主办的题为“争做新型村官,建设和谐新村”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并当选为执行主席。
村官众生相
“很羡慕罗杰的母校能跟他们保持这么好的联系。听说他们学校的10个村官都做得挺不错的。”在京郊另外一个村当镇长助理的小芸告诉《法制周报》记者,她是2007年7月通过选拔来当村官的,结果去村里报到的第二天,就有人通知她被抽调到镇上工作了。她迄今只在村里待过一个月。
“我的迷茫期还没过。”小芸笑言,她来当村官是受了一位同校师姐的影响,那位师姐是他们学校的首批村官,“已经做出成绩来了”,还被选为了村里的支部委员。
小芸说,她现在做的是一些起草文件、整理档案之类的事情。“和最初的定位有些偏离了。”她说,一开始,自己也想过要为村里做点什么,但发现实施起来很困难。
和罗杰一样,江西的村官刘安尽管受到了不少的挫折,但仍没放弃努力。
2006年大专毕业后,刘安参加江西省组织的招募选拔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扶贫的考试,成为了丰城市石江乡的一名村官。
“刚开始来到这里时心理落差很大,条件太艰苦了,就是一个山区,交通很不方便,离县城有60多公里路,每天还只有两趟班车。”刘安本想在村里发展种植业,要村民们种植药材、蔬菜什么的,最后发现完全不现实,因为村里根本没有地,农民的收入都是来自于山中的竹子和木材。
sp; “总还有其他办法可想的,我的理想就是在基层工作。”刘安说,有相当一部分人来当村官是冲着待遇来的,当待遇不能让自己满意的时候,就会选择离开或者消极面对。
农村大有可为
根据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份对应届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超过57%的部分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是自己在就业压力下的选择,17%的部分把农村当作磨炼自己的舞台,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扎根农村的有24%.此外,大学生村官们工作范围有限,权力有限,未能进入决策层也使他们处于尴尬的境地。
有媒体报道称,大学生村官并不能为农村作出多大的改变。“他们无职无权很难发挥什么作用。赋予他们的这个身份很虚,没有话语权,很多建议都不能提出来。”
罗杰认为,作为一个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当村官是来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能不能成为决策层并不是最关键的。在村中的事务上,虽然主要还是要听从领导的安排,但完全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大学生来到农村,一无经验,二无资金,但决不是一无是处。作为一名大学生,相对而言,我们有知识优势和高校资源,而这些正是农村所稀缺的,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村里的工作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是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最新部署。
“经过迷茫期后,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实践中的事情,边干边学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正确的舆论导向与组织的关怀对青年人的成长很重要。”罗杰认为,除此之外,对大学生村官而言,只要找准了对自己的定位,必然会有所收获。
罗杰告诉记者,到明年6月他的任期就满了。他仍然希望能够从事与“三农”有关的工作。
“哪怕暂时离开,也会回来。农业和农村是大有可为的。”
他对未来的村官生涯依然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 探访京郊大学生“村官”(上) (2007-08-18)
- 许福卿:扎根基层40年的“大学生村官” (2007-08-18)
- 两位大学生的村官生活 (2007-08-18)
- 徐州大学生:当村官,从学种地起步 (2007-08-18)
- 襄垣县侯堡镇西周村村官付双燕 (200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