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干“大事”的“小村官”
十岭村位于大峪乡西南部,是个山区贫困村,水资源非常匮乏,特别是东组、西组、土沟、前岭4个自然村,吃水要到距该村3公里的范庄村去拉。其它自然村则是在小河中围堰筑塘,采用分级提灌方式将水注入水窖,吃水困难,水质更是无法保证。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着村经济的发展。
赵丹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开班子会时,她便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认为要解决吃水问题并非难事,只是缺少资金。有了资金,多建几个水窖,便可解决村民的吃水、用水问题。可是怎么才能解决资金问题呢?刚刚上任的赵丹丹也皱起了眉头。她四处找人打听门路,来回在市、乡有关部门奔走,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赵丹丹的苦心没有白费,当扶贫办的领导听完她介绍的情况后,既为山里人的艰难生活所震惊,又被她的赤心所感动,答应派人前去考察。在扶贫办的领导到村里考察几次后,决定给他们村拨付4万元资金修建饮水工程。
2006年12月21日,十岭村的村民忘不了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因为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用上了自来水!看着水龙头中白花花的流水,村民们高兴坏了,他们从此便对赵丹丹这个大学生村官刮目相看了。
十岭村自然条件恶劣,村里惟一的一所小学,不仅面积狭小,还有大部分教室是危房。每逢下雨,天上大下,教室里小下。为了保证学生安全,每逢下雨天学校就只能放假,不少家长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只好将孩子转到外村去上学,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村里、学校多次写申请向上级反映,总是石沉大海。眼看孩子们的功课一天天被耽误,赵丹丹也心急如焚。翻盖学校需要大量资金,到哪里去筹措?没钱找钱,孩子们的前途比什么都重要。赵丹丹的倔劲儿又上来了,第二天,她就跑到财政局去化缘。一连跑了好几趟,终于见到了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看了学校照片,听了赵丹丹的介绍后,十分同情。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还是千方百计挤出了6万元资金,用于十岭村小学的危房改造工程。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2005年9月,十岭村小学的新楼终于建成了,但学校没有院墙,教学楼没有栏杆,还是没法投入使用。怎么办?无奈的村组干部把目光又投向了赵丹丹这个年轻的姑娘。看着大家期待的目光,赵丹丹二话没说又开始奔波了。在财政局,她软磨硬泡终于又给学校“挖”来了4万元资金,砌了院墙、安装了栏杆、绿化了校园。
十岭村小学危房改造竣工的那天,家长们领着孩子高高兴兴地聚集到新的学校。当村主任陪着赵丹丹来到学校时,乡亲们、老师们、孩子们对她报以热烈的掌声。听着那雷鸣般的掌声,望着那真诚的笑脸,赵丹丹的眼睛湿润了。跑资金时的委屈早已化为乌有,为群众干事的甘甜充盈在心中。
后来村干部碰到什么棘手的事就找赵丹丹商议。
一次班子会上,村里的致富能手高海林对赵丹丹说:“现在村里搞养殖的人多了,村里用电量由一个月2000度增加到8000度,再加上群众居住分散,一台变压器的供电量明显不够用,严重影响了村里的照明和生产,要能再加台变压器该多好!”会散了,可赵丹丹的脑海里还在思考着高海林提出的问题。她想,群众脱贫致富刚刚有了眉目,可不能冷了他们的心啊!
当时,正值盛夏,天气非常炎热。赵丹丹带着6个月的身孕,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在市财政局、扶贫办、电业局来回数十趟地跑着,打报告、写申请、介绍情况忙个不停。功夫不负有心人。3个月后,一台50千瓦的变压器安装在村口最醒目的地方,村民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对此,高海林高兴极了,逢人就说:“丹丹这闺女真不简单,加台变压器这么难的事儿竟被她办成了!”
然而,最让赵丹丹作难的却是修路。
2006年,“村村通”任务下达后,这着实让村干部们欢喜了几天,可欢喜之后却是更深的忧虑。
十岭村的“村村通”工程总长度4.1公里,造价50余万元,其中上级负担40余万元,还有10万元需要村里自筹。10万元对于大款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可是对于这个只有几百口人,人均年收入仅有七八百元的小村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于是那些整日为生计而发愁的村民便产生了抵触情绪,不少群众不愿意出资修路。赵丹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自己带头捐出500元钱,然后又和村干部分头挨家挨户做工作,反复讲解修路带来的好处。为了减轻群众的负担,她又多方奔走,好说歹说从市扶贫办为村里争取到4万元资金。2006年8月,一期工程顺利完工。在修二期工程时,资金又出现了问题。巨大的资金缺口让村支书愁白了头发,万般无奈的他只好又去找赵丹丹:“你看咱村这个样子,实在是凑不出钱了,你能不能再想想法子。”望着老人殷切的目光,赵丹丹还能说什么呢,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里可把她愁坏了!为了给村里跑资金,城里能去的地方她都去了,可财政紧张,很多单位自己都不够用,哪有钱接济别人呢!一天晚上,赵丹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愁眉不展地对爱人说:“不干了,真作难呀!”爱人安慰她说:“想办成一件大事哪有不作难的?太容易了,人家也不找咱办了。”在爱人的鼓励下,赵丹丹又打起了精神。峰回路转。一天,赵丹丹无意间听人说市建设局和十岭村曾结过扶贫对子,能不能到那里去想想办法?赵丹丹立即跑到建设局,建设局的领导听了她的诉说后,答应帮助解决一些资金,但要有当时的相关文件。为了找到那个文件,赵丹丹每天8点钟就准时来到扶贫办,帮人家擦桌子、拖地忙个不停。一干就是一个星期,终于感动了扶贫科的科长,他放下手中的工作,亲自翻箱倒柜给她找文件、出证明、盖公章。就这样,赵丹丹又从建设局给村里“挖”来了4万元资金。
资金问题解决后,赵丹丹的干劲更足了,每天起早贪黑和村干部一起沿着公路检查施工质量。一个月后,一条长达4.1公里的公路顺利竣工,昔日又陡又窄的山间小道一下子变成了宽敞的柏油路,村民们自此不再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而苦恼了。工程竣工那天,村支书和村主任特意叫上赵丹丹从村口一直走到村委会。路上村支书动情地说:“真难为你了,如果不是你的话,这路恐怕要修到猴年马月了!”几个村组干部看着赵丹丹晒黑的脸也赞叹道:“没想到丹丹这个城里的闺女这么能干!”
- 探访京郊大学生“村官”(上) (2007-08-18)
- 许福卿:扎根基层40年的“大学生村官” (2007-08-18)
- 两位大学生的村官生活 (2007-08-18)
- 徐州大学生:当村官,从学种地起步 (2007-08-18)
- 襄垣县侯堡镇西周村村官付双燕 (200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