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孙德军:工作踏实 村民齐称赞
所谓“小孙”就是该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大学生“村官”孙德军。对于村民们的评价,小孙则说:“我是苦了一年多,也学了一年多。”
去年2月,孙德军作为大田街道第一个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大田桥村,成为村委会主任陈仁科的助理。
一上任就听说,大田桥村有一个大动作,中国“一拖”彪马集团需要征用土地600多亩,涉及该村的有561亩,占到整个村土地面积的1/4。这项工程涉及的补偿数额是当年我市第一的;对于街道,也是第一次征这么多地;对于村里,更是该村第一次征地。
而该村,全村共有562户,总人口2000多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村,村民们一直认为“有土地至少可以解决温饱问题”。
征地首要就是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入户走访,就成了他工作的重点。没想到,就在这走访中,经历了他当“村官”所要学的第一课。他穿了平常的那件黑色迷彩服入村了解情况,不想被人误认为是“警察要强行来征地”,衣服都险些被抓破了。
从未经历过这种场面的小孙有些懵了,也有些委屈,一打听,原来,村里还没听说过有什么“村官”,更不知道“村官”是做什么的。
了解了原委,第二天,小孙买了两包烟,来村老年协会。给老人们递过一支烟后,就和老人们唠家常,再趁机向老人们解释了“村官”的工作职责,并一再说:“我们‘村官’是来给村里办好事的,不是来搞破坏的。”
听说老年协会楼上的远程教育机器已经长时间没开放了,小孙就三步并做两步,跑上楼,打开机器,给老人们放些抗日战争题材的电视剧、越剧的,一下子,老人们就觉得:“这个小伙,不错!”过了一两天,村里就散开了:“我们村来了个市里派的小年轻,是下基层锻炼来的,人还不错!”一下,村民们就将小孙的印象实现从“×”到“√”的180度转变。
有了好的第一印象,接下来,就是要以实干兑现自己的承诺了。
此后,他和街道征地小组成员、村“两委”一起,挨家挨户地做工作,先后共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会议、村民代表大会300多次,有时一天要开4次会议,每次会议时间都不少于2个小时,有时,还在晚上走访村民家里做思想工作;天气最热的那段时间,他戴着草帽,穿着防蚊用的厚厚的迷彩服,和大家一起顶着烈日,拿着工具在田里参与土地的测量和计算工作。期间,为了尽早地完成土地款的发放,他利用自己在大学学的函数和电脑知识,和几名村干部连续通宵两三个晚上计算土地补偿款和自留地面积,算出精确的数字,更是让村民心服口服。
在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去年8月,土地征用工作顺利完成,期间没有发生一例重大事件。按规定,厂房建好后,村民们每户有一间路边的店面房。虽然房子还没有建成,已经有人尝到了其中的甜头。村里有一位近40岁的残疾人,因为脚略有些跛,一直单身。去年年底不小心家里发生火灾后,他将分到的一家店面房转让后,重新建了房,还娶上了媳妇。
有了这样的基础,小孙的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了。
今年3月,刚忙完这项工作,又到村级换届选举的时间。小孙被分配负责该村思想比较保守的桥下庄自然村选举工作,有了以往的经验,小孙处理起其中的问题也灵活多了。其中,一些年纪大的人来填选票,因为看不到字,就会让人帮忙代写,按照规定要求由其子女或直系亲属代写。一部分老人只是带了亲戚,说是让他帮忙代写。为避免争议,小孙就让村里的干部来确认,并开个证明,给予妥善处理。整个选举过程非常顺利完成。
所有这一切,村干部也看在眼里。村支部书记陈仁力说:“小孙给我们帮了不少忙,工作踏实,人又谦虚,即使没事,也要在村里逛逛,走东家串西家,和群众拉拉家常。这个‘村官’,行!”
- 探访京郊大学生“村官”(上) (2007-08-18)
- 许福卿:扎根基层40年的“大学生村官” (2007-08-18)
- 两位大学生的村官生活 (2007-08-18)
- 徐州大学生:当村官,从学种地起步 (2007-08-18)
- 襄垣县侯堡镇西周村村官付双燕 (2007-08-18)