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变本领创业天地宽(组图)
喂鱼、养鹅赚学费为“博新实训”班学员肖虎、杨伟平提供了创业实践平台。
亲历亲为,让大学生增加了创业的本领。
一位创业制售卤菜的大学生(白帽者)在经营夜宵。
4月14日晚6点刚过,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第一教学楼门口,水产系04级学生肖虎和动物科学系04级师范一班学生杨伟平,急匆匆地往“博学园”6教室赶。“‘博新实训’班今晚有理论课,”肖虎说。因为机会难得,他们不愿迟到。
分别来自四川省宜宾和巴中农村的肖虎和杨伟平,家庭比较贫困。去年10月他们一起在荣昌县昌元镇海螺村7社承包了一处5亩鱼塘,打算靠养鱼勤工俭学。今年春节期间他们没有回家,抓紧春节期间鱼俏好销时机卖出少部分活鱼,赚得500多元学费。“当时我们缺乏养鱼经验,心理上对如何自主创业也没有清晰的概念,”肖虎说,“否则,卖鱼会让我们赚得更多点。”
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利用自己所学的水产、畜牧、养殖等专业知识,在课余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并不仅只有肖虎、杨伟平两人。去年9月,动物医学系本科大三学生郑帅和同校区的大学生邓志立、田文进各出600元创办了卤制小吃“香巴头”,实施勤工俭学。虽然部分学生经济并不困难,但大家明白现在就需要有创业的意识和技艺,为毕业后早作打算。
3月17日,由中国农民大学与西南大学(荣昌校区)联合组建以“博学、创新、实干、训练”为主题的“博新实训”创业培训班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启动。首批50名“博新实训”学员,是从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的畜牧养殖、水产、动物医学等院系的4000多名大学生中,经过笔试、面试挑选组成的,肖虎、杨伟平和郑帅就是经过层层筛选成为创业培训班学员的。
“在西部乃至全国,这都是第一个专门为大学生毕业后面向农村创业而组建的培训班,”中国农民大学联合办学部主任黄鹏程介绍,“博新实训”班50名大学生,将利用节假日和晚上业余时间,参加长达1年的创业理论和体验式培训。
针对毕业后面向农村的大学生就业岗位少、创业困难多等状况,结合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畜牧、兽医等相关涉农专业优势,“大学生创业型培训项目”“博新实训”培训班将改变以往“培养就业型人才”为“培养创业型人才”,将大学生培养为面向农村微小型企业的创业人才。据了解,其培训内容包括创业理念和创业体验,通过学习和实训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为保证培训效果,培训期间大学生们接受了严格的军事化管理。
“尽管参加培训时间不长,但我们的就业观和创业观已经开始发生着改变,”肖虎和杨伟平认为,不到一个月的培训和体验式活动,让他们逐渐破除了一些心理障碍,从而敢于依托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更加科学的创业实践。最近,他们再次在荣昌县昌元镇海螺村1社租赁房屋和场地,饲养了120只白鹅苗,他们预计5月初将白鹅销售后能获纯利1000多元。在饲养过程中,他们改变以往用饲料喂养的方式,充分利用种植的青草、农家自然环境对白鹅实施“绿色饲养”,并在白鹅上市前便已和经销商签订“订单”保证销售畅通。“这些运作模式都是在创业培训中所学的,”肖虎说,“和上次养鱼相比,我们自我感觉有了一些进步。”
据统计,目前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已有20%以上大学生,利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种植、养殖方面的小型创业。该校区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包尔泉介绍,截至2006年12月底,该校区今年7月毕业的1059名大学生中,除了不到20%大学生正在准备研究生、公务员、选调生等考试外,有近80%的大学生已落实就业,其中绝大多数有2-3个岗位让学生选择,而最“抢手”的毕业生多达15个岗位供其选择。“这还不是我们培养创业型大学生的最终目标,”西南大学(荣昌校区)负责人王永才日前表示,该校区力争在3-5年内,打造成为“既有畜牧专业知识、又有过硬实际操作能力”的“畜牧灰领”人才生产基地。“让更多的毕业生,能更有信心地走好创业路!”(朱芸锋 摄影报道)
创业大学生向农户学习养鱼知识。
尝试创业销售,向市民推销自己制作的饰品。
创业培训班的大学生在参加创业体验“过电网”。一双双紧连在一起的手,体现出“合
作、信任”的创业精神。
在儿童英语培训学校参加街头创业实践。
- 探访京郊大学生“村官”(上) (2007-08-18)
- 许福卿:扎根基层40年的“大学生村官” (2007-08-18)
- 两位大学生的村官生活 (2007-08-18)
- 徐州大学生:当村官,从学种地起步 (2007-08-18)
- 襄垣县侯堡镇西周村村官付双燕 (200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