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许士强
说起前社庄村的“和谐景”,还真要谈谈村党总支副书记许士强。2003年,许士强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的黄土地当了一名小小的“村官”。对许士强的选择,街坊四邻难以理解,父母更无法接受。父母背着他,在县城一家司法机关为他找到了一份工作,“逼”着他去上班。但许士强说什么也不去,他横下心来,非要在农村大干一场不可。乡亲们说,这个“倔小子”志存高远,有出息。当年,许士强被村里的青年们推选为团支部书记。
以黄瓜为主的蔬菜生产是前社庄村的主导产业,但菜农种的多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大路菜”,产品附加值不高。许士强清楚,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科技。但科技从何而来?农民能否接受?“年轻人接受能力强,何不从青年入手实现突破?”于是,他带领团员们数次到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寿光市观摩学习。几圈转下来,看得小伙子们目瞪口呆:同样是种菜,人家种的菜产量高质量优,还是无公害,单产效益比自己高出一倍多。人家能种,我们为什么不行?许士强因势利导,6次邀请寿光的蔬菜种植技师到村里讲课,团员们听课后获益匪浅。很快,一项“新型无土有机栽培技术”在前社庄村落户生根,一举解决了黄瓜重茬和药残问题,亩均增收2000余元。许士强又牵头从各地引进新优蔬菜品种40余种,普及相关技术100余项,全村蔬菜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为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许士强瞄准了时尚、绿色,决意打出“精、净、特”的保鲜无公害品牌。他多方筹资8万元,和20多名团员一起出义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厂房,进来了设备,注册了商标,申请了无公害认证。包装精美、鲜翠欲滴的蔬菜一经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前社庄蔬菜由此身价倍增。
村里有五户青年家庭生活贫困,想致富没有门路,上项目没有资金。许士强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便多方为其联系致富项目。去年夏天,他与聊城市利海公司签订了养殖“订单鸭”和“订单鸡”的协议。5个青年家庭贫困户拿不出本钱,许士强毅然从家中拿出了自己积攒的2万多元,买来了6000只鸭苗和7500只鸡苗,帮他们走上了致富路。
为了带动更多青年致富,许士强还筹划成立了青年蔬菜产业协会,为联村蔬菜生产提供种子、种苗、技术和农资供应、市场信息等各方面的服务,以富带贫,以强促弱,共同提高。目前,前社庄村90%以上的青年农民都有了1至2项致富产业。
经济发展了,村民富裕了,许士强又将工作重点放到了村风民风上。当时,村里婆媳不和、儿女不孝、妯娌互相拆台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为琐事和同院住的父母在院中间挡上了“隔离墙”……为此,许士强自己掏腰包买来《孝顺诀》,送到几户不孝敬老人的村民家,并经常进门入户跟他们谈心、讲道理。渐渐地,那些婆媳不和、儿女不孝的人就转变了思想,拆掉了“隔离墙”,对公婆、父母好起来,有的还把《孝顺诀》挂在墙上,以作警示。
- 探访京郊大学生“村官”(上) (2007-08-18)
- 许福卿:扎根基层40年的“大学生村官” (2007-08-18)
- 两位大学生的村官生活 (2007-08-18)
- 徐州大学生:当村官,从学种地起步 (2007-08-18)
- 襄垣县侯堡镇西周村村官付双燕 (200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