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干部:金土地上的播种人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王亚南
当越来越多的人出门打工赚钱的时候,汤阴县古贤乡北周流村村民却在自家田地里刨“金”,靠着种植樱桃番茄、西洋南瓜、金针菇,他们走上了致富路。说到发展特色种植业,就不能不提该村大学生村干部、村党支部副书记史志军,因为在北周流村村民眼中,史志军就是那个往金土地里播种的人。

史志军是我市选派的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来到北周流村这个传统的农业种植村,对于曾经在古贤乡蔬菜办当过蔬菜生产技术员,又在河南农业大学系统学习了两年蔬菜种植知识的史志军来说,无疑找到了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大舞台。

当时,北周流村有部分农户种植樱桃番茄和西洋南瓜,每亩年收入在6000元以上,效益可观。但由于种植农户比较少,加上缺乏科学的生产管理和市场销售引导,在村内没有形成规模。了解到这一情况,史志军向村“两委”提议,计划在村里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无公害樱桃番茄和西洋南瓜生产,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史志军冲锋在前。他既当宣传员、发动员,又做技术员、培训员。那一段时间,史志军经常是白天在田间指导农户生产,晚上在村委会进行技术讲解。经过一系列的宣传、发动、培训、示范,2006年3月,北周流村出现了种植无公害樱桃番茄、西洋南瓜的热潮。3个月后,500亩西洋南瓜和800亩樱桃番茄相继成熟。一季下来,村内樱桃番茄种植亩产在5000公斤以上,亩收益达到1.2万元,西洋南瓜亩产也提高到了2500公斤,亩收益达到4000元。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让北周流村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也让刚当上“村官”不久的史志军对工作信心倍增。在建立樱桃番茄、西洋南瓜销售网络的过程中,史志军跑遍了北京、济南、郑州、太原、武汉等城市的蔬菜批发市场。他发现,大棚金针菇不仅市场销售状况好,而且生产投资少、周期短。史志军决定要把大棚金针菇这一种植项目引进北周流村。

由于北周流村没有种植金针菇的历史,大家对此事都是持观望的态度。看到这一情况,史志军决定自己先搞个试点,一方面可以学习金针菇的种植技术,另一方面也能看到金针菇的效益到底有多高。他拿出自己仅有的2万元积蓄,又到信用社贷款1万元,租用了一栋大棚种植了3万袋金针菇。他边干边学,细心摸索和钻研,当年就实现利润1.5万元。

北周流村农民王丽去年曾在史志军的大棚干活儿,看到种植金针菇周期短、见效快后,也萌发了种植金针菇的念头。史志军主动帮她租用了一栋大棚,联系了原料、菌种,并和自己的金针菇一起销售。

较好的经济效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为确保把金针菇产业做大做强,史志军和村“两委”干部先后引进6个金针菇新品种,使全村金针菇实现了早中晚熟长期销售。他依托党支部组建了金针菇北周流协会,对种植户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灭菌接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包装,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使种植技术有了保障。史志军还在网上发布销售信息,并利用樱桃番茄和西洋南瓜的销售网络,加强与菜商之间的横向联系,扩大了金针菇的销售网络。今年,北周流村100多户农户种植金针菇30万袋,产值120万元,人均增加收入2000元至5000元。金针菇种植已成为北周流村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支柱。

在史志军来到北周流村的两年时间里,该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北周流村先后被汤阴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村、科技富民示范村、特色农业专业村。史志军也被该县县委、县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先进个人、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大学生村干部标兵,今年更是被评为安阳市“金土地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